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前行——2022股指期货市场展望

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沈恩贤
沈恩贤认为,总体来看,2022年市场呈曲折前行、阶段性攀升、结构性牛市的特征,股指期货市场仍然有较多的阶段性的做多机会。

2021年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二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经济复苏背景下总体呈震荡走势,各个板块有所分化,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呈冲高回落震荡调整态势,中证500指数呈震荡攀升态势。

从全年来看,截止12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618.05点,比去年上涨144.98点;沪深300指数报收4921.34点,比去下跌289.94点;上证50指数报收3290.24点,比去年下跌350.40点;中证500指数报收7278.76点,比去年上涨911.64点。

一、全年走势回顾

股指市场走势主要分如下几个阶段:

1)年初到春节前,大幅上涨

2020年12月官方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1.9、55.7和55.1,均继续位于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疫情对于我国进出口影响相对较小,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

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流动性层面对A股影响相对中性,12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不及市场预期,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3.3%(前值13.6%);M2同比增速10.1%(前值10.7%),流动性对A股最友好的时光已经过去。

国外也有利好消息传来,拜登公布“美国拯救计划”,方案投资额达1.9万亿美元,疫苗的接种速度在加快,每天接种速度接近80万。疫苗的接种有利于较快控制疫情的蔓延。每年两会之前国内刺激政策或频频出台,对股市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一季度央行大概率通过加大资金投放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政策和资金面仍对一季度的A股有所支撑。

2)春节之后2月中旬到3月下旬,高开低走后大幅回落

春节过后,A股高开低走,大幅下跌。2月下旬,香港自1993年以来,首次宣布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印花税的提高打击了市场风险偏好;周四夜盘在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最高触及1.6%的宽幅波动影响下,恐慌指数突然狂飙35%。随着美债收益率飙升,恐慌指数狂飙超35%,美股惨遭猛烈抛售,这也造成次日国内股市再度大幅下行。

A股春节过后大幅下跌,一方面是对未来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国内主要股票指数的走势和M1,M2同比的变动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另一方面也在于前期上涨较快的行业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相对高位,投资者获利了结。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均已在顶部。历史上,社融同比增速和M2同比增速回落时,主要股票指数走势均偏弱。2020 年,A股主要股票指数涨幅全球领先,A股估值目前已经处于相对高位,主要股票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水平已经逼近2015年和2017年的低位。

3)4月到6月份,反复震荡阶段

4月份社融以及M2同比增速均下行。历史上,社融同比增速和M2同比增速回落时,主要股票指数走势均偏弱。国内股市的估值目前也并不便宜,主要股票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水平与2015年和2017年的低位相差较小。同时国内面临的宏观环境也有所变化,一季度可能是经济顶部,经济逐步回归潜在增长率,三季度通胀可能继续上行,但是通胀的高点可能正在临近;未来几个月国内将面临经济增速回落,通胀依旧处于高位的类滞胀宏观情境,类滞胀阶段下,国内股市表现偏弱,过去四次滞胀阶段,国内申万一级28个行业均录得下跌。但由于出口带动国内企业盈利状态良好,宏观基本面也不支持股市大幅下跌,所以股市较长时间处于震荡状态。

4)7月初至9月,股指市场横盘之后下探

尤其是上证50指数跌幅较大,而中证500指数震荡攀升,各版块出现分化。当时国内的疫情短期新增病例明显增加对市场有一定负面影响。南京疫情持续发酵,南京疫情已外溢四省份,继辽宁沈阳、安徽和县、广东中山发现有南京旅居史的本土新冠感染者后,7月23日,四川绵阳市发现1例南京返回的新冠确诊病例。

国内基本面上看,6月工业企业利润为7.1%,低于5月的8%,企业利润率可能高点已现。当时市场还传言美国可能会限制美国基金在中国的投资,美国基金正快速变现资产。 另外,股指大跌的主要原因还是教育双减引发市场联想担忧。另外就是中美天津会谈。海外方面,美国6月耐用品订单为0.8%,据低于预期2.1%和前值2.3%,美三大股指下挫,其中纳指下跌1.21%。

