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醉酒现象看景气追逐和景气周期

沧海一土狗

题记:无论是烈酒和低度酒市值的差异,还是景气投资和低估值投资的对比,表面上来看,差异都在于外在,实际上都在于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塑造了这个人类世界,创造了这个资本市场,我们内心的冲突也将投射到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

引子

这两天有一则消息刷屏了,海底捞宣布关闭300家门店,一时间各种感慨。

我的直接感受是:餐饮是一个很难玩的行业,周期无处不在。

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周期行业和行业周期的一些想法》,这篇文章从分类的视角解释了周期的根源,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短期供给弹性越小,长期供给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越大;

2、进入壁垒越高的行业,长期供给弹性越小,周期性越弱;

3、品牌是好的,扩张是品牌的敌人;

但是,有读者对这个解释不买账,觉得这个解释是在假设企业家很短视,都是些盲目扩张的傻子。

我对这个解释也不甚满意,解读周期现象,本质上是要去把握一种冲突,在前文的解释中,冲突的层次还有些浅,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往深处刨。最好能刨到人性深处,发现人内心深处的冲突

想要和喜欢

幸运的是,脑科学家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相关方面的工作。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区分两种感觉:一种是欲望,渴望,想要;另一种是喜欢,感官上给出很高的评价。

但是,从生理发生机制上来说,这个区分则容易得多,脑科学家们已经对此做了良好的区分。前者对应的是多巴胺回路,后者对应的是当下感受的回路。也就是说,二者背后对应了十分不同的化学反应。

从表征系统的角度来看,前者针对的是心理模型更深层次的东西,看到树上长的梅子,想吃;后者针对的是心理模型更表层次的东西,吃到梅子,感官被激活,觉得好吃。

因此,无论是从化学回路还是从表征系统,想要和喜欢都是两码事。

如图上图所示,主观心理模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近体系统,离外界环境最近,是一阶的系统;另一部分是远体系统,离外环境稍远,是一个二阶系统。

多巴胺是欲望分子,并非快乐分子。在Wolfram Schultz的一个研究中(1997,science),研究者发现多巴胺的主要功能是“奖赏预测误差”。也就是说,多巴胺回路针对的不是“好”本身,针对的是“更好”,更好的基准是预期。

醉酒——想要但不喜欢

知道想要和喜欢的不同有什么用呢?通过这两个机制的划分,我们就可以主动构建人内部的冲突了

我们所需要构建的情形是:从二阶的角度,我们很想要;但从一阶的角度我们不喜欢。

事实上,这种例子很多,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饮酒和醉酒。

酒精会刺激多巴胺分泌,给人带来愉悦感。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愉悦感来自于二阶刺激,也就是说,血液中酒精度快速升高,会给人带来愉悦;绝对水平不会带来愉悦,只会让人醉酒

了解清楚这个结构差异之后,我们就能清楚两个区别:1、喝high了和喝醉了的区别;2、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区别(ps:几乎是两种不相干的产品)。

喝high了是指,大脑中酒精含量迅速提高,多巴胺快速释放,大脑感到愉悦;喝醉了是指,大脑中酒精含量提高到某一水平,大脑的很多功能失调。

不幸的是,人们很难辨别一阶刺激和二阶刺激的差别,只会觉得白酒开始很难喝,喝到一个临界点,觉得喝得越多越愉悦。

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喝开了,人们会加快速度,大脑希望有同等刺激的多巴胺释放,但这需要更高速度的酒精度提升。最终,喝酒的人终于喝大了。喝到最后,人们没有愉悦的感受,只有醉的感受,因为这时,酒精浓度在降低,多巴胺回路关闭了。

对于经常喝醉的人,肯定不止一次骂自己愚蠢,并下定决心不再喝酒(ps:这一般是发生在醉酒的第二天),但是,一旦他恢复过来他又会想喝,并自信(ps:多巴胺的另一条回路是控制回路,兴奋时人们会觉得自信,所以,酒壮怂人胆)满满地告诉自己,这次喝不大,能控制住。结果往往是再一次喝大了。

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之后,酒鬼们终于摸索出了最佳应对策略:

1、选择高度酒;

2、少量多次;

经验丰富的老酒鬼会直接选择高度酒,而且,一次喝一两左右,让自己high,然后,等脑部酒精度下降,等下降到一定水平,再喝下一个quota。

也就是说,他们在主动操控酒精浓度的变化曲线。

按照老酒鬼的喝酒方法,他们一喝会喝一整天(ps:这就是所谓的酒腻子)。他们很精明,他们准确地区分了high和醉,并掌握了最有效率买high的方法——虽然最后他们实在把持不住,也喝大了。

如果了解这个微观生理结构的差异,我们就能搞明白,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差别。二者根本就是两个品种。一个可以快速提高大脑中的酒精浓度,释放多巴胺;另一个则很缓慢。所以,看起来大家都喝了等量的酒,但是,差别很大。差别在于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曲线,这直接影响了多巴胺的释放量。

通过这个逻辑,我们也能搞清楚,为啥烈酒总是畅销的,为啥白酒那么容易成瘾,为啥喝白酒的人都不怎么喝啤酒。

资本市场很好地映射了这个差异:白酒行业的市值是一个样子,其他酒的市值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根子还是在于一种普遍性,在于多巴胺回路的结构——强烈依赖二阶刺激

