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突破”——中国制造走向技术集成

国君证券陈显顺、陈熙淼
国君证券认为,产业技术进步驱动“微笑曲线”走向“武藏曲线”,高技术密集行业的中游制造环节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价值中枢。

▶  中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为区域供应中心。全球价值链(GVC)描绘了一国在全球化生产中产业附加值的创造和分配,其中GVC嵌入度描述了国家出口中参与复杂分工的程度,GVC位置描述了其在产业链中的相对上下游位置。日本嵌入度始终高于中国,但中日两国的GVC位置却在2012年后明显切换,中国由产业链下游向上游移动,而日本的上游位置则向下滑落。近年来中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为了亚洲的区域制造中心。这一变化不仅在产成品出口领域,且更多国家开始进口中国生产的中间品进行加工出口,中国已身居亚洲制造业产业链上游。

▶ 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仍与日本存在差距。尽管日本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下滑,但其仍保持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日本高技术产业不仅在制造业附加值占比上高于我国,且保持着显著的产业链上游地位。而我国制造业整体还处产业链下游,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海外中间品依赖程度仍很高。从细分行业看,日本在计算机光电、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位置,具备产业比较优势。而我国制造业尽管整体向上游逐渐攀升,但仍存在两个问题:1)处于价值链上游的细分行业科技含量不足,上游地位不清晰;2)以计算机光电为代表的部分高技术行业“卡脖子”问题严重,上游度改善不明显。

▶ 日本高技术产业GVC嵌入度与上游度同时抬升。日本策略是着力占据部分高技术产业核心生产环节,以生产高附加值中间品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贸易生产。当前的日本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从原先那种日本主导品牌设计与关键零部件生产,仅进行生产外包的一体化模式逐渐向日本生产关键零部件,其他环节与各个国家相互依赖转变。

▶ 中国高技术产业展现出明显的“国产替代+国内集成”趋势。早期我国发展高技术行业的策略是切入产业链下游,积极参加全球贸易,面临行业壁垒低、利润薄的问题。而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出上游度抬升但嵌入度下降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景气下滑,而是因更多中间品零件被投入进了本国制造业生产,替代了原先高附加值的外国产品,并且在中国国内集成生产后以产成品形式出口,国内制造业产业链的长度不断提升而相应的GVC产业链相应缩短。从细分产业看,以计算机光电、机械设备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出现了产成品中海外附加值占比与再加工中间品出口均大幅下降的现象。参照日本“武藏曲线”的经验,国内高端制造业在关键环节国产替代+集成能力提升的趋势下,中游制造环节有望成未来制造产业链的价值中枢。

▶ 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净利率中枢抬升,部分优秀行业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以单项冠军与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集成龙头+高附加值零件公司的海外营收占比在全 A 下滑的过程中逆势上行,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推荐光伏设备/低压设备/医疗器械/电机/储能设备等利润中枢抬升,且海外营收占比逆势提高的“高技术集成”行业与相关金股组合。

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日制造业对比

1.1 中国逐渐取代日本成亚洲区域供应链中心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比较中日制造业差异与产业升级路径。产业价值链描述了在商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上进行的价值增加活动,随着全球化逐步深入,各个国家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带来的比较优势占据了生产的不同环节。在产业价值链基础之上,用以描述不同国家在全球化生产之下的价值创造和分配的“全球价值链(GVC)”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所描绘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数据,学界对一国及其细分产业在全球贸易中的产业增加值、参与度、地位等一系列因素进行了研究分解。在本报告中,我们使用王直(2013)对于出口总值的WWZ分解方法,将一国总出口分解为四类,并将在整体和细分产业两个维度对比中日制造业的差异,比较中日高技术密集产业的升级发展路径。

