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该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上证报指出,这意味着在未来3年至8年时间里,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一轮大发展;另据经济参考报援引业内人士认为,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或将带来一个新的万亿市场投资机遇。
亮点有哪些?
1、明确了基础目标
国盛证券表示,本次政策是继去年《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针对“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国内新型储能发展的基础目标。
2、对多种储能方式提出要求,电化学储能成本降三成
《方案》提出,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对于电化学储能方面,华创证券指出,2021年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高达1.9GW,同比增长58.3%。累计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5.79GW。电化学储能成本进入下降通道之后,其装机量预计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3、加强多元技术突破
国盛证券表示,在推动储能规模化发展的阶段,技术攻关和突破是关键,包括多元化技术、全过程安全技术、智慧调控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等领域,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化,提升新型储能领域创新能力。同时将加大示范试点项目的推进,为技术创新提供验证平台。
《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储能技术开发和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积极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并攻关和储备新一代储能技术;
4、强调产业化发展
《方案》要求,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储能产业化发展,开展液流电池、飞轮、钠离子、固态锂电池等多项技术路线分类试点,推动秒级和分钟级应用、短时高频等多时间尺度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并进而推动规模化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5、电源侧是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国盛证券表示,考虑到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较快,为了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建设、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要加大力度发展电源侧新型储能。同时要保证新能源+储能的经济性条件,结合储能技术水平和系统效益,可在竞争性配置、项目核准、并网时序、保障利用小时数、电力服务补偿考核等方面优先考虑。
6、有望完善储能价格机制
对于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电网侧新型储能”和“灵活多样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同时,积极探索推广共享储能模式,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储能,发挥储能“一站多用”的共享作用。
对于电网侧储能,要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
对于用户侧储能,落实分时电价政策,建立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价差,引导电力市场价格向用户侧传导,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
中信证券指出,《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各类应用场景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合理疏导成本加快新型储能市场化步伐。
7、电池安全技术和智慧调控技术亟待攻克
华创证券指出,在安全技术方面,《方案》要求突破电池本质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级防护结构及关键材料、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
此外,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检测和老化状态评价技术,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分选、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
中信证券也表示,《方案》提出对加强对储能安全的要求,有利于新型储能系统规范化发展。
后市空间如何?
根据公开招标数据,上周全球储能项目新增5070MWh,除美国外,中国、欧洲、澳洲等主要区域储能项目持续活跃,其中澳洲日内电价峰谷频率较上周提升,单日储能可套利次数增加。
中金公司指出,储能新增项目遍地开花,2022年全球需求将持续增长,看好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高成长性,以及高壁垒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消防设备以及EPC环节龙头公司的业绩高增长。
中信证券也认为,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和经济性逐渐显现,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新型储能行业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为主,未来将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华创证券预计,“十四五”期间全球储能装机年均复合增速40%-50%以上,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空间达5000-7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