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来真的!睿远、中庚、交银基金全线“放开加仓步伐”

大幅放松基金限购,基金经理和公司主动自购

在过去几个月内,基金经理和宏观策略分析师们,已用各种语言展示了对后市的信心,但都没近两天的真金白银买入信号感强烈。

近两天内,和市场V型逆转几乎同步,一批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和基金经理,开始自掏腰包对基金进行加仓。一些长期封闭的产品也纷纷打开申购额度,吸引外部资金。

这其中,就包括了,历来对公司价值把握相对准确的睿远基金、中庚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

这些举动值得细细分析。

交银基金再加购5000万

有着 “交银三剑客”、“中生代四杰”以及新锐杨金金等一批明星基金经理的交银施罗德,历来对基金规模限制破严,但这次却几乎是全线放松限购。

包括,王崇管理的交银新成长、交银精选,何帅管理的交银优势行业、交银阿尔法核心、交银持续成长,刘鹏管理的交银先进制造、交银启明,均公告自3月21日起,恢复大额申购

此外,杨金金管理的交银趋势优先,3月21日起,大额申购金额的上限从1000元调整为1000万元,增长了1万倍。

此外,交银基金还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本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将在公告之日起10个交易日内,新增固有资金5000万元申购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并至少持有3年以上。

睿远打开“抄底”之门

而长期极低金额限购的睿远也在近期再度放松旗下基金申购限额。

睿远基金公告,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基金、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基金调整大额申购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限额,3月18日起,限制申购金额都调整到10万元。

睿远基金对旗下基金的申购限额管理向来非常“细节”,因此他们的调整额度也显得指示性十足。

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基金,从建仓封闭期打开后,就长期限制在1000元以上的申购。其中只有2020年7月8日起,它们一度调整限额至1万元,仅过了约2周,限额又重新降低至1000元。

事后看,这次选时还是很有效的(下图)。

饶刚管理的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基金2021年12月成立,1月17日起,开放日常申购的同时,限制基金单日单账户申购限额2万元。这次饶刚和赵枫一起放开申购上限到10万元。

此外,睿远在3月16日也宣布了“加仓”的举措。

该基金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睿远基金将于2022年3月18日(含)起10个交易日内使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公募基金,拟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1.5亿元,持有时间不少于5年。

这是睿远基金年内第二次自购。此前的1月27日,睿远公告计划自购1.3亿元。

中庚自购和放松申购并举

不过,要论信心之足,还是要看中庚基金。最新公告显示,中庚基金不仅决定放松部分基金限购,也有基金经理大手笔加仓自己的基金。

中庚基金公告,决定自3月18日起,恢复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基金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此前该基金一直限购,且年内业绩相当领先。

此外,中庚基金也公告,恢复曹庆、陈涛共同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基金大额申购(含转换转入、定期3月18日起,定额投资)业务,即取消"本基金单日单基金账户申购金额(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单笔或累计不超过1万元"的限制。

此外,3月17日,中庚基金还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中庚基金相关基金经理将于2022年3月18日(含)起十个交易日内追加购买旗下相关基金产品。

其中,丘栋荣拟申购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基金不低于1500万,陈涛拟申购中庚价值先锋基金不低于500万,曹庆拟申购同一基金不低于200万。

看好原因:权益资产系统性机会提升

中庚基金在相关致投资者的信表示,做出上述安排是因为A股股市,基本面风险释放充分,权益资产系统性机会提升。

他们认为,估值方面,以中证800为代表的股权风险溢价已经超过1倍标准差,市场整体的风险溢价水平具备较强的吸引力。

中庚基金还预期,国内将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考虑到当前市场基本面风险释放充分、估值回落至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关注方向:中国企业竞争力还在加强

交银基金在官方微信账号也发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对近期举措做出解释。

文中提到:过去的三个月中,市场情绪与资产定价已经计入了过多的地缘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部分行业商业模式风险以及跨国监管风险,......短期价格偏离长期价值后的走势就是逐步修复。

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相对海外的竞争优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维持向好的方向没有改变,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路径没有改变。

他们还表示,尽管2022年开年的经济与金融形势意外复杂,但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供给优势、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仍在加强。

中国维持了远低于其他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维护了企业的连续运行,中国供给端的相对优势使得2021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信心相比全球同业逆势向好,也使得全球经济学家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的预测保持稳定。

无论是我们的龙头企业还是宏观经济占全球比例提升的方向将保持不变,也必将使得全球对中国资产需求继续上升。

在经济大环境得以稳定的背景下,2022年A股企业盈利和估值修复无需悲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