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规模1103亿,超越张坤,成为公募基金主动权益第一人。 不过,规模暴涨后,等待她的不是荣誉,而是基民的不满, 过去半年,葛兰管的中欧医疗健康跌了27%,下跌过程中,基民不断抄底,成就了葛兰的规模,也缩水了自己的荷包。 此时此刻,不少小伙伴的心声可能是“我的医药基金什么时候能回本?” 01 医药的四次大跌
2008年,是被市场带崩的。这一轮下跌中,医药指数虽然跌了59.3%,但依然跑赢大盘。 2015年,也是被市场带崩的。这一轮下跌中,医药指数跌了47.4%,和大盘不相上下。 2018年,就比较熟悉了,市场大跌+医药集采,医药指数跌了40.7%,跑输大盘。 “4万亿刺激”的后遗症显现,通胀预期一直很高,央行被迫多次加息收紧货币政策,高估值股票纷纷杀估值。 而2010年又是“喝酒吃药”行情,医药行业涨幅排名第二。于是乎,在那轮杀估值行情中,医药指数大幅跑输大盘,跌了43.4%。 这是4次下跌的具体数据,懒猫都汇总到一张表里了,小伙伴可以看下。 不过,下跌并没有持续很久,平均8、9个月就止跌反弹了。 止跌反弹后,仅用1~2年时间就能收复失地,再创新高。 但不曾想2018年碰到了医药集采+市场普跌,医药指数又被锤了一下,竟然跌破了2016年的最低点,再创新低。 02 估值变化
每轮下跌都是一次“杀估值”,PE(市盈率)跌了约一半。 每轮收复失地又都是一次“估值扩张”,PE基本也回到了前高。 估值扩张,医药股大涨,估值太高后,就杀估值,医药股大跌,然后等待下一轮估值扩张。 医药毕竟是“长牛行业”,2008年以来行业利润扩张了10倍,从126亿涨到1365亿。 在利润增长助推下,每经过一轮估值扩张,医药指数的底部就抬高一次。 03 现在走到了哪?
分析医药行情,为什么不用更常用、也有对应指数基金的全指医药指数,而用比较冷门、也没有对应指数基金的医药生物(申万)指数。 那是因为,全指医药是2011年发布的,2011年之前的行情可以追溯,但估值却查不到。 医药生物(申万)指数是2003年发布的,行情和估值都很容易查到。 其实,换成全指医药指数,结论也一样。(收复失地的时间会有一点点差别) 四次大跌中,全指医药指数也都跌了40%以上,平均跌幅在8、9个月,之后会用1~2年时间收复失地。 不管是估值,还是行情,这次的顶部竟然和2015年6月的顶部出奇的相似。 2015年6月顶部时,全指医药的估值(PETTM)是74倍, 2020年8月顶部时,全指医药的估值(PETTM)是71倍。 2015年6月顶部时,全指医药最高收于15450, 2020年8月顶部时,全指医药最高收于16470。(2021年2月15日又创了新高,达到16709) 大的区别在于,2015年6月触顶后,全指医药立马崩溃, 2020年8月触顶后,又震荡了近1年,期间还创新了新高,直到2021年7月才开始真正往下走。 估值上,全指医药的PE是33.53,相当于2018年大跌之前的水平, 行情上,从2021年2月15日最高点16709开始算,全指医药回调了27.4%, 从2021年7月份下跌起点开始算,全指医药也就回调了7个月。 不管是估值,还是回调时间、回调幅度,这次的回调都比不上历史上的4次大回调。 回调60.5%,全指医药指数会从16709跌到6600点,比2018年的最低点(7263)还要低10%, 放松一点要求,回调40%+,那也要跌破10000点。(现在全指医药是12128点) 当然,这是最差的情况,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也有可能比这更惨。 历史只能作为参考,帮助你知道极端情况会是什么样子。 知道了极端情况,心里有了预期,或许就没那么难熬了。 本文作者:懒猫,来源:懒猫的丰收日,原文标题:《高位买入医药基金,多久能回本?》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