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智宇
编辑|张晓玲
以往提到A股万亿市值的公司,浮现在投资者脑海的,总是贵州茅台、中国石油或者那几家银行股。
直到去年5月31日,宁德时代市值首破万亿;一年后,比亚迪也在6月10日跻身这个序列。
来自新能源行业的新贵们以一种超乎预期的速度,颠覆着旧有格局。光速造富、资本热潮、规模之争,这些曾经在房地产、互联网上演的故事,似乎正在这个炙手可热的行业重现。
戏称转型“情感博主”的任泽平,也在近日高呼,“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
从全球来看,一个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经势不可挡地到来了。
在这个马斯克率先开启的时代,特斯拉市值早已过了万亿甚至近九万亿,国内“宁王”、“迪王”也用万亿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他们,将把这个产业带往何处?
争霸
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明星,“迪王”和“宁王”之间的争霸赛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6月10日,比亚迪市值首次飙上万亿,成为宁德时代之后又一家市值过万亿的新能源公司。尽管它在6月15日回调到了9752.33亿,但与宁德时代的1.09万亿差不了多少。接下来,两家万亿公司对“深市一哥”的争夺还会连续上演。
在比亚迪突破万亿后,投资者戏称为“牛股反指”的中信证券喊话——至2023年,比亚迪目标价481.1元/股,市值1.4万亿。另一旁,中信曾给出754元目标价的“宁王”,却似乎被打入冷宫。
几天前,一则与特斯拉有关的消息引爆了市场情绪。6月8日,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透露,比亚迪将会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这也是比亚迪方面首次承认此事。
在此之前,宁德时代、松下以及LG新能源等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厂商,都是先拿到了特斯拉的大额订单后,得到市场认可,随后有了如今的市场地位。
特斯拉是目前全球产量和交付最多的电动车厂商,在实现国产化后,低成本生产是特斯拉销量暴增的主要助力,其中约占40%的电池成本显然至关重要。绑定特斯拉,成为一众电池供应商的诉求。
去年6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达成合作,供货给特斯拉低价的磷酸铁锂电池;随着特斯拉的热销,宁德时代装机量一路攀升。
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宁德时代对特斯拉销售额为130.4亿元,占其总销售额的10%。
而现在,“迪王”也将成为特斯拉供应商,让“宁王”有些坐不住了。
相比宁德时代,比亚迪能够提供相对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此外,前几个月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的稳定供给,助力比亚迪销量暴涨,市场有目共睹。
今年前5个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同比增长235.2%,力压三元电池,占动力电池产量的60%。磷酸铁锂正是比亚迪的强项。
从整体市占率来看,比亚迪与宁德时代间的差距也在缩小。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为22.58%,较去年年底市占率16.2%上升6.38个百分点。宁德时代则从去年年底的52.1%下滑至47.05%。
如果后续供货顺利,比亚迪将成为特斯拉中国市场第二家、全球第四家电池供应商。而LG化学、宁德时代和松下来自特斯拉的订单比例,也会相应被分流。
更重要的是,有了特斯拉的品牌加持后,包括丰田、戴姆勒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等潜在客户与比亚迪之间的合作也有望推进。在眼下车企纷纷寻找二供、三供的情况下,比亚迪正成为搅动市场的那条鲶鱼。
也有分析师表示,随着碳酸锂铁电池的特斯拉在全球份额快速扩大至50%以上,整个市场仍在快速轮动。在2025年后第二轮动力电池格局重组期,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将会全面受益。
根据各家电池厂商的规划,至2025年,宁德时代产能将达到670GWh,比亚迪和蜂巢能源的也能达到600GWh,中创新航的产能目标则是500GWh。
动力电池的诸侯争霸才刚刚启幕。
热潮
一年两家万亿级公司的出现,是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备受追捧的缩影。属于新能源的时代已经到来。
2018年6月11日上市的宁德时代,在股价70元上下徘徊一年多后开始上涨,至今年年初最高至692元/股,增长近9倍;比亚迪股价从2020年初的50元/股左右,如今最高358.86元/股,增长6倍。
“万亿俱乐部”里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在A股市值榜单上分列6、9位,排在他们之前的是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以及银行等传统经济的代表。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之外,赣锋锂业、恩捷股份等一个个三年十倍的大牛股,也随着这轮产业上升周期,不断涌现。
热潮背后,是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时代能够持续引领全球的期盼。去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球市场的七成,新能源乘用车占全球市场份额也超过一半。
靠着中国超级工厂翻身的马斯克在5月底发了条微博,称“似乎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
根据瑞信的预测,至2030年,包括纯电、混动在内的电动车将占全球汽车年销量的45%,较2020年时的4.5%增长9倍。尤其是欧盟、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电动车普及率将会超过60%。
以去年全球超8200万辆汽车销售来算,这意味着至2030年,电动车型年销量将至少达到3690万辆。以去年全球销售650万辆新能源车型来算,年复合增长率超21%。
这在眼下是为数不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增长前景稳定的行业。
不过电动化的故事只是个开始。以电动化为基石,这个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引得各路资本、行业大佬纷纷入局。华为、百度、小米以及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们也以不同的模式切入“造车”。去年小米官宣造车,董事长雷军直言,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所说,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在规模的故事之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要更多在技术、产品上发力,以实现全球市场的领先。“宁王”、“迪王”们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