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葛兰、赵蓓吧,最强医药王者回来了

懒猫的丰收日
回归公募的“医药一哥”于洋,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好消息,

 于洋回富国基金了。

 啥,于洋是谁?

 葛兰、赵蓓,知道吧,

 于洋是比她们还要强的存在。

 2017年11月17日~2020年6月5日,

 于洋管理富国精准医疗,创造了154.01%的收益,

 同一时间段内,葛兰的收益是116.99%,赵蓓的收益是104.93%。

 业绩上,于洋领先她们一大截。

 

 2018年的大回撤中,于洋更是甩葛兰、赵蓓八条大马路。

 有人这么评价于洋,

 葛兰、赵蓓,谁是“医药一姐”?不知道,但“医药一哥”绝对是于洋。

 因为业绩太好,2020年6月,于洋选择了明星基金经理基本都会选的一条路——奔私

 他和昔日的同事柳士威一起创立了钦沐资产,并持有这家私募39%的股权。

 在私募的这一年多,于洋的业绩依旧很好。

 管理的3只私募基金,最少的赚了48.1%,最多的赚了100.15%。(这段时间,沪深300指数就涨了4.3%)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

 这么牛叉的人物,怎么又回公募了呢?

 于洋给出了2个理由:

 第一,私募追求绝对收益,现在市场分化严重,他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

 第二,创办私募,自己当老板,还要参与公司管理,占了不少精力,没法专心做投资。

今天,就来深挖下于洋。

01

 于洋是医药科班出身,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制药专业,硕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研所

2011年,入行后,做的也是医药行业分析师,在第一创业证券、华创证券、安信证券都待过。

在安信证券时,还是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2015年11月,于洋加入了富国基金,先做行业研究员,2017年10月开始管理基金。

或许是医药行业背景,于洋倾向于重仓医药股。

这是富国新动力,2017年10月25日,于洋管了之后,医药股仓位提高了不少(红框框出来的)。

 除了这只全市场选股的基金,于洋还管了4只医药主题基金——富国精准医疗、富国医疗保健、富国生物医药科技、富国医药成长30。

业绩如何呢?

富国新动力、富国精准医疗、富国医疗保健,这3只基金于洋管理超过2年,同类排名都是第一。

富国生物医药科技,于洋管了1年多,同类排名是第36名。

 同类排名第一,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了,于洋能做到全市场排名第一吗?

 还真做到了。

 懒猫拉了下数据,

 2017年10月25日,于洋开始管基金,2020年6月5日,于洋卸任。

 这期间,收益最高的基金就是于洋管的富国创新动力A。

02

 于洋业绩为什么这么好呢?

 我们一点点挖。

 刚开始管基金时,于洋也很猛,满仓医药。

 咳咳,这要领先蔡团长1年,

 这是2017年4季度、2018年一季度,富国新动力的持仓对比,

 从没有一个医药股,到满仓医药,于洋只用1个季度就完成了调仓。

 说来也巧,2018年是个大熊市,沪深300指数从2月份就开始跌,一直跌到12月份。

 不过,医药股却是5月份后才开始跌的。

 于洋就此躲过一劫,上半年积累了足够厚的血条,下半年虽然亏了不少,但全年算下来基金还涨了6.89%。

 这里要重点提下,

 仔细看2018年前5个月,医药股牛市时,于洋并没有跑赢指数多少,反而是在下半年熊市时,才大幅跑赢指数。

 再厉害的基金经理,牛市也很难跑赢指数,此言不虚。

 2019年之后,于洋就没那么押注了,医药、白酒、科技、航空、券商都买了一些。

 2020年,他卸任之前,持仓也是医药、消费、科技为主。

 这些都是过去几年大涨的品种,大方向上于洋没有选错。

 当然,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

 于洋管基金有2个特点:

 第一,不满仓。

 富国新动力是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可以在0~95%之间,

 但于洋管理时,基金仓位一直维持在80%左右,最高也就86.28%,给自己留了一定的余地。

 其他几只医药主题基金,股票平均仓位稍高些,但也就85%左右,2018年下半年还大幅减仓,

 这是于洋2018年回撤比葛兰、赵蓓小的主要原因

 另外,于洋也会做一些择时。

2018年下半年、2019年2季度(2019年的反弹于4月份结束)、2020年一季度疫情时,他都有降仓位的操作,

时间点踩的都挺好。

不过,于洋并不是很赞同择时,

2019年底接受采访时,他说, 

“大多数的时候,股票的估值,包括短期的涨跌幅,是无法控制的,所以还是要尊重市场。” 

“按照过往的经验,择时是比较难的事情。有的时候即使对了一两次,但长期择对也不太现实。”

而且,他现身说法, 

“给自己家人推荐自己基金的时点,大多数时候都是错的。” 

第二、偏交易,高换手。

这个很好理解, 

大家买的都是那些股票,想要收益更好一些,就要多交易,赚赚差价。 

于洋刚管基金时,换手率还是很高的,800%,一只股票平均也就拿1个半月。 

2019年下半年后,换手率稳定下来了,300%左右,一只股票平均拿4个月。

 对了,还有十大重仓股集中度,

 这方面于洋还是比较稳定的,50%左右,中规中矩。

 03

 再来看于洋在私募时的表现,

 私募基金,披露的信息比较少,看不到具体持仓,和仓位高低,

 只能看净值曲线和回撤。

 净值上,

 2020年9月~2021年2月,市场风格是白马股,于洋跟上了,

 2021年2月~9月,市场风格是小盘股、周期股占优,新能源表现也不错,于洋也没有掉队,

 业绩无懈可击。

不过,2021年7月30日后,于洋的净值就停滞不前了,

周期、小盘股行情的高潮是在9月份,新能源倒是7月份之后就横盘震荡了,

不知道于洋到底是抓住了哪一波行情。

这也对应了于洋在告别信中说的“他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

回撤上,基金最大回撤只有9.55%,于洋也是一位“画线艺术家”。

04

不管科技、医药、消费,都是偏成长的,

于洋也是成长风格。

他认为,

“医药是成长性行业,需要基于成长的角度去看未来是否有发展机会,不能纯粹因为便宜了就去买。”

对于一些估值比较高、涨幅也比较大的科技股,他发表过这样的观点,

对于涨幅较高的部分科技股,投资者应该试着去理解,而不是妖魔化。

看看对标公司的产能、市场份额,然后用模型去算,最后可能会得出“当前的高估值不过是把未来三五年的预期提前兑现而已”。

实际投资时,他的打法也偏成长。

他说,

“我的组合一般按照433的原则,40%的股票聚焦在符合目前市场趋势,各方面处于主升浪的公司,30%的股票投资于市场还没有完全发掘的公司,我们会提前做一些研究和布局,另外30%投资于行业龙头和标杆性个股。

05

最后做下总结,

于洋的进攻性足够强,

风格偏成长、也会交易,还会择时,

业绩更没的说,任内,他的基金涨幅全市场第一,“冠军基金经理”。

防守能力也不差,

股票平均仓位80%左右,回撤控制的也还好。

但有句俗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他的成功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但也和过去几年市场风格偏成长有关。

但正如他告别信中说的,“我(于洋)认为目前个人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

未来几年,于洋能不能将投资神话延续下去,咱们继续观察。

 

本文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忘了葛兰、赵蓓吧,最强医药王者回来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