GVC嵌入度和位置指数分别描绘了一国或一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深度与产业链中的相对位置。从上图对出口的分解中不难看出,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前向参与:通过出口中间品(零部件、原料)等到某国,再由某国加工为成品销至其他第三国。在这一部分中,出口国处于产业链上游位置。因此,以深加工再出口为目的,以中间品为出口形式中的国内产业的附加值部分即前向参与,其占总出口的比例即前向参与指数;2)后向参与:一国出口产品中的国外附加值部分,其占总出口的比例即后向参与指数。在这一类出口中,本国处于产业链下游位置。前向参与与后向参与程度的总和即GVC嵌入度,前向参与度相对后向的大小即GVC位置指数,GVC位置越高即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约趋向上游。需特别指出的是,GVC嵌入度是通过国际进出口数据衡量一国出口参与复杂国际分工的程度,而非出口本身的景气度。GVC位置也仅是通过在复杂国际分工中一国的相对产业链上下游位置,间接描绘其在国际比较中的产业竞争力。

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区域产成品+中间品制造中心。从中日1990-2018年的数据对比可看出,中日参与GVC的程度基本同步变化:在金融危机前持续上升,金融危机后回落至平稳区间,且日本GVC嵌入度始终高于中国。从GVC位置看,日本在2012年之前的产业链位置较中国更上游,但中日GVC位置水平在2012年后出现了明显切换。WTO2019版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价值链2000年-2017年最明显的差别在亚洲,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了区域制造业供应的中心,且中国整体产业附加值的增加幅度相当惊人。这一变化不仅在简单GVC中出现(即出口商品仅跨越一次国境,产业链结构相对简单);在复杂GVC中,越来越多国家开始进口中国制造的中间品,加工后出口至第三国。从GVC参与度-位置构建的时序图看,中国在参与度上升的同时正逐步向产业链上游位置攀升,曲线向右上演进。而相对的,尽管日本GVC时序曲线在90年代至20世纪初同样向右上攀升,但在出口中心地位丢失之后,由于其复杂GVC中间品出口附加值占比相对下降,在2010年后其GVC地位下降。

1.2  日本仍保持高端制造业的上游领先地位

日本国内制造业以高技术密集行业为主,并且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保持上游地位。尽管日本整体在全球GVC中的位置向下游移动,但其在中高端制造领域的相对优势仍十分显著。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2016)的行业划分,制造业整体可被分位高/中/低技术密集型三类,技术含量越高,其嵌入全球贸易的程度也更高。日本在中高技术密集类行业的GVC地位均值都大于0,意味着其处于产业链偏上游位置。日本低技术密集行业则大都处于产业链下游位置。而中国制造业整体还处于偏下游位置,且随着技术密集程度提高,其所处的产业链位置也越靠近下游。从细分行业产业附加值占制造业整体附加值比例来看,日本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整体占比明显高于中国,尤其在机械设备与机动车辆行业更为显著。中国在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端化上与日本仍有一定差距。

日本不断提高诸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上游度,占据产业链上游高附加值环节。日本多个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位置,包括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金属制品,机械设备,基本金属,电机设备等;中技术密集行业中的其他非金属矿产品与橡塑制品也处于上游位置。日本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后的全球供应链衰退的影响,在2008-2014年整体地位下降较为明显。但在危机之中,日本开始着重发展自身具备技术比较优势的中高技术行业。以计算机光电为代表,日本部分高科技行业在2015年后GVC地位显著回升,重新占据了价值链上游的高附加值环节。

中国制造业向上游攀升趋势明显,但目前仍存在上游行业科技含量不足,高科技行业被“卡脖子”等问题。中国制造业在各细分行业GVC地位在金融危机后持续上升,但仍存在几个问题:1)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细分行业科技含量不够,仅有金属制品一个高技术密集行业的上游度相对比较高,其余行业多为环保回收、造纸、纺织等中低技术密集行业;2)中国产业链整体上游地位不够显著,并未如日本一样出现GVC位置指数高于10%的绝对上游行业;3)中国部分高技术行业“卡脖子”问题严重,如计算机光电、电机设备、机械设备等。其中尤以计算机光电行业问题最为严峻,该行业近年GVC位置改善趋势并不明显,甚至在贸易冲突风险下还有恶化可能。