8月初至9月中旬股指市场大幅反弹,当时考虑到全面降准以及6月份金融数据均超市场预期,国内货币政策稳中偏松,市场预计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将偏宽松,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经济和市场逐渐转向友好,国常会发出降准信号。8月出口数据超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东南亚疫情的反复使得我国出口替代的时间窗口延长,另外与7月底台风导致港口停产,订单延迟至8月交付和圣诞节订单提前相关。中国8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增25.6%,预期19.6%,前值19.3%;进口增33.1%,预期26.6%,前值28.1%;贸易顺差583.3亿美元,前值565.9亿美元。8月我国出口(美元)两年平均增长17.0%,显著好于前值12.9%。市场基于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对出口的预期过于悲观,但实际的出口表现强劲。

9月中旬之后开始调整,国内基本面上看,统计局公布8月经济数据,整体8月经济整体处于疲软的状态。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8.9%,基本符合预期,房地产投资同比10.9%,在政策高压下房地产投资继续下行,基建投资同比2.9%,保持平稳,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15.7%,小幅回升,出口链条保持韧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2.5%,大幅低于预期7%和前值8.5%。

5)国庆之后上证指数探底回升

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总体横盘震荡,中证500指数缓慢攀升,股指市场进入波动收敛的时期。

1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研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化强化“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好岁末年初筹划的跨周期调节举措,加强能源、电力保障,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并出台阶段性税收缓缴、专项再贷款等规模性政策。

此外,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以稳为主,稳字当头,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做好跨周期调节,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删除了有关“管好货币总闸门”和“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表明稳增长意愿有所提升。这些稳增长的政策对股指市场构成了支撑。

二、2021年股指市场走势特点

1.股指各版块走势分化

今年以来代表大市值公司的沪深300明显跑输,而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中证1000年初至今收益一度超过20%,近期“专精特新”等政策也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小市值股票的关注。在此之前,沪深300相对中证1000的跑赢幅度已经持续多年,显示A股市场中市值较大、成交量较高的300只股票已经持续多年的跑赢中小市值股票。

今年市场主要的特征其实是从过去极度抱团到投资机会相对平衡的过程,所以才看到市场的投资机会从大市值的股票慢慢向中小市值投资机会蔓延,所以今年指数表现最好的不是过去沪深300,也不是创业板的表现,表现最好的是中证500。

从半年报看,销售毛利率环比改善大盘好于小盘;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小盘好于大盘, 创业板环比改善最低;营收同比增速方面小盘好于大盘;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小盘和中盘改善大幅好于大盘指数, 总体来看,中小盘(中证 500、国证 2000)盈利改善强势是今年跑赢大盘指数(上证 50、沪深 300)的主要动力。

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周期和成长环比改善强于消费、金融、稳定;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周期、成长、稳定改善好于消费和金融;营收同比增速方面金融、周期、成长改善居前;销售净利率环比改善周期和成长环比改善强于消费、金融、稳定。总体来看,周期和成长的盈利改善强势是今年跑赢消费、金融、稳定。

尽管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常用的规模指数时常被用来代表A股市场不同市值分类的股票,但这些规模指数在行业分布等特征上大为不同,其表现之间的差异也可能由行业特性造成,而非单纯来自于市值规模的差异。从沪深300、中证500、中证800、中证1000、国证1000、国证2000以及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规模指数的特性,发现这些规模指数间有如下特征值得特别注意:

(1)权重股影响大盘指数。沪深300和国证1000是诸多规模指数之中金融、地产行业权重最高的指数,两者中金融地产的权重之和都接近20%,而相比之下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中证1000则几乎不受到这两个行业的影响。