景气追逐和高估值

运用这个结构,我们也能够打开一个想当然的黑匣子:为什么高景气对应高估值。

这并不是因为高景气才值得高估值,而是因为这是一个进程,我们没办法

景气是一个二阶的东西,而估值是一个一阶的东西。我们优先被二阶的东西驱动,一阶的东西放在其后。所以,估值是一个并不太好用的刹车

这跟喝酒的过程很相似,在不断地追逐景气的过程中,估值逐渐地被抬高,虽然我们会像老酒鬼那样扭扭捏捏,稍微控制一下曲线——消化估值,但是,我们还是抑制不住追景气的冲动,最终还是喝高了。

事实上,喝酒这个比喻跟资本市场有特别多的相似点。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相似点是,老手和新手的不同选择,老手一般直接选择最烈的那款,但新手会紧张兮兮地选择一个度数低的,初来乍到嘛。

在资本市场也会有类似的情形,老手上来就自下而上去搞高景气,新手一般会自上而下ps:基于牛市来)去搞个景气度不是那么高的,因为他们怕高估值,所以,会去选那个低估值——低景气度的。在价值投资政治正确的今天,菜鸟的这种选择其实也理直气壮。

但是,菜鸟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是,自己的票总是不涨。他们所做的选择越稳妥,越是不涨。如果仅仅是自己选择的票不涨还好,结果那些自己不敢买的高景气股票屡创新高地涨。这个诡异的对比几乎要把人气炸了。

其实,股票投资和喝酒一样,人们追逐的是景气,是多巴胺能,是血液里酒精浓度的快速提高。

诚然喝醉是很可怕,比喝醉更可怕的是,那种极品低度酒,你从来就没真正high过,但喝着喝着喝大了,醉的一塌糊涂,这就好像你是时间的敌人一样。high没等来,吐倒是等来了。

那么,新手上来学老手喝最烈的酒、骑最烈的马就没问题了吗?并不是,你投资的是景气,而不是其他。所以,当景气度出问题的时候,要记得跑,不要拿估值忽悠自己。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只是在追逐景气,并没有把企业的底价——价值,搞得十分明白,这需要比企业家还好的一级视角和产业视角。

所以,大多数人的选择也仅仅是就近找个马桶吐一吐,然后,等待下一次酒局的到来——景气回归

如果你搞不清楚为啥自己总是喝酒喝吐,大概率也搞不清楚为啥自己牛市不挣钱。

人性放大器

金融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人性的放大器,人性深处充满矛盾和莫名其妙,金融市场也是如此。

正因为多巴胺回路足够强大,所以,投资者的着眼点并非利润本身,而是,利润增长,尤其是超预期的增长。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低PE并不会刺激到投资者,反倒是利润增长可以刺激到投资者。在极端的情况下,投资者追逐增长的增长——要求利润增长率提高。

于是,我们对追逐景气这件事情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景气至少是两阶的(利润增长率高),甚至是三阶的(利润增长率逐渐提高)。景气追逐的行为最底层是多巴胺回路控制的。

除此之外,往更大的视角延伸,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执念则是——经济增长,只有上面有普遍意义的增长,下面才有足够多的景气行业,供投资者追逐,才能刺激大家一直追一直追。

所以,当整个经济景气度不行的时候,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也是脆弱的。

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当下回路的优先级更高,我们整个社会将是另外一个场景——满足当下,活力更低,幸福感更高

所以,这就很矛盾,我们是要幸福感呢,还是要增长呢?大自然给我们做出的选择是增长——因为我们的多巴胺回路更强,当下回路更弱。

当然,我们的理性能帮我们做出一些平衡,让我们更注重当下,减缓对未来的追逐(ps:诸如保护环境等操作)。但这有一个有些反讽意味的事实,我们的理性强烈地依赖多巴胺的控制回路(ps:这次讲的是多巴胺的欲望回路,下次讲控制回路)。

嗯,拿多巴胺回路a去控制多巴胺回路b。

结束语

最近这几年,我们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周期,房地产周期、猪周期,航运周期和大宗周期,其中的周期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如果拉长时间窗口看,我们有更多的周期。

周期的普遍性深深地扎根在人性深处,我们是一个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个体。

事实上,探讨周期并不是想要显得比企业家或其他投资者更聪明,这毫无意义;而是要发掘人性深处的一种普遍的的冲突,让我们心平气和地理解并接受这种冲突,也能妥善地规避这种冲突所带来的伤害。

这种狂暴的冲突被资本市场放大之后着实有一些吓人和费解。但我们也得接受,这就是我们人类啊。

ps:数据来自wind,图片来自网络ps:参考文献《贪婪的多巴胺》丹尼尔-利伯曼《哈佛幸福课》丹尼尔-吉尔伯特《丹尼尔-丹尼特讲心智》丹尼尔-丹尼特《隐藏的自我》大卫-伊格曼

本文作者:沧海一土狗,来源:沧海一土狗 (ID:canghaiyitugou),原文标题:《从醉酒现象看景气追逐和景气周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