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下的IPO审核形势似乎正在发生渐变。
9月22日,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吉凯基因)闯关科创板未能通过上市委上会审核,而这并非是近期被否的孤例。
此前,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海和药物)和浙江天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地环保)已先后在上会时被科创板上市委“斩落马下”。
这意味着,仅仅在2021年9月份一个月内,就有连续三家科创板拟IPO公司遭遇上会否决,如此密集的上会被否情形是科创板创立2年多来从未出现过的;值得一提的是,吉凯基因、天地环保还是作为头部券商的中金公司的保荐项目,但仍然难逃被否厄运。
结合过往被否案例可以发现,与科创属性紧密相关的核心技术先进性未能够被发行人所清晰说明和披露,成为许多项目遭否决的原因。
与此同时,今年4月份落地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称《科创指引》)也在给部分已过会未注册的科创板项目带来冲击,从现实结果来看,科创板IPO难度正在悄然提高。
科创属性成主要“路障”
9月以来,已有三家科创板拟IPO项目遭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否决。
这是科创板创设两年多来,首次出现一个月内否决不低于三家项目的情况,在此之前的2019年 9月、2021年3月份,上市委最多时一个月否决达2个项目。
而自科创板创设至今,在上市委上会时被否决的项目也只有12个,这意味着科创板上市委9月份的否决项目数已占其否决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
从被否项目的闯关失败原因来看,上交所对发行人的质疑指向了科创属性障碍,即对相关企业核心技术先进性、独立性的信披不充分,成为导致三个项目接连被否的直接原因。
例如在吉凯基因的否决原因上,上市委认为发行人未能充分披露其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相关业务的成长性和潜在市场空间及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而不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
作为医学靶标发现及衍生业务的医药公司,吉凯基因目前还未能盈利,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吉凯基因的归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0.43亿元、-0.53亿元、-0.72亿元和-0.87亿元。
无独有偶,针对海和药物的否决原因,上市委认为由于发行人报告期内持续委托合作方参与核心产品的外包研发,而二期以上临床试验的核心产品均来自授权及合作开发,其未能准确披露发行人核心产品是否经过独立自主的实质性改改进,因此未能证明其对合作方不构成技术依赖,进而导致其不符合科创板的上市要求。
与吉凯基因类似,从事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的海和药物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其亏损更是分别达4.28亿元、2.93亿元、7.09亿元和3.77亿元。
再例如,针对9月3日被终止审核天地环保的否决原因,上市委认为其未能充分、合理说明在报告期内固废处理、脱硫特许经营、与施工分包和船厂改装相关的船舶脱硫系统和大气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等业务和经营环节所涉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
同时,上述业务涉及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及独立性也未能被申请文件充分说明。正是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上市委认为天地环保的信息披露不符合科创板的上市审核要求。
与吉凯基因、海和药物不同的是,天地环保不但2020年年报、2021年中报归母净利润已分别达5.98亿元和3.80亿元,而且属国企控股的拟IPO企业,外加中金公司的保荐加持,却仍然上会失败亦让市场倍感意外。
上述项目的密集流产,无疑佐证科创板上市委对于发行人科创属性及核心技术的信披规范性仍然保持了较高的重视程度。
事实上,此前被上市委否决的9个项目中,亦有因科创属性、核心技术先进性论证不足而折戟的选手。
例如2021年3月份被否的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被否原因也与其对自身物联网业务实质、核心技术及先进性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有关;4月份上会的珈创生物被否,也是由于该原因。
据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在上会被否的12个科创板项目中,多达8个项目的被否均与科创属性及和核心技术存疑有关。
“4+5新规”冲击波来袭
在部分上会项目因科创属性问题遭遇否决的B面,还有更多的科创板IPO项目选择了主动放弃。
据信风(ID:TradeWind01)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不少于4家已过会的科创板在审项目在注册阶段“打退堂鼓”主动选择撤回首发申请。
这些科创板项目主动撤材料的现象,大多发生于2021年4月份之后,而这与相关项目不符合证监会4月16日重新修订并发布的《科创指引》的新要求有关。
在修订后的《科创指引》中,监管层对科创板申报项目提出了“4+5”的硬性要求。
所谓“4+5”要求,是指科创板发行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项基本条件:一是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二是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三是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三是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如果不满足以上四项基本要求,那么达到包括“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等在内“五项例外条件”中任意一项,则可豁免对上述四项基本条件的考核。
不少发行人难以达到“五项例外条件”,但在考核上述四项基本条件也存在较大难度,特别“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这一要求,对不少已过会的发行人的后续注册构成了实质障碍。
例如已经撤回首发申请的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2018年至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2亿元、1.83亿元和1.72亿元,不但未能让单年营收达到3亿元,且报告期内的复合增长率仅为18.68%,未能满足《科创指引》提出的20%要求。
再例如固安信通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因为在2020年出现业绩下滑,导致其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无法满足20%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发行人难以满足《科创指引》要求并最终放弃的内在原因是较为复杂的。
一方面,2020年年初疫情爆发,导致不少拟IPO企业当年营业收入受到冲击,进而无法满足20%的复合增长率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已过会企业可以在规则以内拖延审核进度,尽可能以2021年业绩满足复合增长率要求来“以时间换空间”,但由于科创板已明确上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总时长不超过3个月,因此导致部分发行人不得不放弃此次申报。
因此,在“4+5新规”的冲击下,未来可能还有更多不满足要求的科创板已过会、待注册的排队企业最终选择“撤材料”。
从对科创属性的高关注程度,再到不少发行人的知难而退,足见科创板IPO的实际难度在2021年年内出现了明显上升,不排除后续更多拟IPO企业会转道深交所创业板,乃至北交所谋求上市机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