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当前各类投资者对于以资源股以及金融地产等板块的接受程度明显上升。通胀交易的“星星之火”已经出现在共识的裂缝之中,市场处在经典的新旧切换期的演绎模式中,投资者的主观世界正在认知着客观世界的深刻变化,增量资金、负债端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内部正在悄然改变,星火燎原之势正在展开。
1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业绩最好组基金平均规模偏小;主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规模“缩水”约14.68%,股票仓位整体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除平衡混合型)。值得一提的是,2022Q1新成立基金的建仓速度虽然相较于2021Q4有所放缓,但仍处于2020Q3以来的高位,结合股票仓位变化来看,这意味着2022Q1主动偏股基金可能并未选择通过明显降低仓位的形式规避风险。2022Q1业绩最好组与业绩最差组的持有标的平均市值之差进一步收敛,业绩最好组基金平均规模大多偏小。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新发+净申购)明显放缓,而被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反而有所上升,发行不畅与市场下跌是规模缩水的主因。
2 配置资源股的基金业绩表现突出,负债端开始偏爱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集中度继续下降。当期净利润增速仍为当前主动偏股基金最看重的因素,但对于估值(PE)的重视程度上升至2020年以来的高点。风格上,2022Q1主动偏股基金主要加仓大盘价值和中盘成长板块。行业上,公募主要加仓电新、有色、农林牧渔、医药、化工、煤炭、地产、银行等板块,主要减仓电子、计算机、食品饮料、钢铁、汽车、消费者服务等板块,但公募基金加仓最多的电新板块与加仓较少的煤炭、地产和银行走势却截然相反。2022Q1选择重仓煤炭、建筑、地产的基金业绩排名靠前,且有增量机构选择不断重仓该板块,同时该类基金获得了明显的资金申购,而选择重仓核心赛道(电新、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的基金业绩靠后,面对了不同程度的赎回压力。需关注的是,接近满仓持有至少一只主流核心资产的基金在增加,集中在:食品饮料、电新、医药、电子、银行、地产。大量基金对于上述赛道还存在交叉持股,警惕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可能面临10%的仓位约束带来的被动交替“砍仓”问题。
3 “固收+”基金:并未发生整体赎回,但在减配主流赛道
从规模上看,2022Q1“固收+”基金规模环比小幅上升至历史新高,而股票仓位降至2020Q4以来的低点。从负债端来看,2022Q1通过“固收+”基金入市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总量上并未出现大幅净赎回的情形,但结构上可能存在明显的赎回压力:一方面,2022Q1“固收+”基金的被赎回数量比例和规模比例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2022Q1“固收+”基金中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被明显赎回。值得一提的是,从被赎回的“固收+”基金的持仓分布/变动来看,我们发现了与部分板块2022Q1表现不佳的映射关系。这意味着2022Q1市场确实可能遭受了来自“固收+”基金的结构性冲击。另外,对于整体“固收+”基金而言,2022Q1整体配置方向相较于主动偏股基金明显更偏价值板块:金融地产、资源(有色、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板块是“固收+”基金的主要配置方向,而电子、食品饮料等板块则被明显减持。
4 星火燎原之势正在展开
基于测算,截至4月22日主动偏股基金作为整体仍如1季度一样在两极运作:加仓下跌较多的新能源、电子、计算机和医药,同时开始配置煤炭、有色和基础化工。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上配置盘、“固收+”基金不断买入金融地产、资源(有色、煤炭、石油石化等)等板块。当前各类投资者对于以资源股以及金融地产等板块的接受程度明显上升。通胀交易的“星星之火”已经出现在共识的裂缝之中,市场处在经典的新旧切换期的演绎模式中,投资者的主观世界正在认知着客观世界的深刻变化,增量资金、负债端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内部正在悄然改变,星火燎原之势正在展开。
风险提示:测算误差。
报告正文
1.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业绩最好组与最差组持有标的平均市值之差继续收敛,业绩最好组基金平均规模偏小;主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而被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有所上升
1.1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规模“缩水”约14.68%,股票仓位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坚守或切换可能才是机构的选择
2022Q1主动偏股型基金的规模较2021Q4有明显“缩水”。具体而言:2022Q1普通股票、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平衡混合型的规模分别为6944.64亿元、28768亿元、14718.98.亿元、470.62亿元,相较于2021Q4的8435.82亿元、33310.89亿元、17212.74亿元、553.62亿元明显下降,整体下降14.68%左右。
