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理财、代销基金、保险、信托、代发工资……银行现在涉足的金融业务已经越来越多。
尽管五花八门,但说到底,最基础的业务还是存贷款,最本质的收入还是存贷息差。
可就有个别银行,能把这么基础的“老本行”给做亏了,一年亏14亿元。
这是怎么造成的?
存贷息差竟是负数
近日,位于东北地区的辽沈银行发布了2021年年报。
年报显示,2021年,该行营业收入为-4.7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
其中,仅“利息净收入”这一项就亏了14.06亿元 。
利息净收入:就是一家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金额。
通俗的说,就是银行存贷款业务产生的收益,这是银行业最古老的生意,也是老本行。
考虑到我国的利率相对稳定,这块业务真正亏损的还真不多。
“成立”不到半年的银行
但辽沈银行做到了,公开资料显示,辽沈银行是一家城商行。截至2021年末,辽沈银行的资产总额为2250亿元。
该行由曾经的“网红银行”营口沿海银行与辽阳银行合并而成,于2021年6月7日正式成立。
2021年9月29日,银保监会批复同意辽沈银行吸收合并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并承接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所有网点和员工。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辽沈银行完成了对 2 家银行的吸收合并,但原有负债结构尚未及时调整,资产业务也在逐步拓展。
存款成本高企
辽沈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该行营业收入之所以出现亏损,主要是息差倒挂导致。
“息差倒挂”大意是指公司的贷款利率要比存款利率要低,而银行业通常的情况是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
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辽沈银行的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51%和-1.23%,确实存在倒挂。
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倒挂”现象,与辽沈银行“历史遗留问题”的存款结构有关相关。
根据年报,截至2021年末,辽沈银行存款本息余额2000.15亿元,且存在两方面情况:
一是定期存款占比大,为82.63%,导致付息率高,成本压力大。
2021年,光是存款应计利息就要63.86亿元。
二是个人客户存款占比大,高达83.71%,结构不尽合理。
回顾历史还可以发现,辽沈银行的前身之一营口沿海银行,前几年凭借在第三方平台上“高息”揽储,吸引了一大批储户。
该行某5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甚至一度高达5.4%,利率之高,使其在一众小银行中脱颖而出。
对此情况,辽沈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将改善负债结构,从降成本入手改善付息水平。
一是加大公司业务开发力度,拓展活期结算存款,积极营销代发客户。二是增加零售存款中活期的余额和占比。三是拓展同业业务,增加融资渠道,通过融资多样化降低付息水平。
“贷款”生意还未充分展开
不止是负债端揽存成本过高,从资产端来看,辽沈银行的贷款生意还未曾大面积铺开。
根据年报,辽沈银行的存贷比只有11%。
所谓银行存贷比是指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一般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而11%的存贷比,意味着过去一年,辽沈银行在手资金放贷缓慢,这自然也就让收入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