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达成协议!苹果将不得不使用Type-C接口

苹果和安卓手机终于可以共用数据线了。

据媒体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测试未来的iPhone机型,这些机型将使用更流行的USB-C(USB Type-C)接口,以取代目前的Lightning充电接口,此举可能有助于该公司符合即将到来的欧洲法规的规定。

最新消息显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在推特上表示,欧盟各国和立法者今日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单一充电端口”达成了一项临时协议。到2024年秋,USB-C接口将成为欧盟的通用充电端口。

该协议文本将很快提交给欧盟各国大使批准,然后再转交给欧洲议会。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将在夏季休会后正式批准该协议。

欧洲议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到2024年秋季,USB Type-C将成为欧盟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和相机的通用充电端口。”这意味着,苹果公司将不得不在2024年之前,更换其在欧洲销售的iPhone的接口。

面对欧盟新规苹果妥协

媒体称,欧盟要求电子产品统一使用USB-C标准的新规,是苹果改变的关键原因。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预测苹果产品神准的“预言帝”、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发推称,他最近的调查显示,2023年下半年苹果推出的新iPhone将放弃Lightning接口,换为USB-C接口。新接口可能在硬件设计上提升iPhone的数据传输和充电速度,但最终的具体规格还要取决于iOS的系统支持。

这意味着,iPhone 15系列就将可能使用和安卓手机一样的USB-C接口,放弃自2012年iPhone 5开始采用的Lightning。

知情人士表示,最近几个月,除了测试带有USB-C接口的机型外,苹果还在研发一种适配器,让未来的iPhone也能适配当前根据Lightning设计的配件。

郭明錤预计,苹果生态系统现有的USB-C相关供应商将在今后一两年成为市场关注点,因为他们可能得到iPhone及USB-C接口配件的庞大订单。

欧盟:此举能为用户节省约2.5亿欧元

事实上,欧盟的这一举措已经酝酿了10多年,但直至去年9月才正式提交议案。欧盟委员会表示,此举不仅对环境大有裨益,同时每年也能为用户节省约2.5亿欧元(约合2.93亿美元)。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提议,USB-C将成为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机、耳机、便携式扬声器和手持视频游戏机的标准接口。此外,充电器也将与电子设备分开销售。

欧盟委员会还特别强调,此举不是针对苹果公司,主要是因为,尽管进行了十年的谈判,但各家公司未能就共同的解决方案达成一致。据悉,经过过去十年的谈判,手机充电器的接口标准已从30个减少到3个。

苹果躺赚的日子到头了?

长期以来,iPhone和Android用户一直抱怨,他们的手机必须使用不同的充电器。前者通过Lightning接口充电,而Android设备则使用USB-C接口。

事实上,如今很多智能设备使用的都是USB-C接口,该接口不分正反,充电速率极快,并且数据线不易坏,安卓手机也基本实现了USB-C接口的普及。 

苹果的大多数ipad和mac电脑也已经使用USB-C接口,而不是Lightning接口。但只有苹果手机还在用Lightning接口。

对于新法规,苹果此前提出了反对意见:“我们仍担心,只允许一种类型的充电器会扼杀创新,而不是激励创新,这反过来会损害欧洲和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利益。”

但分析人士表示,苹果的论点中没有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在iPhone上去掉Lightning接口,苹果将失去从每根Lightning电线和iPhone配合使用的配件中获得的收入,会失去基于iPhone硬件的控制权。

苹果MFi认证程序意味着,如果想把包括充电器、电源适配器等任何配件插到iPhone上,都必须通过苹果认证。苹果也会从每一款通过认证的外设中抽成。

想要连接外部显示器?需要通过苹果MFi认证的适配器。想从SD卡或U盘导入照片和视频?也需要通过苹果MFi认证的适配器。想要使用数模转换器来聆听Apple Music服务的最新高分辨率无损音乐?仍需要通过苹果MFi认证的适配器或USB加密狗。

但兼容USB-C接口的苹果设备并非如此。基于USB-C的设备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可以广泛兼容几乎所有使用USB-C接口的产品。对于兼容USB-C接口的iPad来说,用户可以直接插入U盘、键盘、显示器和任何外设。苹果公司甚至在发布新款iPad Mini就强调了这一点。用户也可以用任意USB-C电源线为兼容USB-C接口的iPad充电。

不论如何,苹果躺赚Lightning电线收费的日子快要到头了。

苹果是一家市值2.4万亿美元的公司,即使没有该项收入,它可能也会过得很好。

但撇开利润不谈,转向USB-C将意味着苹果放弃对iPhone用户使用设备的另一部分控制权。而正如大家一再看到的,这是苹果不愿松口的。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