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监会发布信息,包括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在内的首批5只增强型ETF已获批,其中4只产品11月22日起发行,目前已结束募集。作为公募基金创新产品,增强型ETF的问世受到业内瞩目。我们整理出十个相关问题,涵盖产品形态、业绩表现、投资者结构、持仓透明度等方面,供投资人了解这类新产品。
什么是增强型ETF?
简单而言,增强型ETF=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投资目标+ETF的产品形式。
增强型ETF属于主动型ETF。所谓“主动”是相对于“被动”而言的,国内市场现有ETF均为被动型基金,其投资目标通常为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而主动型ETF的投资方式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主动型基金,以寻求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表现为投资目标。
主动型ETF在海外市场运作已相对成熟。据ICI统计,截至2020年,美国市场主动型ETF规模为1740.7亿美元,相较2008年的2.45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速为72.8%。截至2020年,美国市场指数型ETF规模为51302.5亿美元,是主动ETF规模的29倍。尽管规模增长迅猛,主动ETF规模仍远小于指数型ETF,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相比一般的主动型ETF,增强型ETF又有特殊之处,这类产品拥有明确的跟踪标的指数,因此既需“跟踪”,又要“超越”,这点和指数增强型基金类似。以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561990)为例,该产品投资目标为“控制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与业绩比较基准之间的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超过0.35%,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6.5%,同时力求实现超越标的指数的业绩表现”。
增强型ETF跟踪标的指数是什么?
此次获批的增强型ETF共5只(招商、国泰、景顺长城、华泰柏瑞、南方),其中2只为沪深300增强策略ETF,3只为中证500增强策略ETF,跟踪标的指数分别为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
这一点和Smart Beta ETF有所区别。以沪深300ESGETF(561900)为例,该基金采用ESG分数对沪深300指数进行“增强”,具体增强策略明确体现在中证沪深300ESG基准指数(931463)的编制方案中,该指数为沪深300ESGETF的跟踪标的指数。若增强策略作出调整,那么相应指数编制方案也需要修改。
增强型ETF不需要另行编制某条增强策略指数,具体增强策略也无需公开。因此,增强型ETF的增强策略不受固定指数编制方案约束,更具灵活性。
增强型ETF和指数增强型基金有何区别?
增强型ETF和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核心区别是产品形式,从而使得两者在交易方式、资金使用效率、费率、约定的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上均有差异。
增强型ETF属于ETF基金,指数增强型基金一般属于场外基金,两者具体差异体现为:
1. 交易方式:ETF基金为一级市场申赎,二级市场买卖,交易更灵活;指数增强型基金为场外申赎,不可在场内申赎或买卖。
2. 资金使用效率:由于ETF基金的实物申赎机制,股票仓位基本接近100%,资金利用效率高;指数增强型基金需要预留一部分现金仓位应对日常申赎,股票仓位上限一般为95%。
3. 费率:观察93只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A、C份额合并统计)管理费加托管费,中位数为1.14%,最高为1.75%,最低为0.55%。已发行的首批4只增强型ETF中,管理费加托管费最低为0.6%,最高为1.1%,最高费率低于指数增强型基金费率中位数。
4. 约定的跟踪偏离度和误差: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日均跟踪偏离度上限为0.5%,年化跟踪误差上限为6~8%。4只增强型ETF日均跟踪偏离度上限均为0.35%,年化跟踪误差上限均为6.5%。
总的来看,相比场外指数增强型基金,增强型ETF交易更灵活,资金使用效率更高,费率更低,跟踪误差更小。
增强型ETF和传统被动型ETF有何区别?
增强型ETF和传统被动型ETF的核心区别是投资目标,传统被动型ETF目标为“跟踪”,增强型ETF目标为“在跟踪的基础上超越”。此外,两者在约定的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费率上也存在差异。
从约定的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来看:观察39只沪深300/中证500ETF,其中38只ETF日均跟踪偏离度上限为0.2%,全部39只ETF年化跟踪误差上限为2%。观察已发行的首批4只增强型ETF,日均跟踪偏离度上限均为0.35%,年化跟踪误差上限均为6.5%。
从费率上看:沪深300/中证500ETF管理费加托管费中位数为0.6%,最低为0.2%。4只增强型ETF管理费加托管费最高为1.1%,最低为0.6%(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等2只产品)。
总的来看,相比传统被动型ETF,增强型ETF以牺牲跟踪误差为代价追求超额收益,同时费率略高,但也有部分产品费率达到被动型ETF中位数水平。
增强型ETF的主要投资者可能有哪些?
