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终成“献爱心”,相互宝宣布明年1月停运

一场互助“实验”画上句号

 继美团互助、水滴互助后,相互宝也没hold住。

12月28日,相互宝发布公告称,为更长远保护所有成员权益,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停止运行。

至此,这个曾有上亿人参与的互助计划划下了自己的“deadline”,最终“享年”3年零3个月。

未来分摊金由平台承担

根据公告,自12月28日起,相互宝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原定于12月28日扣款的分摊金及2022年1月的两期分摊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为了更好地保障相互宝成员权益,相互宝停止运行后,符合互助规则的患病成员仍可申请互助金:即医院初次确诊时间在2022年1月28日24时之前且确诊时在互助计划内的患病成员,可于医院初次确诊之日起180天内(含180天)发起申请。

相互宝平台将根据现有互助规则审核,审核通过的互助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无需成员分摊。

为防止关停后部分成员保障中断,相互宝表示,成员可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保障产品作为全新保障方案。

钱越摊越多,人越摊越少

2018年10月,相互宝上线,初期名为相互保。

喊着“一人生病,众人分摊。单个赔付案件的分摊费用不超过1毛钱”的口号,相互保吸引了大批参与者。

但设立不久后,就因为受到“是不是保险”的质疑,升级为相互宝,与保险“划清”关系,直接由蚂蚁集团运营,对外宣称是一个互助计划,类似于众筹平台。

后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各种保障计划的推出,相互宝也得到大众的认可,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

到了2020年11月的巅峰期,相互宝的客户曾超1.058亿人。

不过,这一盛况没能持续多久。

随着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相互宝人均分摊费用水涨船高。

这和其早期宣传的“单个赔付案件的分摊费用不超过1毛钱”形成一种撕扯感,让一些参与互助的人大呼“不能接受”。

2020年12月,相互宝的单期分摊费用突破5元,开始有客户选择用脚投票。

截至2021年12月,相互宝最新一期的分摊金额为7.02元,分摊人数回落到7495.4万人。

“关停”并不意外

相互宝的最终命运,并非完全出人意料。

早在其设立初期,市场就提出,相互宝不是“保险”。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首先,保险有“刚性兑付”的保障,即不管承报的平台(机构)是否发生问题,保险合同的履行是有保障的。实在不行还有保险制度、行业互助基金等多层次力量会出手相助。

但相互宝作为互助平台,不同于保险,不受银保监会监管。理论上,除了平台自己,并没太有力的外部力量能保证这个互助项目会一直持续下去。

事实上,在蚂蚁相互宝用户协议规定的终止计划的条件,就包括发生不可抗拒因素(监管)和蚂蚁金服终止计划等情况。

缴纳资金是否使用完毕?

不过,不意外并不代表没有关注。

相互宝由蚂蚁金服运作,收取成员分摊金额的8%作为管理费。这一费率的收取也曾备受争议。

根据今年3月相互宝的官方消息,2020年,相互宝实际收到的管理费共计7.29亿元。平台上线两年多,仍未实现盈亏平衡

相互宝相关负责人多次公开称,相互宝的管理费收取标准已是行业较低水平,相关管理费被全部用于互助案件调查、科技投入和人力、物业等开支。

如今又过去了6个月,相互宝在此期间是否有盈利?更重要的是,有客户好奇,此前客户缴纳的资金是否已经使用完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