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德尔塔克戎”是个什么鬼

品玩
德尔塔+奥密克戎=德尔塔克戎?

在全球仍在密切观察奥密克戎带来的真实影响时,本土扩散传播的奥密克戎病例也开始出现。

就在人们关注天津和河南的疫情走向时,一个新的名字再次刺激人们神经:

“德尔塔克戎”。

“德尔塔克戎”是什么?这个名字乍看起来就像德尔塔毒株与奥密克戎毒株的某种结合体,事实也接近如此。

最早的信息源头,来自塞浦路斯媒体。据塞浦路斯媒体报道,塞浦路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种疑似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重组新冠毒株,这种毒株的基因虽然与德尔塔毒株更为接近,但却有着大量奥密克戎毒株特有的变异特征,也因此,当地的科研人员就该毒株命名为“德尔塔克戎(Deltacron)”。

之后,有一些中外媒体也引述这个消息做了简单报道,而这立刻引发了全世界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

“德尔塔克戎”话题下微博截图

这个被热议的“怪兽”究竟真的这么恐怖吗?

未知的“德尔塔克戎”

在全球科研人员逐渐摸清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各项特征之时,世卫组织也乐观的估计新冠病毒的流行可能在今年年底结束,然而,“德尔塔克戎”的发现则让这个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假如“德尔塔克戎”兼具德尔塔的致死率和奥密克戎的强大传染性、免疫逃逸能力,那确实又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德尔塔克戎”真的恐怖如斯吗?就目前的信息来看,研究者对“德尔塔克戎”的了解仍然有限,各研究人员甚至为“德尔塔克戎”真实存在与否争论不休。

“德尔塔克戎”最早的发现来自塞浦路斯大学生物科学教授兼生物技术和分子病毒学实验室负责人Leondios Kostrikis及其团队,据《塞浦路斯邮报》报道,Leondios Kostrikis在对塞浦路斯全国1377个感染样本进行测序后,发现有25个样本感染了这种新毒株。

这种毒株的基因虽然与德尔塔毒株更为接近,但却有着大量奥密克戎毒株特有的变异特征,也因此,当地的科研人员就该毒株命名为“德尔塔克戎(Deltacron)”。

但在这发现的25个样本中,有14人为住院患者,因此研究者本人认为“德尔塔克戎”引发的症状,可能跟住院治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虽然“德尔塔克戎”被发现的消息引发了全球网友的热烈讨论,Leondios Kostrikis个人认为新变体的优势不一定胜过奥密克戎,他在采访时对外表示:“我们将在未来看到它(德尔塔克戎)是否更具病态性或更具传染性,或者它是否会胜过德尔塔和奥密克戎。”

“德尔塔克戎”的威力如何目前还不清楚,但外界对这项研究的质疑声音已然出现。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Tom Peacock在自己的推特中称,所谓“德尔塔克戎”也有可能是基因测序受到污染导致的结果。

“由于测序实验污染导致的变异并不罕见(非常微小的液体量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只是通常这些污染序列不会被主要媒体报道。”Tom Peacock表示,“真正的重组体往往要在两种病毒大量共存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会出现;而我们发现奥密克戎也不过才几周时间,我真的怀疑是否会存在流行的重组体......”

“德尔塔克戎”确实存在吗?通常来说,一个新变异病毒的发现有一套更为严谨的流程,其数据和结果会发表在一些正式科学期刊上,这种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也通常不是孤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者能通过不同方式来交叉验证这一发现。

或许正为Tom Peacock所言,德尔塔和奥密克戎这样的变异组合过于搏人眼球,媒体在研究实验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就大肆报道,“为了确定像‘德尔塔克戎’这样的重组毒株是真实存在的,需要多个测序实验室独立发现相同的重组或同质体,理想情况下,你也应该查看原始的序列文件,并显示没有混合碱基。”世卫组织在宣布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时就有着正式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多方验证。

Leondios Kostrikis虽然表示团队已将该毒株基因组上传到GISAID国际数据库中,但目前“德尔塔克戎”的科学名称也还未公布。

简单来说,根据目前的国内外已报道的消息,“德尔塔克戎”究竟如何仍需等后续更多研究发布,其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种毒株的重组,还是基因测序受到污染导致的结果还不得而知。最后,即便“德尔塔克戎”真实存在且兼具两种毒株的特征,目前的疫苗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的效果仍在。

不能轻视奥密克戎

对于现阶段的疫情,真正要重视的还是奥密克戎本身。

去年德尔塔肆掠全球时,就有研究表示德尔塔病毒载量为普通新冠病毒流行病株的1260倍,这意味着德尔塔毒株自我复制能力非常强,普通毒株需要6天才能在人体中被检测出来,而德尔塔毒株仅需要4天,如今还未结束的西安疫情就属于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的。

在德尔塔之后,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变得更加强大。奥密克戎是最初在非洲南部国家博茨瓦纳发现的变异病毒株,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发现奥密克戎毒株的踪迹,在英美等地,它甚至开始取代德尔塔成为当地主要流行毒株。

奥密克戎毒株的强大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在于其更多的携有基因突变,据研究显示,目前已知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了32处刺突蛋白突变,而德尔塔毒株仅发现15处,奥密克戎比德尔塔毒株多出一倍有多。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因素之一,有科研人员表示这些突变或许是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变强的元凶,这也意味着人们不管是否打过疫苗,或者感染过德尔塔,都有可能再次感染奥密克戎。

好消息是,相对于德尔塔等前辈,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显示出更高的死亡率。来自南非、英国和丹麦的早期数据显示,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住院风险更低。最新研究,Houston Methodist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传了一篇奥密克戎临床表现的研究论文显示,奥密克戎感染者更年轻、住院率更低,住院患者也更少需要呼吸器维持,即重症人数更少。

奥密克戎感染者低龄化的特点,在国内本轮的天津疫情中也得到证实。1月8日天津完成的2例本土病例全基因组测序,判定其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在已发现的40人中,有23例为中小学生,他认为,“从天津目前疫情排查情况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有明显低龄化趋势。”

不过虽有不少研究显示奥密克戎毒株的致死率没有那么高,引发重症的风险低于过去流行的其他变异毒株,但其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能在较短感染更多人群,特别是部分全球不发达地区疫苗短缺、医疗资源匮乏,如果大量感染者同时涌向医院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甚至让没有得新冠的其它重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尽管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相比,引发重症的风险确实显得较低,在已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尤为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应把它归为‘温和’一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月6日的一场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就像先前流行的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会让人们住院并死亡。事实上,相关病例增势如此汹涌,让全球各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知名专家张文宏同样声明不宜将奥密克戎毒株形容为“大号流感”,他表示:“对于缺乏免疫力的人来说,奥密克戎它是会‘咬人’的。”张文宏认为,通过接种新冠加强疫苗仍然是目前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等过去的物理防护措施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

从检测手段上来说,目前主流的核酸检测方式也依然有效。有专家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点仍在刺突蛋白上,而国内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是在ORF1ab基因和N基因,其靶标区域较为稳定,因此目前主流的核酸检测方式仍能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新冠病毒虽一直在变异,但人类对病毒变异的各类发现和研究也变得更加迅捷、高效,未来病毒还会发生什么变异我们不得而知,而现在是人类科研与变异病毒的马拉松长跑。现阶段,与其关注德尔塔克戎,不如将注意力放回到本土的奥密克戎传播疫情上来。

本文作者:洪雨晗,来源:品玩 (ID:pinwancool),原文标题:《这“德尔塔克戎”是个什么鬼》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