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迈为股份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去年全年实现营收30.95亿,同比增长35.44%;实现归母净利润6.43亿,同比增长62.97%。实现毛利率38.3%,同比增长4.3%。公司核心产品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全年销量393条(按单轨统计),同比增长46.1%。作为光伏设备龙头,随着N型电池的火热发展,公司也备受市场关注。下面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光伏界的“卖铲者”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本文看点:
1、迈为股份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2、2021年公司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如何?
3、特殊的结算模式,有哪些财务细节需要关注?
4、光伏“卖铲人”,HJT布局进展如何?
5、HJT市场空间多大?公司能分到多少蛋糕?
迈为股份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迈为成立于2010年,2018年在创业板上市。自成立以来即涉足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领域,该设备是光伏电池核心制造工序中的印刷电极工序所需的生产设备,其产品也是经历了单头单轨丝网印刷生产线、双头双轨丝网印刷生产线等,2020年其丝网印刷全球市占率已超70%。
从其2021年主营构成看,其中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占比85.93%,单机占比9.08%,其中成套设备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
目前公司已深耕光伏设备十余年,2015年前都处于研发初期阶段,伴随2016-2018的PERC电池的高速发展,公司光伏设备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份额也因此大增。2019年公司正式切入HJT电池设备领域,目前已实现HJT电池设备整线供应能力。
图:公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德邦证券
先发优势与技术壁垒使得公司在业内站稳脚跟。未来风光发电市场空间广阔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对光伏设备的需求自然会大增。而平价时代,降本增效对于光伏发电尤为重要,而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就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N型由于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必然会逐步替代P型电池,迈为股份看到了行业趋势,于是在2019年就迅速布局HJT设备,提前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公司具备了先发优势。其次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降本,包括通过微晶化提效,银浆国产化以及降低银浆消耗量等措施来降本,当然,不仅仅局限于HJT设备线,在半导体封装以及平面显示装备上也有很大进展。持续的研发投入、紧抓时代风口以及先发优势等多重因素,成就了公司今天光伏设备业内龙头的地位。
2021年公司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如何?
公司3月11日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收30.95亿元,同比增长35.44%;实现归母净利润6.43亿,同比增长62.97%。其中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亿,同比增长35.69%,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同比增长55.54%。受益于去年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公司业绩持续增长。2021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行业超预期,据CPIA统计,去年国内太阳能电池片产量198GW,同比增长46.9%,公司作为光伏设备生产商,PERC扩产红利持续受益,成套设备销量稳步上升,预计2021年光伏电池成套生产设备全年销量393条(按单轨统计),同比增长46.1%,使得公司去年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
2021年毛利率38.3%,同比增长4.28%,其中光伏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毛利率为37.74%,同比增长6.18%。毛利率的提升一方面是采购规模不断提升,议价能力增强;另一方面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替代,两者因素叠加使得成本下降,毛利率上涨。
成本管控方面,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9.17%,同比增长1.92%。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1.36pct/-1.38pct/-1.5pct。期间费率的增加主要是销售费用的增长,原因是公司收入增加的同时,售后服务费、代理服务费和职工薪酬增加。此外,伴随着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技术迭代,公司近年非常重视研发,以促进产品迭代和降本,2021年研发投入大幅增长99.7%,达3.31亿元,创历史新高。
特殊的结算模式,有哪些财务细节需要关注?