1.3  日本高端制造业发展路径:占据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分工

日本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业占据全球生产高附加值上游产业环节,其GVC参与度和GVC地位同时抬升。在国内经济低迷,市场有限的背景下,日本的发展战略是着力占据高新技术产业链中的中上游制造地位,并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由原来的利用GVC生产最终产品,转变为利用GVC生产中间产品。日本上世纪的参与方式是把简单的最终产品生产组装环节外包到国外;而现在的参与方式是将部分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设计环节也外包或依赖国外供给,日本本身则越来越集中于最为核心、最有竞争优势的生产环节。其参与GVC的方式已经由原来日本主导式的“日本品牌、日本设计、日本提供零部件,日本外包生产组装环节到国外”转变为“日本提供部分零部件、日本与其他国家相互依赖”。因此日本计算机光电与机械行业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GVC嵌入度提升现象。然而计算机光电行业的GVC位置不断向上游攀升,但机械行业却波动较大,行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上游位置不明显。

2 中国高端制造走向高技术集成

2.1 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路径:国产零部件替代外国产品,国内集成生产高附加值成品

中国制造业发展早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是以地位换嵌入度,但近十年出现了GVC地位上升,嵌入度下降的背离走势。加入全球贸易早期,我国通过从产业链下游位置切入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在扩大产业链参与度的同时,也深受加工贸易壁垒低、利润薄的问题困扰,GVC位置不断向下游滑落,生产所需的上游资源品、中间品需要依仗海外供给,海外附加值在我国出口中的占比提升较快。但在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却呈现出GVC位置掉头向上,但GVC嵌入度不断下滑的格局,整体走势呈现“U”型。

U型走势并不意味着出口景气下滑,在GVC地位提升的背景下,反而说明中国国内附加值更多以国内集成的产成品出口。出口中除去海外增加值以及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另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即产成品出口中蕴含的国内增加值,这一部分从零部件到成产品均由本国制造,并不参与全球产业的复杂分工。GVC地位不断向上游攀升的背景下,我国嵌入度的下降并非因产业竞争力丧失,而是因更多的中间品零部件被投入进了本国制造业体系中进行产成品生产,表现为近年以产成品形式出口的国内附加值在总出口的占比不断抬升。这也意味着我国并没有如日本一样通过积极出口高附加值中间品参与全球生产,而是将其投入了国内生产。因此,中高技术产业的“U”型走势也为我们描绘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近年的发展图景:国产高技术产品替代提升产业附加值,零部件国产化后在国内集成,实现中国零部件+中国集成生产的高端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多数高端制造业呈现出高技术国产替代+国内集成化生产的趋势。据上文所述,后向参与度主要描绘了一国出口中外国增加值的占比。从趋势上看,我国所有制造业细分行业都呈现出后向参与度下降的现象,在科技研发与产业升级的趋势下,说明我国对国外中间品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其中中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整体海外增加值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前向参与度描绘的是出口中以再加工中间品为载体的国内增加值部分,2007年以来各行业基本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我们认为前向参与度的下降意味着国内制造业将原本用于出口加工的中间品投入了国内制造业进行深度加工集成。从产业链长度看,高技术密集产业链中与全球协作加工相关的GVC产业链长度逐渐下降,但其对应的国内产业链长度却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更多的生产环节被转移至国内,延长了国内产业链长度,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国内高端产业走向集成化的趋势。

中间品-附加值框架下识别国内制造业产业升级发展模式,计算机光电、电机设备、机械设备等高技术行业“国产替代+国内生产”特征最明显。根据细分产业2007-2019年前向、后向参与度的变化幅度,我们将制造业划分为四个模式发展区间:1)低国产化趋势+零部件生产:这一类行业中的国外附加值占比下降不大,对海外依赖程度没有明显改善,并同时加大了零部件出口。代表行业:机动车辆;2)高国产化趋势+零部件生产:代表行业:木制品;3)高国产化趋势+产业集成:这一类行业不仅较大幅度降低了本行业中的外国附加值占比,同时也更少向海外出口中间品零部件,换言之即更多将高价值零部件投入了本国产成品的集成生产。代表行业:计算机光电、电机设备、机械设备。而从产业长度看,这些行业也呈现出明显的国内产业链长度提升,GVC产业链长度下降的趋势;4)低国产化趋势+产业集成:代表企业:金属制品、基本金属、其他运输设备。

