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即坐稳“市值老大”位置,中金入局,微创系再度拆分上市| IPO见闻

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面临高集中度、外资垄断的竞争格局,仅微创脑科学挤入中国市场前五,作为微创医疗又一分拆子公司,微创脑科学能够持续占领龙头位置,并带领国内神经介入医械企业加速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被业内称为“创造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微创医疗(0853.HK)又一次将附属的一子公司拆分上市,此次的主角为旗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子公司——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脑科学”)。

2021年12月28日,微创脑科学向港交所递表,拟于其主板上市,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截至目前,其母公司微创医疗间接持有微创脑科学约54.64%的权益,分拆完成后,预期微创脑科学仍为微创医疗的附属公司。

母公司微创医疗2019年曾分拆心脉医疗(688016.SH)在科创板上市,2021年又分拆心通医疗(02160.HK)和微创医疗机器人(02252.HK)在港交所上市。另外,微创电生理也已经在2021年6月提交科创板IPO上市申请,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两轮问询。

未IPO即成“市值老大”,中金赶上IPO前最后一轮融资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今年11月11日晚,微创医疗发布公告指出,微创脑科学与中金资本、华翊资本、博华资本、润昆天禄、同鑫投资、贝霖资本等签订1.5亿美元融资协议。公告指出,融资完成后,微创脑科学的估值约为1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2亿元。还未上市,微创脑科学已然成为神经介入赛道的“市值老大”。

截至昨日收盘,归创通桥市值约68亿人民币、心玮医疗市值约33亿人民币、沛嘉医疗市值66亿人民币,以更具对比意义的归创通桥为例,虽然作为神经介入、外周双赛道的选手,市值溢价因此有所增色,但回看外周介入龙头先瑞达市值也仅仅28亿,所以仅看神经介入板块,归创通桥在该板块估值可能仅占总市值近60%。这也足以证明一级市场资金认可微创微创脑科学在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龙头地位。

根据公司招股书,尽善尽美基金会,通过中国微创投资管理,持股10.64%,通过Miracle Medical Limited持股0.60%;Biolink Limited持股7.38%;中金公司通过CICC Healthcare持股4.57%。而微创脑科学核心附属公司为微创神通,100%控股。

国产神经介入医械“龙头老大”,商业化道路进展顺利

公司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先行者和最大的中国公司,自2004年首个产品获批起,目前共累积30款商业化产品及候选产品,其中六种在中国获批,另外两款栓塞弹簧圈旗舰产品NUMEN和NUMEN FR已于美国,欧盟和韩国获得批准。公司目前的产品组合涵盖神经血管疾病的三大领域——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就2020年的收入而言,微创脑科学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前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而在国内市场,国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仍占据主导地位。就2020年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销售收入而言,中国神经血管医疗器械市场的前五大参与者分别为美敦力、史赛克、MicroVention、强生医疗以及微创脑科学。整个行业呈现高集中度、外资垄断的竞争格局。

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数据, 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人民币28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币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2%,并预期于2026年进一步增加至人民币175亿元, 2020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1%。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医疗器械为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子市场,占2020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65.5%。同时,该细分市场在接下来几年内也保持着最高的市场规模增长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紧随其后。

国内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相较进口神经介入,2020年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仅为7%,其中微创脑科学就占到国产厂商整体销售额的57%。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就销售额而言,预期未来中国企业将获得更为显著的市场份额,2026年将达至约32%,国产替代进度有望加快。

商业化和销售网络方面,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微创脑科学已经渗透约2200家医院,其中超1300家为三级医院。2021年前8个月,产品已经渗透所有中国国家卒中中心排名前100的医院。且公司有六项治疗产品于中国获批准,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获批准治疗产品数量在业内中国公司排名第一。

自主研发产品毛利高达约90%,研发、营收加速增长

根据公司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4亿元、1.84亿元、2.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7%。2021年前8个月则从2020年同期的1.22亿元增加95.1%至2.38亿元,仅2021年前8月的营收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营收。因此,公司营收正处于稳步增长的进程。

研发对于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企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微创脑科学近几年在研发活动中的投入也印证了公司对研发的重视。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 2020年及2021年8月31日止八个月,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2827.6万元、3816.6 万元、5303.7万元、3023.9万元及529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22.8%、20.8%、23.9%、24.7%及22.3%。研发投入逐年增长,不断夯实公司的技术优势。且随着未来业务扩张与开发及推出新产品,公司亦将不断优化其成本结构。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约为2926.7万元、4697.5万元、4528.7万元、2533万元、5518.3万元,处于加速增长的过程。

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前8个月,公司毛利率分别为85.2%、79.7%、74.3%以及77.8%,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当然,期间毛利率也有小幅变动,据公司解释, 毛利率变动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变化所致,一般而言,出血性脑卒中产品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产品(自主开发)的毛利率高于通路产品(代理销售),原因是自主开发的产品的毛利率一般高于代理销售的产品。

神经介入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激烈且瞬息万变,国产化率不足10%。不过,近年来这一曾经的“蓝海赛道”也变得越来越“拥挤”,给行业增添了诸多变数。而在弹簧圈遭遇了地方性集采下,势必会给国产厂商提出了创新力、成本/生产管控、先发优势、产品体系布控等严格的要求。

而微创脑科学在积累了创新力、先发优势、产线能量产且稳定、产品线全面等几大优势的前提下,有望进一步在行业内扩大话语权,带领国内神经介入医械企业加速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