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好手”杨锐文:早中期成长股投资不是“淘垃圾”,是有效的选股体系

时文
别样的投资方法论

杨锐文是个很特别的人,他的投资方法不算特别主流,但业绩运行的很强势。

他是工科出身的研究员,却是团队里最擅长在互联网上沟通的基金经理,那头茂密且花白的头发,几成他的标志。

他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那些“不寻常”的选股方法,在他的概括下,诞生出“盐碱地里种庄稼”、“不在有鱼的地方”等经典语录,传遍市场。

他善于表达,还善于进化。在他自成一派的投资体系中,包含着他对实体经济、市场本质,以及投资进化的思考。

这都成为他的“早中期成长股投资体系”,

为什么做早中期投资?

业内对杨锐文一直有个疑惑,选择早中期成长股,是否不确定性高了点?

有些人没有说的潜台词是,这是不是“炒垃圾股”?

杨锐文认为,不是。

他认为,投资企业的早中期,并且随着这些企业一同成长,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方法。

他提及早年和一位顶级基金经理的交流。那位基金经理有一句话尤其触动他:

有些小公司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智能手机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中小股票实现了十倍乃至百倍的涨幅。

这些公司无一不是从“小破烂”起步,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瑕疵”,在一片质疑声中,茁壮成长为行业巨头。

“(没看清它们的趋势)不是它们的问题,是我们的无知。”

不要静态中找瑕疵

基于上述原因,杨锐文强调,研究小公司不能“静态中找瑕疵”,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们

“成长股本来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不应该聚焦瑕疵,而更应该去关注它是否有变完美的基础和基因,关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今的杨锐文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愿景,更注重考察公司执行力,把聚焦点放在业务和产品本身,而不是短期的利润表现。

他不介意业绩阶段性的落后,“大部分新业务的前期,都是低于预期的。”

白马股不见得更优

市场普遍认为白马股更容易研究,但以杨锐文的研究经验,实际并不是这样

白马股只是表面上看比较容易,要真正对它们形成“深入了解”却是非常难的。

首先,在深入了解一个大公司并不那么容易。

其次,每个公司规模成长到一定程度都不可避免有“大公司病”。

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会阻碍企业的生长。尤其在产业变革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巨变之时,内部阻力往往是最主要的阻碍力量

其三,大公司非常考较管理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大公司的管理层,都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驱使企业进行“变道”和改革的

这种“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结局,是杨锐文非常警惕的。

“早中周期”的优势

与之相比,投资企业的早中期也有它的优势和短处。

比如,早中期企业的业务链条相对简短,组织架构相对简单,创始人一言九鼎,决策效率高。

其次,早中期企业的风险相对可预知和可甄别。企业相对乐于与外部交流,这给予基金经理更多的深入公司的机会。

其三、早中期企业的很多疑问,可以通过供应链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调研和交叉验证来核实。

而且越来越多的早中期企业的接触,有助于基金经理形成复合的产业沟通的网络,有助于形成领先的趋势判断。

在成长中筛选和淘汰

通常上市公司业绩落后于市场预期时,资本市场会质疑上市公司是骗子。

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因为资本市场陶醉于自我逻辑而已。

杨锐文经过多年观察发现,资本市场逻辑和产业的逻辑经常有巨大的偏差。

只有真正立足于产业的研究,才能相对准确的识别一个企业的风险,并预判企业发展的趋势。

此外,杨锐文强调,充分利用二级市场的高流动性,及时跟踪和纠错。

他表示,投资早中期成长股是不断寻找与淘汰的过程。基金经理需要源源不断挖掘新鲜标的进入组合。

这既能避免组合的老化,也能够让组合真正分享到好企业的盈利增长带来的收益。

而后者才是他说的“盐碱地里种庄稼”的真正含义。

认知有诀窍

在投资和研究早中期企业的过程中,杨锐文还总结出一些关键要点。

比如,第一、不能过于依赖专家服务

如今很多机构在研究上市公司中会借助外部专家。但专家的观点并不一定都是高质量的。

所以,他一直强调,研究员不能因为有专家喂着“吃饭”就忘记了“觅食”的能力,说不定哪天别人喂的是“毒药”都不知道。

他认为,研究本身应该立足产业,通过研究建立产业资源,不断跟踪行业与企业的变化,专家服务应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第二、选择早中期成长股,行业比管理层还要重要

虽然他一直很强调管理层的作用,但他认为,如果投资的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行业,那么,很可能是事半功倍,发展速度远超之前的预计。

因此,我们投资早中期的成长股最重要还是选择产业方向,选择时代的脉搏。

第三、要动态调整判断。投资的终极目的一定是赚钱,长期投资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

对企业进行“生命力定价”

经过多年的总结,杨锐文形成了对早中期的企业的估值方法——即股价生命力定价

杨锐文的企业生命力评价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其一是,企业管理能力的评价

即不仅要了解最高管理层对企业的专注程度和中长期战略愿景,更要关注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因为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反映一个公司的执行力和企业的真实管理水平。

而过去经验中,所有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对自己企业的评价都是偏乐观,甚至是高估的。所以,通360度的深度调研,形成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评价至关重要。

其二是,重视企业文化的评价。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高度和空间,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公司一定会体现出强大的员工凝聚力和团队战斗力。

其三是、企业必须要有自我进化的能力。

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和挑战,优秀的企业能持续对组织架构和人员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应对这些新挑战。

不少上市公司都是老板带着几个小兄弟一起做起来的,管理方式更像小作坊,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作坊式管理和人员结构的瓶颈会越来越明显,如果这个企业没办法实现自我进化,那么在一定规模之后它就会面临一个明显的增长瓶颈。

过去的高增长可以掩盖一切的问题,但是一旦增长失速了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充分暴露。

其四、企业要拥有流畅的决策体系和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

决策体系是否流畅,决定了一家企业是否能对市场的变化进行快速的响应;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决定了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两者缺一不可。

紧抓“两个基本点”

除以上四个维度的评价之外,杨锐文还调到要坚持“两个基本点”:

第一,企业必须能做好产品。

如果一个企业连产品都做不好,很难让人相信它讲的任何话。即使PPT做得再炫酷也没有用。

而如果一个企业扎扎实实做产品,且客户评价都很好,他会倾向于忽略企业短期的困难与挑战,给予企业最大的宽容,一路伴随他们开花结果。

而这个研究过程中,需要基金经理投入精力去研究产品,与企业的客户进行互动性的交流与沟通。只有更多的信息支撑产品的竞争力,才值得投资者在风雨中坚持。

第二点,企业必须可跟踪可验证。

这其实基金经理做投资研究的前提,早中期投资一定不能是“脱缰的野马”。

如果投资者对企业的情况无法及时感知和了解。如果一家企业的业绩不可跟踪、不可验证、也没办法去验证真伪,那么当然也不适合被投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