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FOF投资在中国基金圈掀起热潮,规模发展超越预期,但同时大量新入资金追逐之后,对基金管理人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
近日,华尔街见闻对话瑞银资产管理(上海)的资深基金经理夏昆,畅谈了对FOF产品领域的看法。
夏昆自2019年起管理瑞银资管境内首支FOF 产品,日前瑞银资管的第二支FOF产品也已获批。身兼海外的管理基因和本土的投资实践,夏昆的观点值得仔细倾听。
市场误用“FOF”概念
在夏昆看来,FOF的概念出现被误用的迹象,并非不同基金的简单拼接。
首先,国内资管市场,通常会混淆“公募FOF”和“私募对冲FOF”的概念,把两者都统称为FOF,进行评价和比较,但其实两者有相当大的差别。
公募FOF产品,通常的底层资产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或债券基金,这些产品都是公募产品,博取相对收益,追求市场指数的平均表现,并承担市场指数的波动风险。当然的,公募FOF和对应指数的表现密切相关。
而对冲基金FOF则更偏爱绝对收益,他们投资的品种是私募的对冲产品。对冲FOF倾向于“回避”掉市场指数的波动风险,博取和市场方向无关的绝对收益(俗称阿尔法)。
两者一个和市场方向相关性强,一个和市场方向相关性弱,不同阶段的业绩表现强弱可能迥然不同。
FOF要尽量多元化
此外,夏昆认为,从FOF的投资思想本源来看,应尽量鼓励底层资产的多元化,以达到平滑收益和波动的“初心”。
从内地投资历史看,2017,聚焦蓝筹白马股的主动权益(股票)策略大放异彩;2018年A股市场出现系统性杀估值,前述策略难度陡升。而近两年量化多头策略持续跑赢,今年商品期货CTA表现强劲。
可以看出,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强势的策略并不一样。作为基金经理,如果只配置单一策略的基金,很容易放大风险,起不到FOF分散风险的效果。
科学的FOF配置是多元化均衡配置,通过多元化收益来源平滑组合收益,并控制回撤。
对冲基金2.0时代出现
夏昆还认为:对冲基金的2.0时代已经到来。
他认为,FOF是对冲基金投资的2.0版本,是比单一配置对冲基金更为优化的一个投资方式。
但这也需要,对冲基金的FOF基金经理要能四个维度去理解投资。
明确对冲的定位。明确投资目标是追求稳定收益,获取与市场方向无关的收益。操作上尽量对冲掉市场风险;
精选底层基金品种,通过捕捉高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创造高质量的可持续收益;
多元化配置。虽然分散投资被称为投资中“唯一免费的午餐”,但并不容易“吃”到,要真正理解底层资产的收益来源和驱动因素,不能把同质化的风险收益来源拼到一起,要充分调动不同策略的“赚钱的模式”,才可以避免同涨同跌的问题。
积极主动的投后管理。选择完底层基金,要持续紧密跟踪各管理人的运作细节,要观察赚钱亏钱的逻辑,不断印证投资逻辑。
打造FOF有三大“关卡”
夏昆认为,FOF投资团队要能克服三大“关卡”。
第一是组合优化的能力。通过构建多元策略的均衡配置组合,有效分散单一策略的风险,优化平衡组合的风险收益。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达到最优平衡。
第二是平台化,FOF投资团队要有平台优势,这体现在投资渠道的拓展能力,能够接触到普通投资者挖掘不到的绩优管理人。这类管理人是对应策略的“隐形冠军”,往往具有稀缺性,策略额度甚少对外开放。但利用FOF平台优势,就具有更强博弈能力做定制化方案,并为持有人争取更好的投资条款保护。
比如,中高频量化策略,容量相对有限,一般风险收益性价比越高,策略容量则越低。因此,部分绩优策略更容易吸引资金涌入,造成拥挤,往往造成“聪明钱”一抢而空。遇到这种情况,大的FOF团队的平台能力,就有机会能够通过平台资源获取投资额度。
第三是投资的专业化,更多体现于FOF专业团队的分工,从投前、投中到投后的全生命周期的主动管理。
FOF投资关注哪些“隐藏细节”
夏昆指出,专业的FOF团队要能识别出各种“隐藏细节”,最大限度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他举了以下几个例子:
【关键人风险】投向的底层对冲基金,幕后核心人员的动态要清晰了解,要规避发行基金后关键投研人物变动的风险。
【合同条款的透明度】底层基金除了费率,还要关注涉及基金资产流动性的规定,直接影响到持有人的赎回权力,以及一系列基金运作相关的知情权。
以国内基金业为例,合同条款主要涉及管理人、托管人、持有人三方,但很多时候对持有人更为不利,但一般投资者容易忽视。
【治理风险】对底层基金管理人有全面的尽调,看他们各种法律文件、基金架构文件,以及运营、交易、合规、风控、IT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观察有哪些潜在风险点。还会与基金管理人的外包服务商尽调核实。
【波动期的操作】市场遭遇巨大波动时,FOF团队会与所投的底层基金管理人更加紧密地沟通组合情况,了解对市场机会与风险的看法,以及策略逻辑的潜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