(2)周期股集中在中盘指数。中证500中,能源和原材料等周期板块的权重总和接近30%,中证1000中这一权重也有接近25%,远远高于大盘指数的10%。

(3)双创板相关指数侧重点有所不同。尽管科创50、科创创业50、创业板指都集中于创新型企业中,但科创50中近六成权重都属于信息技术,而科创创业50和创业板指中则赋予工业等制造业企业更高权重。在不同的行业轮动明显的行情之下,这意味着规模指数可能受到其行业表现的影响大于市值规模的影响。

许多投资者认为A股市场出现了从“大市值”向“中小市值”的风格轮换的判断可能并不准确,而更多是在A股市场赛道风格切换的过程中,由规模指数间行业分布偏差造成的“错觉”。当前A股市场机构化、头部化的趋势仍然在持续中,而小市值企业面临的投研资源配置不足、流动性容量有限的问题仍然存在,机构投资者可能仍然会青睐相对市值较大、基本面更为优质的各行业龙头,过往“炒小”的风格可能较难重现。

2.2021年市场总体估值不高,市场主要呈现阶段性的波段机会

截止2021年12月23日上证A股市盈率15.15,深证A股市盈率38.34,创业板87.83,科创板70.10,沪深300市盈率14.07。行业方面制造业市盈率35.57。总体看国内股票市盈率除创业板科创板之外不算高,所以导致每次急跌之后市场支撑明显较强,趋势性并不明显。

3.市场主要赛道和题材

(1)周期赛道在2021年大显风采。

2021 年春节之后,大宗商品价格的上行为部分周期行业带来的利润的增加,有色、化工、煤炭、 钢铁等周期板块成为主要赛道。由于上游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为这些板块的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导致这些周期性股票价格大幅上涨。这也是中证500股指上涨超过沪深300的主要原因。

(2)成长赛道仍然是市场长期的选择。

成长赛道主要是科技类公司为主,其中有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板块都是2021年的主要赛道之一。人工智能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市场预期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5 年复合增速达到 26.2%,中国人工智能复合增速达到 44.5%。人工智能基础层以 AI 芯片、计算 机语言、算法架构等研发为主;技术层以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算法研发为主;应用层 以 AI 技术集成与应用开发为主。

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市场预测新能源车在未来 15 年的长期复合增速在 22-32%之间,光伏行业装机量复合增速也在 25%左右的水平。新能源车金属锂电池等环节,光伏行业中的组件等环节,都是市场选择的主要赛道。

(3)消费赛道。这个赛道主要代表有医疗和白酒类消费板块。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生物医药行业空间大,具备良好的持续盈利能力。生物医药行业是在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等子行业均符合成长股的定义。创新药中主要包括原始研发,CRO、 CDMO、CSO 等环节。医疗器械、生物疫苗中等行业持续研发业务占比较高,也是高成长的板块。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马蓝筹股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的稳定透明,在估值的时候获得了较大的溢价。如果从生命周期角度来看,这些公司因为有更长的持续时间,从而拥有较大的终值,所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赛道也是当前人们的选择重点之一。

三、影响2022年中国股市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国内宏观经济分析

1.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状况分析

我们从前11个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分析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及2022年走向。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 比 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 3.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同比 5.2%,其中全口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0.2%,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 6.0%,制造业 投资累计同比13.7%。

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7314亿元,同比增长6.0%;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13.2%,两年平均增长6.4%。其中,住宅投资103587亿元,增长8.1%。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596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79540万平方米,增长6.5%。房屋新开工面积182820万平方米,下降9.1%。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5017万平方米,下降8.4%。房屋竣工面积68754万平方米,增长16.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9582万平方米,增长16.2%。

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82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2%;土地成交价款14519亿元,增长4.5%。

1—11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8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6.2%,两年平均增长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4%,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2.6%。商品房销售额161667亿元,增长8.5%;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9.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3.0%,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2.2%。

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016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99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1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26万平方米。

制造业投资延续两位数增长。

1—11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3%,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4%,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3.6%,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2.2%。

1—11月份,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3%,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技改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1.0%,比1—10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

