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板块是反弹还是反转?

信达证券团队认为,多个维度来看,消费板块目前具备技术性反弹的基础。当前交易拥挤程度的缓解有望推升消费板块出现季度级别的反弹机会。

9月以来消费板块逐步企稳。而在此之前,消费板块较2月高点已下跌20%以上。那么近期消费板块的行情是反弹还是反转?

信达证券策略团队复盘了2019年以来消费板块行情,梳理消费板块目前面临的利多与利空因素,以回答上述问题。

多个维度来看,消费板块目前具备技术性反弹的基础

消费板块估值降至2010年以来的中位值水平

从静态市盈率来看,消费板块目前的估值已降至2010年以来的中位值水平。截至8月底,消费板块市盈率(TTM)为32.81x,低于2010年以来(34.18x)和2020年上半年的中位值水平(41.61x)。

截至10月14日,消费板块市盈率(TTM)为35.80x,仍处于2010年以来中位值水平的附近。这意味着消费板块的估值泡沫已经得到了比较大的消化。

从重点行业的估值水平来看,家电估值下降幅度最大,医药次之,白酒估值仍高于历史偏高水平。

年初以来主要消费行业的动态市盈率也出现了大幅下降。换言之,即使考虑到未来消费板块盈利增速的边际转弱,部分消费行业当前的估值也进入了合理区域。

消费板块的回撤幅度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从消费板块的绝对收益来看,截至今年8月底,消费板块相较2月高点已经跌去22.09%,而白酒/家电/医药相较年初的高点分别回撤32.41%/28.63%/19.93%。

从消费板块的相对收益来看,截至今年8月底,消费板块的相对收益相较6月高点跌去11.57%,其中白酒的相对收益较今年6月高点跌去21.62%,家电的相对收益较去年11月的高点跌去22.51%,医药的相对收益较去年8月的高点跌去22.55%。

信达证券团队认为,消费板块目前的回撤幅度已经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从消费板块的绝对收益来看,2010年之后消费板块绝对收益回撤20%以上的情况共出现过四次,除了今年以外,其他情况都发生在大盘也处于技术性熊市的期间(累计跌幅超过20%)。

从消费板块的相对收益来看,2010年之后消费板块的超额收益是长期向上的,相对收益回撤幅度超过20%的情况比较少,所以信达证券团队以相对收益回撤10%以上的情况作为复盘重点。

从相对收益所处的历史位置来看,家电行业的相对收益已回撤到2018年底时的水平,也就是说2019年至今家电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没有产生明显的超额收益。消费行业和医药行业的相对收益已回撤到2020年3月时的水平,白酒行业的相对收益则回撤到2020年底时的水平,是重点行业中相对收益回撤幅度最小的。

消费板块的成交量占比一度创出历史新低

从消费板块的成交活跃度来看,消费板块的成交量占全部A股的比例在9月降至7.6%,创2010年以来新低。消费板块成交额占全部A股比例的情况类似,今年9月一度降至9.61%,同样创出2010年以来新低。成交活跃度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卖盘力量的减弱。

公募基金持仓比例自2020Q2之后开始下降

公募基金对热门消费行业的持仓比例已经下降了一段时间。从趋势上来看,2020Q2之后,公募基金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行业的加总持仓比例持续下降,2021Q2同比下降了6.94个百分点。

结合三季度的市场表现和公募基金净值表现来看,预计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对消费板块的持仓还将进一步下降。对应公募基金对热门消费行业的持仓比例接近2018年初的水平。

导致消费板块调整的利空因素是否出清?

2019年以来消费板块行情复盘

信达证券团队认为,本轮消费板块的超额收益行情始于2019年。

2019年全年消费板块绝对收益47.12%,较沪深300指数产生了11.05%的超额收益。2019年2月之前消费板块同步于大盘上涨,此后呈现出持续的超额收益。

2020年全年消费板块绝对收益48.05%,较沪深300指数产生了20.84%的超额收益。

在经历两年的大牛市之后,2021年消费板块的表现较为平淡。截至今年9月底,2021年全年消费板块绝对收益-7.68%,较沪深300指数跑输2.40个百分点。

总结来看,本轮消费板块的调整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分别是交易拥挤和业绩相对优势下降。其中交易拥挤是触发因素,也是偏短期的影响因素,业绩相对优势下降是本质原因,也是偏中期的影响因素。

历史上来看,消费板块的业绩相对优势解释了大部分超额收益行情,而投资者的调仓又放大了板块超额收益的波动。如2010年、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

消费板块交易拥挤的情况已明显缓解

一方面,今年以来消费板块20%以上的回撤幅度带来估值的大幅下降,截至目前板块估值已降至2010年以来的中位值水平,其中家电、医药行业的估值下降幅度更大。即使考虑到今年以来消费板块盈利预期的下调,从动态市盈率角度来看,当前的估值也同样不高。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对消费板块的持仓比例高位回落。截至2021Q2,公募基金对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三个行业的持仓合计达到32.19%,较2020Q2的高点下降了6.94个百分点。结合三季度的市场表现和公募基金净值表现,预计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对消费板块的持仓还将进一步下降,或将接近2018年初的水平。

这些信息均表明消费板块的交易拥挤情况已明显缓解。往前看,交易拥挤的缓解有望推升消费板块出现季度级别的反弹机会。

股价对业绩的透支程度亦有下降

从数据上来看,消费板块当期的市盈率与未来一年涨跌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成长板块、周期板块则不然。从直周期观认知上来看,板块在景气度上行期,业绩兑现速度快、兑现幅度也大,导致周期性行业通常是卖在估值低点,买在估值高点。而消费板块的预期收益与估值高度相关,可能源于其业绩增速较为稳定。

从消费板块目前的估值情况来看,当前消费板块估值已降至2010年以来中位值水平,这同时也意味着股价对业绩的透支程度下降,消费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已由负转正。

消费板块业绩相对优势有望在明年回升

消费板块业绩相对优势的下降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其一,消费板块自身目前面临上游涨价与下游需求不振的双重压力,其二,周期股业绩的爆发进一步削弱了消费板块的业绩相对优势。

往前看,明年如果上游涨价压力缓解、甚至出现年度级别调整,消费板块业绩相对优势有望回升,进而推升消费板块产生更大级别的超额收益。

信达证券团队对于商品涨价的判断是,本轮商品涨价或将持续到明年年中。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1970年至今,大宗商品共出现过9次大幅上涨,只有1次低于两年,有6次达到两年半,有2次达到三年。这一现象反映的是,需求的周期性波动与供应响应时间的不匹配带来供需缺需求口。当回升时,上游企业要开采矿山,中游企业要投放产能,供需缺口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修复。这也导致了虽然今年经济小幅下行,但并没有伤害到周期股的利润。

当前,碳中和等产能限制政策可能会支撑商品价格上涨到明年中(2020年3月至2022年年中,时长两年)。届时上游商品价格的回落,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厚消费板块的相对业绩优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