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先后对俄罗斯在多领域实施了近100轮制裁。在过去八年中,有着丰富的大国博弈经验的俄罗斯,在普京的带领下对该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大改”。
从本轮对俄罗斯的主要制裁措施上看,主要集中点一是金融领域;二是科技领域;三是军用技术领域,但制裁并没有涉及能源和农产品。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欧美的制裁,对俄罗斯的威力究竟有多大?》一文中,我们已经讨论国欧美口中的“毁灭性的、最大影响”制裁措施究竟对俄影响几何。本文讲视角转向俄罗斯,对俄罗斯打造多年的“金融要塞”与“经济防御工事”进行了简单梳理。
俄罗斯的“金融要塞”
(1)提升外汇储备
莫斯科最重要的经济堡垒是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2015年以来,俄罗斯通过出口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将其外汇储备大幅扩张。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4日,俄罗斯的外汇储备总额达到6302.07亿美金,为历史最高。这一数字超过俄罗斯2021年GDP1.775万亿美元的1/3,位列世界所有经济体第四,主要石油出口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外汇储备组成相当多元。其中,仅有6.6%为美国债券,较2018年的40%以上水平大幅下降。当前,中国债券约占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13.8%,法国债券占12.2%,日本债券占10%,德国债券占9.5%,而黄金储备约占22%。
对此,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历史学家 Adam Tooze 表示:
“这就是让普京拥有战略自由的原因。”
(2)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2014年以前,俄罗斯将巨额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美国证券或存入西方银行,本质上形成了对美国的低息贷款。而俄罗斯企业再从西方银行,以市场化的较高利率获得贷款,存贷之间的利差导致俄罗斯外汇储备受损严重。
2010年10月,俄罗斯持有的美债为历史最高值,达到1763亿美元,跻身美国国债前10大持有国。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受西方国家严重制裁的苦果后,俄罗斯决心施行“去美元化”。
在2015年3月在阿斯塔纳举行的俄白哈三国元首会议上,普京总统就领导讨论了三国建立货币联盟和摆脱美元的问题;2016年“去美元化”就成了俄罗斯央行的年度任务之一;2018年时任俄罗斯央行行长的纳比乌琳娜更是在杜马会议上具体提出了了卢布去美元化的逻辑和方式。
此后,俄罗斯制定了完整的策略,采取了减少美元直接使用、降低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大幅抛售美国国债、拓展非美元融资等一系列措施,系统地执行“去美元化”目标。
从效果上看,八年后,俄罗斯持有美债规模大幅下降,几乎完全清空了其长期持有的长期美债。
到2021年底,俄持有美国长期债券金额总计仅63.31亿美元,其中美国政府债54.15亿美元,美企业债和股票资产不到十亿美元,规模有限。
此外,俄罗斯还在增加黄金持有量、货币互换与本币结算、建立本国的支付系统和金融信息交换系统等一系列方面收到了不错的成效。详细数据见前文:《隐秘的“金融战场”:除了SWIFT大招,欧美还要“废掉”俄庞大外储》,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将黄金储存在美国,出于对美国的不信任,俄罗斯在美国没有黄金储存,俄罗斯的黄金都储藏在俄央行在莫斯科的仓库里。
总而言之,如今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已相当多元化、对美元依赖程度已大幅降低,一定程度上莫斯科已为其金融体系构建出了强大的“要塞”。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正式因为俄罗斯的“去美元化”进程,导致其在华盛顿的影响力减弱,从而更容易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
(3)如火如荼的金融战场
华尔街见闻提及,自1998年俄罗斯债务危机以来,俄罗斯政府还在积极降低外债。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截至去年11月底,俄罗斯政府外债占比为20.5%,而2020年初为34%。目前,俄政府的大多数债务由本币债发行。
如果另一波制裁来袭,莫斯科不仅有能力利用充足储备来支撑卢布,甚至还可以使用它们来覆盖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对此,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历史学家 Adam Tooze 评论到:
“这种强劲的财政状况,意味着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将永远不会经历1998年震撼全球的全面金融和政治危机。”
因此,华尔街见闻提及,新闻稿不起眼的角落里,欧美在“SWIFT打击名单”中带上了俄央行。这极其“严厉”的一招,目的是为了防止俄罗斯央行通过动用“充裕的”外汇储备来降低欧美金融制裁的效果。
能源:俄罗斯的“经济防御工事”
值得注意的是,从本轮对俄罗斯的主要制裁看,措施集中的点一是金融领域;二是科技领域;三是军用技术领域,但制裁并没有涉及能源和农产品。
2014年以来,俄罗斯产业结构偏资源品,俄罗斯也始终保持了其“资源大国”的地位。
数据上看,能源方面,能源大国俄罗斯在2020年原油产量大约占全球原油消费量的13%左右;天然气产量大约占全球天然气销量的16%左右。同时,俄罗斯在农产品、粮食等方面的供给地位也不容忽视。2020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大约占全球出口量的21%左右,占全球小麦消费量的5%左右;2019年俄罗斯出口钾肥量占全球消费量的26%左右。此外,铝、镍、钯等金属,俄罗斯均供应量较大。
在分析SWIFT制裁效果一文中,华尔街见闻就曾提及,在这个油价高企、天然气价格飙升、欧美各国通胀爆表的时代,欧美各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行动会相当谨慎,若贸然行动,则很有可能对依赖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欧洲盟国造成严重经济破坏,导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后果。
高盛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师Jeff Currie 表示,停止能源与商品流动本质上不符合各方利益,若事件真发生了,那将是“西欧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毁灭”。
中泰证券也指出,各方利益在当前时点已实现“均衡”,而再进一步,则各方利益都将承受不可承担之损失。
广发证券郭磊也认为,制裁本身直接波及能源、农产品等产品的概率偏低。
2021年欧洲又刚经历一轮能源危机;二则2022年全球通胀压力又处在上升过程中;三则有2018年制裁对铝价短期冲击过大的案例在先,制裁本身直接波及能源、农产品等产品的概率偏低。
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俄欧围绕能源、农产品贸易投资建立起来的金融网络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切割,过于严厉的金融制裁措施或将使欧洲和美国遭到反噬。能源、农产品等方面的供给优势,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俄罗斯的“经济防御工事”。
另一方面,在贸易等领域,俄罗斯也渐渐在进行“战略转移”。举例来说,在2014年欧洲与俄罗斯的“奶酪出口”限制以来,俄罗斯实现了“本土替代”,使用了棕榈油替代牛奶作为原材料,制作奶酪。
此外,2014年后,普京总统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大批俄罗斯寡头们“资本回流”,返回国内。
“空前”的制裁力度
尽管“俄熊”为此已准备多年,但如今西方世界“严酷”的制裁举措仍不免让人为其捏了把汗。
奥巴马政府最高制裁政策官员 Edward Fishman 表示:
“目前摆在桌面上的制裁,即对俄罗斯最大银行的全面封锁制裁,比2014 年(我们)能想到的还要强几个数量级。”
投资公司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的分析师 George Pearkes 表示,在SWIFT+限制央行“双管齐下”的严格限制下,即使有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前路依旧披满荆棘:
“实际上,用这些储备用于支持卢布和维持俄罗斯的生活水平也十分具有挑战性。”
此外,华盛顿对俄罗斯诸如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限制,也让人们对其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供应感到担忧。
那么,俄罗斯能扛过这“空前”力度的制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