1—11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6%;两年平均增长14.2%,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2%;两年平均增长17.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1%,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6.1%,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7%,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24.5%。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7.5%,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增长14.8%,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14.2%。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迹象明显。传统经济增速下行,高端制造业投资增速良好。这种产业的结构升级也肯定表现在上市公司的结构上,这将对中国股市构成长期支撑的因素。

11月CPI同比2.3%,回升0.8个百分点;CPI环比0.4%,显著高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1.2%,回落0.1个百分点。明年由于PPI快速回调减弱成本转嫁压力再加上疫情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所以明年CPI上行风险压力较小。11月PPI为12.9%,前值:13.5%。11月PPI 环比涨势明显减弱,主要原因是国内煤炭等黑色系商品价格大跌,以及疫情扰动下,国际油价偏弱震荡,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抬高,当月PPI 同比涨幅也有所回落,但仍处历史高位附近。202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冲势头不再,国内煤、钢价格趋于稳定,在高基数影响下,PPI 同比将逐级下行。

11月M2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而M1同比增长3%,增速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收窄。11月,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11月,扣除价格因素后,社消零售同比实际仅增长0.5%,较前期下降1.4个百分点。

在这种宏观弱周期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上涨动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这也是今年以来证券市场总体步入调整状态的主要原因。

2.2022年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中央财政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会议强调,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国际能源署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中国碳排放总量不断攀升,到2018年碳排放总量达到94.97亿吨,其中电力与热力部门碳排放占比最高,达52%,其次为工业部分,为28%、交运部门占比10%。3月12号,“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当中提到,要求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对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未来减排转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成本优势减少,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部分产业规模继续扩张的可能性在降低,低端产能出清和产业转移,将直接带来碳排放的下降,同时,在碳排放的约束下,行业也将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效率,达到减排目的。而钢铁、水泥、石化、建材等传统高排放产业或面临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十四五期间,或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碳排放量约束,产线、设施更为先进的龙头企业有望占据竞争优势。在降低碳排放系列政策引领下,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所以,碳中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确实是一个经济转型升级换代所必须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传统经济由于产能受到控制肯定影响部分传统经济行业对GDP的拉动,但长期来看经济向绿色和更高科技含量的转型又是必须的过程。这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源钢铁化工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在2022年的对股指的拉动作用将远远小于2021年,碳中和的政策及实施对A股市场的板块结构的强弱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22年碳中和的一系列能耗双控措施将仍然继续执行,但在执行力度和节奏上可能比2021年有所宽松,总体上碳中和对中国传统经济尤其是高能耗的行业影响较大,但对新能源等新的经济增长极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碳中和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但对传统高能耗行业的产能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2022年中国货币政策取向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来我国央行政策利率一直保持稳定,在今年7月、12月两次降准。但在12月20日,央行公告1年期LPR为3.8%,较上个月下调5BP,是2020年4月之后的首次下调;5年期LPR为4.65%,与上个月持平。这次虽然是小幅的宽松举措,但是发出的宏观信号却是非常明晰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进入了降息通道。当前情况下采取这种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必然性。从通胀方面看,目前的货币形势稍显通缩。

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保持基本稳定。11月,CPI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同比涨幅扩大较多,除了受到本月新涨价影响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PPI同比上涨12.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从经济形势上看,11月的数据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证实了高层关于需求收缩的判断。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4082亿元,同比增长5.2%;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3.9%。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比2019年11月份增长9.0%,两年平均增速为4.4%。扣除价格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0.5%。从环比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2%。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8%,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4%。不过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37%,这也解释了目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

2022年全球经济背景分析

1.当前疫情分析

Omicron新毒株的出现,令全球防疫形势增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虽然疫苗保护与医疗经验积累下,新冠肺炎病毒对居民健康的威胁已经减弱,但其伤害性仍然不能低估。目前疫情防控有利的方面是部分国家研发出了对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除疫苗外,治疗性质的药物的研发和推广有望进一步弱化病毒威胁。目前,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推广或已处于冲刺阶段:默沙东公司研发的莫努匹韦已获准于英国上市,标志全球首款新冠肺炎药物上市;辉瑞公司研发的口服药物Paxlovid也已获得理想的三期临床数据。据BIO公司统计,截至2021年11月下旬,全球正在开发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达372种,其中约三分之二早于2020年上半年已经开始研发;目前已有76种进行至临床三期以上、8种已获得紧急使用资格。

