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涨之后暴跌!全天投降式交易!这一代美股基金经理从没见过这场面

因为基金经理们似乎终于意识到,美联储的激进“收水”将就此成为常态。此次虽未能加息75基点,但换来的是未来两次FOMC会议可能各加息50个基点,这种大场面让美股骤然“投降”。

美股市场刚刚因为美联储未考虑加息75基点的决定而“大涨万亿”,但是这样的放松心情仅维持了一天。

因为基金经理们似乎终于意识到,美联储的激进“收水”将就此成为常态。此次虽未能加息75基点,但换来的是未来两次FOMC会议可能各加息50个基点,这种大场面让美股骤然“投降”。

美股盘前美股股指期货便集体走低,随后三大指数直接跳空低开,标普500下跌1%,专注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出下跌1.4%。

盘中“投降”情绪愈发浓厚,致使午盘前抛售加剧。道指狂泄超千点,创今年最大盘中跌幅,标普500跌超4%,纳指跌超5%。

抛售趋势并没有就此停下,跌幅在收盘前一小时继续扩大,主要股指均触及日低。标普500指数盘中最深跌至4.5%,道指跌至4%,纳指跌至6%创52周新低。

截止收盘,纳指暴跌5%,创2020年6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明星科技股领跌,特斯拉下跌8.3%、亚马逊下跌7.6%、Meta下跌6.8%、苹果下跌5.6%、微软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跌超4.4%。若考虑到周三的上冲,这两日纳指表现出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波动,震荡超过8个百分点。

刚刚刷新两年最大单日涨幅的标普500指数也同样下挫,跌幅达到3.5%,成为今年第二差的单日表现。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资产管理公司Piper Sandler的期权负责人Danny Kirsch表示:

从没感觉这么糟糕过......这一段时间感觉都不好,这种全面低迷注定了今天的暴跌。

Seaport Global Holdings董事总经理Tom di Galoma更是将周四的巨量抛售描述为“投降交易”

你会感觉(美联储)越来越紧缩,所以没有理由在股市下跌时进场,或者在这个价位买入债券,毕竟高通胀看起来不会消失。

这种大涨之后的暴跌直接表明美股的巨大波动性,凸显出市场面对美联储激进“收水”之路时的深度不安。

在这种不安情绪之下,众多投资者看到市场反弹时会更加果断地抛售以求“落袋为安”。他们会改变昔日重金押注高估值成长股的选择,毕竟这些在疫情刺激政策下获益的股票很难再享有往日的光环。

而且现在的情况是,不仅个人投资者已经在这种震荡中“沦陷”,专业基金经理也觉得同样恐惧。

著名基金经理:我和其他人一样害怕

据彭博社报道,投资研究公司Leuthold Group首席投资策略师、华尔街最负盛名的多头之一Jim Paulsen直言:

我和其他人一样害怕......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近40年,但情况变得愈发糟糕。因为你无法确定未来的走势,而且深知过去的操作也都错了。

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 & Co.)交易和衍生品副总裁Randy Frederick认为:

人们一直想要投降,也许今天就是那一天,就是投降的第一天......虽然一些高估值、低盈利的股票已经下跌了60-70%,但投资者似乎并没有想要逢低买入。

他还补充道: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事情最终会发生......我们以前见过。我们试图警告年轻的交易员,但他们不想听到。

这一代投资人从没经历过美联储如此激进收水,所以当下的场景正在颠覆他们传统观念。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美联储几十年来一直稳定市场的“锚”,已经让投资者习惯了充裕的市场流动性,但是在发誓要按下四十年最高通胀之后,美联储的疯狂收水直接让自己成为了掀翻市场的“浪”。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咨询公司Crestwood Advisors首席投资官兼合伙人John Ingram表示:

美联储正在减少市场流动性,同时会推高市场波动,这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新常态,一直延续到美联储控制住通胀并改变政策。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成功控制通胀之前,美国经济是否已经率先衰退?

滞胀之下,紧缩依旧?

那么对于这一代基金经理来说,面对的不仅是多年罕见的紧缩节奏。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美联储即便想要以牺牲市场的代价来换取通胀下降,但可能最先到来的会是经济滞胀。

TIAA银行全球市场总裁Chris Gaffney:

当鲍威尔说不会加息75个基点时,市场因此出现反弹。但是货币政策仍在收紧,而且是以比预期更为激进的速度在收紧......未来总体金融状况将变得更加紧缩,而且金融状况趋紧可能将导致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

最好不要低估美联储抗击通胀的决心,那么这导致的结果是,经理们或将目睹美联储在滞胀之下的激进紧缩。

而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未知的走向感到迷茫。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