8月16日周一,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比6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增速,两年平均增长5.6%。
从环比看,7月份,工业增加值季调后环比增长0.3%,较5-6月的0.53%、0.56%明显走弱。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继续较快增长,7月同比增长15.6%,1-7月同比增长21.5%。
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大增162.7%,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3%、41.3%、10.3%,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4%。满足基本消费的产品增速较高。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分别增长29.3%、26.2%。
华泰证券对数据点评称,工业生产边际走弱,反映经济动能弱化和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
7月份经济数据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极端气候、缺芯缺电、疫情扩散等短期影响较大。内需放缓较为明显,一方面地产和基建在严监管政策下不断走弱。另一方面,消费和制造业在经济前景变化与疫情扩散冲击下,复苏受阻。
从驱动力来看,除汽车和电气机械行业外,其他重点行业增加值7月两年复合同比增速均较上月走弱。具体来说:
其一,出口链条边际略走弱但维持相对韧性,通信电子行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长12.4%,较上月小幅走低0.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电脑等产量仍维持相对韧性;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同比增长13.8%,虽较上月有所降低,但仍为所有重点行业中最高。
其二,地产链条受到供需两弱拖累明显,需求端地产投资回落,供给端各地相继部署粗钢减产方案,非金属矿物和黑色金属加工行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同比显著走弱,钢材和水泥产量两年复合增速同样降低明显。
其三,制造业投资动能相对维持,上游有色、化学原料等顺周期行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同比增速降幅相对较小,中游设备类行业生产仍维持较高增速,电气机械行业增加值两年复合同比增长12.9%,较上月走高1.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两年复合增速为5.5%,较上月小幅提高。
其四,必选消费链条景气度较低,农副加工、食品、纺织等行业生产增速有所下行,纺织业两年复合同比增速转负,消费复苏不充分仍是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时,7月生产还受到临时因素扰动:
一是集中设备检修与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对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的工业生产形成扰动。
二是供应瓶颈仍然严峻,部分行业生产受到缺芯片、缺煤缺电影响。
以下是统计局数据报告全文: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4%(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2019年同期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5.6%。
从环比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0%。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6.7%。
分三大门类看,7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制造业增长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2%。
分经济类型看,7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私营企业增长6.1%。
分行业看,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9%,纺织业下降1.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3%,汽车制造业下降8.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3.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
分产品看,7月份,612种产品中有333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钢材11100万吨,同比下降6.6%;水泥20582万吨,下降6.5%;十种有色金属537万吨,增长7.1%;乙烯238万吨,增长23.5%;汽车185.3万辆,下降15.8%,其中,新能源汽车28.9万辆,增长162.7%;发电量7586亿千瓦时,增长9.6%;原油加工量5906万吨,下降0.9%。
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60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