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不利方面是全球多数疫苗难预防奥密克戎。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9日报道称,世界上大多数新冠疫苗很可能无法预防奥密克戎感染。越来越多的初步研究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使用的新冠疫苗几乎无法抵御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感染。英国的一项初步效力研究发现,牛津-阿斯利康疫苗在接种6个月后没有能力阻止奥密克戎的感染。

报道称,印度90%的疫苗接种者接种的是这种名为“新冠盾牌”的疫苗;这种疫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全球的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已经向这里的44个国家分发了6700万剂这种疫苗。而这种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果并不好。研究人员预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使用的俄罗斯的“卫星”疫苗针对奥密克戎的保护效果也将同样不乐观。非洲对强生疫苗的需求一直在激增,因为其单针接种程序使得它更容易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推广。但这种疫苗阻止奥密克戎感染的能力也微乎其微。

总体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始终存在不确定性,中国相对严格的防疫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运行方面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经济更可能在近期Omicron变异病毒的冲击中保持韧性。但全球来看,尤其在“群体免疫”尚未实现阶段,部分欧洲、印度等经济体仍可能因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医疗体系压力,而收紧防疫政策。其次,海外经济不太可能因解封而实现快速反弹,短期疫情仍会冲击劳动力市场、制约供给链修复,而加强针和特效药的推广还需一个过程。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构成威胁。

2.2022年全球货币政策的影响

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公布12月货币政策委员会决议声明,在维持政策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如预期般将缩减债券购买计划的速度翻倍。在经济综述部分,美联储虽然继续强调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但也增加了“近几个月来就业稳健增长,失业率实质性降低”这样的描述。美联储同时表示,疫情和经济重启引发的供给失衡继续成为通胀水平持续走高的推手。

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美联储在12月声明中删除了有关“主要由暂时性因素引发通胀提升”的表述。美联储在12月决议中也删掉了有关平均通胀目标的描述,取而代之的是承认“通胀超过2%的目标已经有一段日子”,同时维持现有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限定条件也变成仅关注充分就业目标。美联储同时宣布,受到通胀因素和就业市场进展影响,从明年1月开始将资产购买计划每月削减的速度翻倍至300亿美元(200亿美债和100亿抵押支持债券)。

美联储预期后续月份也将按照同样的速度削减资产购买计划。这意味着明年一月的购债速度将下降至600亿美元,同时整个购债项目也将在一季度末结束。在经济预期方面,FOMC的18名委员不出意料地给出了强烈转变。相较于9月时预计2022和2023年开始加息的委员各占一半,12月点阵图中所有委员均预期将从2022年开始加息,其中有12名委员认为明年至少将加息三次。

此外,新的点阵图也现实委员们认为2023和2024年将继续加息三次和两次,到2024年底时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2.1%。政策立场的变化也反映在经济数据预期方面,美联储委员们对2021年美国实际GDP增长预期区间调整为5.3%-5.8%,较九月时的5.5%-6.3%进一步下降;失业率预期为4.0-4.4%,与前值4.5%-5.1%相比同样下滑。核心PCE物价指数预期为4.4%-4.5%,较九月3.5%-4.2%继续抬升。此外,委员们对2022年的通胀预期区间也提升至2.4%-3.2%,继续超过2%的政策目标。

距离北京时间12月16日凌晨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不到24小时,英国央行宣布提高利率,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并将资产购买总规模维持在8950亿英镑不变,维持企业债购债规模在200亿英镑不变。在英国央行本次加息的背后存在多重原因,通胀数据攀高为首要考虑。

2022年缩减流动性和加息已经是主要经济体央行的首要货币政策取向。如果经济步入滞胀情况下的加息将对全球证券市场构成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处于高位的美股,而美股的较大规模的调整肯定对中国股市带来较大的压力。这是我们在分析2022年中国股市走势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灰犀牛。