2.2  高端制造产业链的“武藏曲线”:中游是价值创造中枢

“武藏曲线”下日本制造业通过产业集成与技术壁垒在中游制造环节获取超额利润。全球化分工以来,产业链附加值分布似乎遵循中间低两头高的“微笑曲线”。然而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却在2004年根据其对日本制造业的调查,发现制造业产业链业务流程中,组装与制造阶段利润较高,而上游零件材料以及下游销售服务的利润反而较低,因此提出了与“微笑曲线”完全相反的“武藏曲线”。事实上日本制造业上市公司中44.4%的利润分配给了中游制造集成环节,远高于上下游其他环节。我们认为,日本制造业的“武藏曲线”受益于其国内的产业集成与研发技术壁垒。首先,日本的产业升级从重化工制造业到一般机械产品的生产,再到汽车、家电等加工组装类产业,最终到计算机、半导体等科技产品的研发制造,其优势产业所在的产业链长度不断提升。日企不仅通过加大研发积极占据产业高附加值环节,许多同时拥有较长产业链上的不同位置的大型企业还能通过自身业务协同具有规模成本优势,可以在不断重复与扩大同品类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反而最大化其加工组装链条的利润及附加值。

产业技术进步驱动“微笑曲线”走向“武藏曲线”,高技术密集行业的中游制造环节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价值中枢。产业附加值在产业链上的分配曲线本质是在不同产业禀赋特征下,由于各环节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以及资源独占性不同,导致各环节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壁垒存在差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附加值集中于下游品牌环节;资本密集型行业中附加值集中于上游原料环节;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集中于中游集成制造环节。高翔等(2019)指出,技术密集型行业可以通过研发成功获得垄断性优势,进而赚取超额利润。我们认为,日本制造业“武藏曲线”的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随着产业技术进步以及国内集成度提升,新兴制造业中游高附加值环节以及下游集成将是未来重要的价值中枢。在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高端制造业中,中国已经不仅在关键细分环节具备高国产化率,且在拥有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终端集成企业。未来在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业务协同的基础上,中国制造业有望逆转“微笑曲线”为“武藏曲线”,持续提升自身附加值水平。

3 推荐“高技术集成”主线相关行业与金股组合

工业企业数据显示,近年国内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利润率中枢抬升,印证前文结论。根据制造业企业分行业净利润率变化幅度看,WIOT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应的国内工业企业细分行业盈利能力中枢在短、中、长期都有比较明显的上移。而对于中低技术密集型行业来看,随着产业技术含量下降,行业盈利中枢上抬的幅度逐步缩小,低基数附加值的制造业甚至大部分出现了盈利中枢下滑现象。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盈利中枢的抬升,印证了前文对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国内技术替代+国产集成”驱动下,整体盈利能力上升的判断。

技术密集型隐形冠军+专精特新高附加值业务公司近年具备更快增速,推荐海外营收占比与利润中枢双双抬升的中高技术密集的行业。匹配中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对应的申万三级行业,选取其中短、中、长期均出现净利率抬升的三级细分行业。根据其2012年-2020年海外营收占比变化可以划分为提升和下降两类。尽管全A海外营收占比中位数于2014年后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之相背离的是,从中高技术含量制造业上市公司来看,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为代表的集成型龙头企业、以制造业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中游关键高附加值零部件环节都出现了近年海外营收占比逆势上涨的现象。而海外营收占比以及利润和研发的同步上行,则意味着公司生产产品及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提升,而非仅依赖于产业政策的保护来拓展国内市场,或者本身就属于区域型贸易产业。

基于以上,针对“高技术集成”+“海外市场竞争力拓展”线索,我们认为,具备以上特征的行业将有望基于产业内部环节自主+产业集成能力的上升,提升全球产业链竞争力和持续增长动能,实现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张。重点推荐包括:光伏设备、低压设备、医疗器械、电机、储能设备、计量仪器等近年净利率中枢抬升,且海外营收占比提高的细分行业。并结合推荐细分行业,筛选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个股中盈利中枢抬升或在行业内相对水平提高,且公司海外市场扩张加快的宁德时代、比亚迪、隆基股份、迈瑞医疗等16只股票,构建“高技术集成”金股组合。

本文作者:陈显顺、陈熙淼,来源:陈显顺策略研究,原文标题:《【国君策略】中国制造走向技术集成——“高端制造突破”专题系列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