增强型ETF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均有配置价值,持有人结构可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观察135只披露2021年中报的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A、C份额分开统计)持有人结构,机构投资者占比中位数为49%,其中A份额中位数为42%,C份额中位数为55%。观察38只披露2021年中报的沪深300/中证500ETF的持有人结构,机构投资者占比中位数为85%。
总的来看,指数增强型基金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相对均衡,宽基指数ETF因产品形式、低Beta属性(相对行业ETF及主动型基金而言)等方面原因,目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此我们认为,首批5只宽基指数增强型ETF可能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增强型ETF真的能增强吗?
要回答增强型ETF未来能否获得Alpha收益,可以参考指数增强基金历史超额收益表现。
从2019、2020及2021年1~11月全市场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区间表现来看(A、C份额只统计A份额),超额收益中位数均为正,上述区间分别有86%、98%、82%的基金取得正超额收益。从历史规律看,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增强型基金获得超额收益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此次首批增强型ETF的Alpha成色如何呢?从沪深300增强赛道来看,2只沪深300增强策略ETF管理人旗下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在2019、2020及2021年1~11月均取得正超额收益。以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为例,上述三个时间段超额收益分别为6.5%、16.6%和2.5%。从中证500增强赛道来看,3只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中,1只缺少对应的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1只未在2021年1~11月取得超额收益。
增强型ETF的Beta成色如何?
投资增强型ETF大概率能够获取跟踪标的指数的Beta收益以及超越指数的Alpha收益。增强型ETF的Alpha成色已在上一问分析,其Beta成色如何?
首批增强型ETF的跟踪标的指数为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这是A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两只宽基指数。传统认知中,沪深300代表大盘、价值风格,金融业占比较高,而中证500代表中盘、成长风格,制造业占比较高。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两只指数的行业分布也在发生变化。沪深300指数中金融业占比逐步降低,消费、制造业占比攀升;中证500指数中周期行业占比也逐步提升。
2021年11月19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修订沪深300指数样本空间规则,将创业板证券进入指数样本空间时间规则由“上市时间超过三年”调整为“上市时间超过一年”。此次修订将进一步提升新经济股票在沪深300指数中的占比。据华泰金工研报《2021年12月重要指数调整预测》(2021-11-04),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股票有望于今年12月调入沪深300。可以说,沪深300指数凝聚了A股最具竞争力的一批上市公司,代表了中国的“核心资产”,而中证500指数代表了紧随其后的优质二线蓝筹上市公司。
增强型ETF会每日公布持仓吗?
国内首批增强型ETF每日公布申购赎回清单,T日申购赎回清单在当日交易所开市前公告,相当于每日开市前公布当日持仓。
增强型ETF每日公布持仓对策略透明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部分公募基金存在“隐形交易”(cloaked trading),为了避免暴露其持仓,在披露持仓明细的时点进行交易,例如在6月底卖出特定股票,7月初买入该股票。每日公布持仓使基金经理的任何决策都公之于众,这就需要基金经理对模型有充分把握,任何隐形交易或者主动干预都可能被市场捕捉。
增强型ETF每日公布持仓是否会损害产品表现?一方面取决于运作过程中披露持仓和调仓的先后顺序。以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为例,申购赎回清单不会提前发布未被调入的股票,投资者无法根据公开信息提前交易,不存在“抢跑”问题。
另一方面取决于实际所使用的量化模型。如果模型依赖衰减速度较快的交易型因子,公开持仓可能导致策略被复制,那么确实可能造成因子加速失效。如果模型使用衰减速度较慢的基本面因子,策略容量相对较大,那么策略被复制造成的影响可能有限。从经验上看,沪深300增强策略一般以基本面因子为主,公布持仓对300增强影响可能不大。
增强型ETF的基金经理有何特点?
已发行的首批4只增强型ETF均为双基金经理模式,由量化指数增强基金经理和指数基金经理共同担纲。以招商沪深300增强策略ETF为例,基金经理为王平先生和苏燕青女士。截至2021年11月底,王平先生管理沪深300增强、中证500增强、中证1000增强等多只指数增强产品,苏燕青女士共管理9只ETF及联接基金。
如何看待国内首批增强型ETF问世?
国内首批增强型ETF的获批和发售对ETF市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拉开了国内主动型ETF发展的序幕。A股市场超额收益相比成熟市场更易获取,因此增强型ETF的设立具备现实意义,在资产配置中或可作为现有被动型ETF的部分替代。
对比海外ETF市场,国内ETF产品类型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诸如反向ETF、杠杆ETF等香港及海外成熟产品类型在国内市场可能存在大量需求。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ETF作为工具型投资产品有望得到进一步丰富,此次增强型ETF的问世标志着国内ETF产品创新迈出新的步伐。
文章作者:华泰金工林晓明团队,来源:华泰金融工程,原文标题:《十问增强型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