3.全面注册制对市场的影响

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指出:“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2018年11月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我国股票发行制度向着注册制大步迈进。2019年,科创板在上交所开市,注册制试点正式落地。2020年,深交所创业板开启注册制试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注册制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关键抓手。注册制改革有望加速,也将促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注册制的推进是我国证券市场迈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全面实施注册制将促进资本市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资本市场更为充分地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将更多资源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要产业、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集中,更好推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A股全面注册制意味着企业上市融资逐渐更倾向于市场化,上市速度也会加快。全面注册制后,壳资源不再是稀缺资源,只要上市就有很高的溢价会成为过去。资金会更加集中优质股票,一些绩差而没有成长性的股票不再受追捧。全面注册制将彻底改变中国股市过去的市场结构,具有价值与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将会被充分挖掘,而业绩和成长性预期较差的股票估值将长期低迷。而且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淘汰机制将更加健全,随着壳资源价值的消失未来在大量新股上市的同时,每年淘汰的股票数量也会明显增加。中国股市投资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专注打新的账户或基金的收益率会持续下降,尤其是海量打新,不做区分的收益率下降更厉害。最近出现部分新股上市当天就破发的现象也证明了这一点。全面注册制后,过度炒作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行情好,更多的公司会注册从市场融资,给市场降温。行情不好,很多公司延迟注册,给市场恢复生机机会。

总之,全面注册制,实行优胜劣汰,这样更加有利于中国股市长期慢牛的形成。

四、后市展望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中国传统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相关企业因流动性紧缩而面临的违约及破产风险是当下中国经济最紧迫的风险之一。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是2022年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减少之后其风险上升。

国际原油价格在经济复苏之后由于闲置产能不足导致大规模上涨对国内造成输入性通胀压力的风险仍然存在。外需在2022年可能回归常态。美联储缩表或加息带来的美股可能出现较大的调整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不可不妨,过去每次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都会带来资本市场的明显波动,今年美股在高位,而中国股市也经过了3年的慢牛之后优质股票估值较高的背景下,这种冲击也是中国股市在2022年调整的主要引发因素。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2022年中国股市并不悲观,理由如下:

1. 中国正在经历产业升级的历史阶段,未来上市公司总体创新创收能力更强。近些年来我国正在加快经济转型,股权投资时代徐徐展开,背后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产业结构升级将带来企业ROE的抬升,以及投资者资产配置结构向股市迁移。当前经济增速中枢虽然处于下移趋势中,但整体经济正处于从大到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人才红利正崛起,工程师红利将逐步显现。金融政策也在积极助力科技创新,科创板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北交所的设立均为科技产业融资提供更好支持。技术积累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中国由于房地产投资的弱化促使资本加速向股市投资流动。长线上看,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外加政策利好权益资产,财富效应在未来一段时间或从楼市持续流向股市,形成支撑A股的流动性来源,因此市场仍然不具备转换为熊市的逻辑。

3.国内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国内稳增长的政策取向越来越明显。“六稳”“六保”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落实好跨周期调节举措,加强能源、电力保障,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健康发展。

4. 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特征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中国股市本轮牛市总体上指数上涨的幅度与以前几次的快牛相比并不大,目前中国股市总体估值不论是与自身的历史相比还是与国外相比并不高,而且目前市场的资金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大,市场理性投资长期价值投资已经成为主流,再加上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趋势持续,经济转型逐渐取得成功,上市公司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种资源使得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中国股市有望走出跨越多年的慢牛行情。

总体看2022年市场呈曲折前行、阶段性攀升、结构性牛市的特征。股指期货市场仍然有较多的阶段性的做多机会,同时在冲高之后股指期货在对冲股票组合投资风险方面的作用将再次体现。

本文作者:沈恩贤,来源: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原文标题:《曲折前行——2022股指期货市场展望》,华尔街见闻对原文有删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