仓位上,2022Q1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整体下滑,但除平衡混合型基金外,股票仓位仍处于历史高位。值得一提的是,主动偏股基金持有A股仓位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整体仓位的下降幅度,其中,2022Q1普通股票型的A股仓位仍在上升,偏股混合、灵活配置基金的A股仓位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21Q3。另外,我们注意到,2022Q1新成立基金的建仓速度虽然相较于2021Q4有所放缓,但仍处于2020Q3以来的高位。结合股票仓位变化来看,这意味着2022Q1主动偏股基金可能并未选择通过明显降低仓位的形式规避风险。
1.3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而被动偏股基金的增量资金反而有所上升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负债端的增量资金(新发+净申购)进场明显放缓,但被动偏股基金负债端的增量资金反而有所上升,具体而言:
(1)对于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净申购金额和新发规模均明显下降,其中净申购规模处于2019Q4以来的低位(仅高于2021Q2),新发规模则为2020年以来最低点;
2.1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集中度继续下降,但边际上可能有所放缓
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集中度继续下降,但边际上可能有所放缓。具体来看,2022Q1主动偏股基金的CR50、CR100相较于2021Q4继续下降,但下降幅度相较2021Q4而言,边际上有所放缓。同时,主动偏股基金持仓的基尼系数略有回升,这意味着主动偏股基金的持仓集中度的实际下降幅度可能并不如CR50、CR100所指示,而CR50、CR100源于价格因素变动的程度可能更大。
2.3 PB-ROE视角看重仓股:“被动”提升的性价比
如果我们按照是否同时重仓两个行业(均占自身股票组合20%以上)对主动偏股基金进行分组,并以500亿作为共同重仓的基金规模的阈值,我们会发现:2022Q1,选择重仓金融地产、资源股(煤炭、石油石化、有色)、建筑等板块的基金往往很少选择同时重仓其他板块(除了部分银行和食品饮料板块)。而重仓电新、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的基金,往往会选择同时重仓上述4个板块中的至少两个。这意味着重仓上述金融地产、资源(煤炭、石油石化、有色)、建筑等板块的基金业绩可能更多地受板块自身影响比较大,而重仓核心赛道(电新、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的基金业绩之间可能会存在联动性。
更进一步地,我们计算2022Q1重仓各类板块的基金业绩、机构调仓行为以及负债端申赎情况发现:
(1)选择重仓商贸零售、煤炭、建筑、金融地产、电力及公用事业、交运、建材、农林牧渔等板块的基金业绩表现靠前,其中,新增重仓煤炭、建筑、银行、地产、农林牧渔等板块的基金规模占比明显上升;重仓煤炭、建筑、非银、地产等板块的基金获得明显申购;
(2)选择重仓核心赛道(电新、电子、食品饮料、医药)的基金业绩表现不佳,且均遭到了负债端的赎回。此外,除医药板块外,选择重仓其他核心赛道的机构规模占比下降。
2.6 一个潜在的风险:存量市场下的10%约束
3.1 2022Q1“固收+”基金规模环比小幅上升,股票仓位降至2020Q4以来的低点
3.2 2022Q1通过“固收+”基金入市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但未呈现整体赎回,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更多是结构性的
从负债端来看,2022Q1通过“固收+”基金入市的增量资金明显放缓,总量上并未出现大幅净赎回的情形:新成立的“固收+”基金规模从2021Q4的898.57亿元下滑至2022Q1的537.53亿元,净申购金额从2021Q4的2208.04亿元“断崖式”下滑至2022Q1的360.26亿元。但结构上可能存在明显的赎回压力:一方面,我们看到,“固收+”基金的被赎回数量比例和规模比例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如果将“固收+”基金拆分来看:2022Q1“固收+”基金中的偏债混合型基金被明显赎回,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则均被净申购。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整体“固收+”基金而言,2022Q1整体配置方向相较于主动偏股基金明显更偏价值板块:金融地产、资源(有色、煤炭、石油石化)、农林牧渔板块是“固收+”基金的主要配置方向,而电子、食品饮料等板块则被明显减持。
基于我们的测算,2022年以来(截至4月22日),主动偏股基金的仓位先上升后有所回落。行业配置上(剔除涨跌幅),主动偏股基金仍如2022Q1一样在两极运作:加仓下跌较多的新能源、电子、计算机和医药,同时开始买入煤炭、有色和基础化工。如果我们以个人持有为主的ETF作为基民申赎的高频代理变量发现:2022年4月以来,个人持有为主的ETF中,各类ETF均被净申购,行业上与金融地产、科技、周期等板块相关的ETF被主要净申购。这意味着基金负债端(个人)可能延续了2022Q1的偏好:逐步认同金融地产以及资源板块,切换同样可能正在发生。与之相对应的是:北上配置盘、“固收+”基金不断买入金融地产、资源(有色、煤炭、石油石化等)等板块。这意味着当前市场对于以资源股以及金融地产等板块的接受程度明显上升。通胀交易的“星星之火”已经出现在共识的裂缝之中,市场处在经典的新旧切换期的演绎模式中,投资者的主观世界正在认知着客观世界的深刻变化,增量资金、负债端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内部正在悄然改变,星火燎原之势正在展开。
5. 风险提示
本文来源:一凌策略研究 (ID:yilingstrategy),原文标题:《星火终将“燎原”——2022Q1基金持仓深度分析 | 民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