公司的生产模式是以销定产为主,备货生产为辅。销售模式主要采取直销,与客户直接签订订单,且与所有客户采用基本一致的结算模式,客户分别按照合同签订、发货、验收和质保期结束后支付对应款项,设备一般验收周期为9-10个月。一般在签订合同生效后,客户支付总金额的20%-40%作为预付款;设备制造完成,运抵客户现场时,客户支付总金额的30%-50%;设备验收合格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客户支付总金额的20%-25%;剩余合同总金额的5%-10%作为质保金在设备验收后1-2年内支付。
从公司的产销数据看,公司受益于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2021年出货量和生产量大幅攀升,销售量与出货量的差额进一步拉大至83条。为什么公司出货量和销售量差距这么大?主要因为公司的资金结算模式的周期较长,今年年底确认的收入对应的是去年二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订单,所以收入和利润相对滞后于景气度。所以也就是说对于迈为股份,跟踪分析订单的变化更有及时性。
预收账款的高低一般反映了企业在产业链中是否处于强势地位。公司预收款规模持续攀升,虽然一部分原因是其特殊的结算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预收款近年持续创新高也反映了公司订单规模不断扩大,为其未来业绩提供了强支撑。
营运能力方面,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在持续下滑,从2021年的存货明细看,发出商品占比最高,发出商品也就是公司还没有确认收入的商品。从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发出商品在存货中的占比可以看出,近两年公司存货周转速度有明显的提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攀升,账期较长。再看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增长率在下滑,但绝对值在攀升,赊账比例略高,增加了企业坏账损失的风险。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看,2020年占比26%,2021年下降至15%,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关注密切关注客户回款情况。
光伏“卖铲人”,HJT布局进展如何?
2021年N型电池发展如火如荼,各类技术路线在业内争论不休,其中以HJT和TOPCon的讨论最为火热。2022年N型电池开始逐步替代传统主流P型电池,多技术路线并行扩张,持续拉动光伏设备的需求。
公司从创立至今一直在做光伏电池丝网印刷设备,至今全球市占率约70%。2019年由于PERC电池效率逐渐逼近极限,向上空间不大,市场便把目光聚焦到N型电池。公司也是在2019年开始加大对HJT设备的研发力度,在丝网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向前段核心环节镀膜设备延伸,经过2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完成HJT整线设备布局。公司目前仍可持续享受PERC光伏设备的红利,同时由于其在HJT设备赛道的先发优势,在N型时代,有望持续保持异质结设备行业的领先地位。
近年公司研发投入加大,尤其今年研发费用达3.31亿,除了其自主研发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外,又建立HJT生产实验室,其最近创下了HJT转换效率25.54%的世界记录。HJT最大的优势是效率提升空间大,且其潜在方向为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有望超27%。但HJT量产最大问题便是成本问题,伴随银浆国产化/银包铜技术逐步成熟,成本有望持续下降。公司在HJT核心设备方面率先完成量产验证,目前公司HJT PECVD设备市占率已超60%。
订单方面,自2019年后公司HJT设备中标率持续提高。2020年下半年,国内HJT项目落地加速,多个项目完成设备招标,其中包括安徽华晟500MW量产线,通威1GW量产线、阿特斯250MW中试线等。中标企业包括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钧石能源等,其中迈为中标率极高。2021年的国内订单主要是7月金刚玻璃1.2GW的异质结项目和9月的爱康科技 600MW 高效异质结整线设备采购项目及 1.8GW 后期采购意向。海外方面,2021年底迈为中标REC400MWHJ整线订单,创首次出海记录。
我们在上文说过,迈为由于其独特的结算模式,所以订单量显得尤为重要,跟踪订单的变化等同于跟踪行业景气度的变化。未来华润、明阳等异质结项目或将陆续启动,公司大比例中标概率较大。且随着HJT行业新老玩家陆续入局,HJT下游对设备需求逐渐增加,中标订单有望持续增长,向上弹性较大。
HJT市场空间多大?公司能分到多少蛋糕?
根据集邦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底,HJT规划产能达148.2GW,已建成6.35GW,在建/待建141.9GW。2021年HJT设备投资额大约在4.5亿元/GW,预计随着持续降本今年设备投资额有望达到4亿元/GW。假设今年全球光伏装机220GW,按照容配比1.25计算,电池产量需达到275GW,按照70%的产能利用率,共需电池产能393GW。2021年HJT电池渗透率在5%左右,假设2022年渗透率提升至10%,则需39.3GW产能,新增产能约25GW左右,对应新增设备需要约100亿,2021年设备需求规模在50亿左右,增长幅度达100%,而公司作为HJT设备龙头,2022年市占率有望持续保持在70%左右,增量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