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二线房企的好处是,前面有老大们在探路,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快速借鉴,他们走过的弯路、吃过的亏,也要尽力避免。
排名TOP14的旭辉,便是如此。作为过去几年极速上升的黑马,华东地产商的代表,旭辉学到了万科、碧桂园们的高周转,现下,又要学他们的多元化。
只不过,旭辉肯定不会走碧桂园和恒大的路,而是向万科、龙湖、华润靠拢,做地产相关多元化,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商业。
2021年上半年,和同行们一样,旭辉也是增收不增利,毛利率降至2012年以来的低点。
仅靠销售业务,已然不能支撑旭辉的成长,而加码商业、综合体,不仅能低价勾地,还能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正是旭辉几年来着力在做的。
对创办旭辉的林氏兄弟而言,生意不只是生意,他们始终有着向上的、走进一线的野心。
房地产的下半场,格局已在重塑。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早在2015年就提出,房地产暴利不可持续;CEO林峰则认为,行业进入分化淘汰阶段,未来70%的企业退出市场也很正常。
旭辉,是时候打一场硬仗了。
探底
自2019年跻身2000亿阵营之后,旭辉一直在求稳。但受行业大势影响,不可避免地,盈利能力也出现了下滑。
上半年,旭辉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362亿元,同比增长69%;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上涨58%;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上涨6.9%;核心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加4.8%。
但与此同时,旭辉毛利率降至20.7%,同比下滑4.9个百分点;净利率14.7%,下降5.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9.9%,降4.7个百分点。
全行业来看,上半年销售规模TOP20房企中,仅招商蛇口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未出现负增长,大部分房企毛利率都有2-5个百分点的下降。
旭辉管理层解释,利润率下滑主要是因为17年、18年获取的项目,遭遇了限价和市场下行双重打击,这具备行业普遍性。
糟糕的是,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对此林中有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利润率的降低,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因为房地产经历了过去的土地红利、高杠杆盈利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再有暴利。
加上国家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长效机制的引导,行业会走向平稳,房企进入全方位、高强度的竞争,利润率的回落不可避免。
“纵观行业,包括旭辉在内,2019年到2021年投资的项目质量明显比2017、2018年好,到了明年就是2019年和2020年的项目进入结转,相信毛利率和净利率会企稳,但也不可能回到过去的暴利时代。”林中强调。
长远来看,他认为,行业的毛利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优秀企业毛利率可能会做到20%左右,差一点的可能是15%左右,而净利率在8%到10%,可能是行业未来的优秀水平。
而林峰对旭辉的期望是,率先完成触底回升,并成为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优等生。
盈利能力之外的财务指标,旭辉基本稳住了。
上半年,旭辉依旧保持“黄档”,扣除预售账款以后的资产负债率72.1%,净负债率60.4%,现金短债比2.7,有息负债增长5.8%,融资成本5.4%。
旭辉预计,在年内可以达到三道红线的监管要求,回到绿档,同时力争在年内将综合融资成本降到5%以内。
破局
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大佬多已退隐或转向低调,林氏兄弟算是表现较为活跃的“意见领袖”了。
提出“70%的企业退出也很正常”,林峰自然也有压力。毕竟谁都想成为剩下的30%。他指出,能力生存时代房企要做厚做强,跑赢竞争对手。
而对于一家规模冲3000亿、力争进入一线的房企而言,思考的问题自然更为长远:在公开招拍挂土地成本和限价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如何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林中寄望多元化拿地破局。多元化拿地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土储,一方面可以平衡较低的开发毛利率,另一方面多元化收入也能改善整体毛利率表现。
许多聪明的房企已经找到方向:龙湖、万科和华润找到了TOD和城市更新,金茂加码城市运营,新城则通过商业综合体低价勾地。
与他们相比,旭辉的优势尚不明显,目前的做法更接近新城:商业勾地。
2020年,旭辉多元化拿地占比达到51%,包括商业勾地、收并购、IP勾地及一二级联动拿地。
今年上半年,该占比明显下滑。国泰君安统计,截至2021年中期,旭辉新增可售货值1279亿元,多元化拿地占比约27%,去年同期接近40%。
这与公司计划的招拍挂、多元化50:50的计划相去较远。
林中说,多元化依旧会是旭辉接下来的重点破局方式,他补充,今年的多元化拿地会集中在下半年体现。
年初业绩会上,旭辉首席财务官杨欣表示,未来每年集团都会投入拿地金额的10%支持商业项目;截至2021年中期,旭辉储备商业综合体共31个,其中,在营商业项目有9个,总建面63万平方米。
商业之外,旭辉还打算深入并购,虽然上半年收购彰泰被融创抢了去,但也是一次尝试。
6月,旭辉宣布知名职业经理人张海民正式加盟,负责新成立的集团拓展中心,帮助旭辉提升通过商业、产业、收并购、城市更新等多元途径获取项目的能力。
张海民何许人也?2016年,阳光城斥资205亿进行并购,背后的指挥官正是张海民。
对于这位并购领域的大将,林中寄予厚望:张海民在选择战略城市、收并购大型项目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并积极探索城市更新和资产收并购,相信其将助力旭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获得更多优质项目。
林中表示,“企业级的收并购可遇不可求。未来,旭辉的收并购会更多通过优质项目展开。”
旭辉对资本的嗅觉也很敏锐。按照林中的计划,目前已相对成熟的商业、瓴寓都将在未来2-3年走向资本市场。
种种谋划,都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今年年初,林峰写道,“当土地红利、资本红利和财务杠杆都消耗殆尽的时候,未来只剩下凭借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去杀出重围,穿越周期。”
这是行业下半场,所有房企都要经历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