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午餐二十余载:没有点石成金,却有人盛极而衰

棱镜
欲求“点石成金”的竞拍者不少走向败局。即使没有成功拍下巴菲特午餐,野心家们也在试图借助巴菲特的关注度,撬动影响力。

“这个价格绝对是疯了。”

2022年6月17日,在旧金山格莱德基金会(Glide Foundation)的晚宴上,现场主持人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大屏幕上投放着巴菲特慈善午餐的竞拍页面,当时最高价还只是13141314美元,已经是三年前竞拍成功价的三倍。但在临近落槌之前,价格突然继续翻高,最终以1900万美元成交,刷新历史记录。

等到竞拍金额成功到账后,巴菲特过去二十余年通过拍卖“慈善午餐”的方式,将给格莱德基金会累计带来5300万美元(约合3.5亿元人民币)捐赠。在临近硅谷的美国旧金山仍有约8000多无家可归人群,格莱德基金会长期为无家可归者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食物、医疗保健等支持服务。

今年的巴菲特午餐被宣传为”收官之作”。格莱德基金会对作者表示,尽管午餐项目结束,但和巴菲特的友谊会持续。“它会改变一些事情。”巴菲特曾在解释自己之所以会开展午餐拍卖的慈善活动时谈道,“因为会帮助人们认识到生命中存在希望,并去发现更好的东西。社会上的有些人,可能已经放弃了希望。格莱德基金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买午餐的人对此感觉良好,我对此也感觉良好。”

过去20余载,公开资料显示,除了间接支持慈善之外,“不差钱”的竞拍者们各抱心愿而来,试图以午餐为支点翘起事业的“第二春”,但午餐后的境遇走向,各不相同。有人改弦更张,有人确认信仰,有人换了事业跑道,也有人在午餐之后盛极而衰,走向大败局。

首届拍卖正值巴菲特被质疑之际

巴菲特慈善拍卖起始于2000年。彼时,巴菲特的第一任夫人在旧金山从事慈善服务遇到格莱恩基金会创办人,一拍即合。第一届拍卖时正值互联网泡沫从顶峰走向破灭之际,也是巴菲特投资能力受质疑之时。

1999年年末,美国财经媒体《巴朗周刊》以《沃伦,你怎么了》为封面报道,直指年过70的巴菲特虽然过去三十年保持年化24%的回报率,但看不懂科技浪潮,已经过气。那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跑输美股大盘,虽然税后收入达到20亿美元,但市值仅有830亿美元。同年,日本商人孙正义投资的互联网新兴公司雅虎收入不及2亿美元,但市值已经高达1200亿美元。网络论坛上,不乏对巴菲特的嘲讽之声,称他不过是拥有“一些中流的保险公司,和一堆奇怪的投资组合,包括糖果店、珠宝店、汉堡包以及一家三流的百科全书”。在外界的质疑声中,巴菲特缄默不语。

2000年开始,随着美联储收水,科技估值泡沫被刺破。曾在1999年上涨24%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三年暴跌,其中在2000年下跌39.28%,2001年下跌21.05%,2002年下跌31.53%,从2000年初的4069点跌至1335.51点。

在科技股幻灭潮中,巴菲特所信仰的价值投资重新受到热捧,但舍得投入巴菲特午餐的竞标者寥寥,前三年的得标价格分别为2.5万美元,1.8万美元和2.5万美元。

彭博社统计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后的走势表现

欲求“点石成金”的竞拍者不少走向败局

2003年,随着美股逐步走出互联网泡沫阴影,股市触底反弹后新富阶层的“一掷千金”和节节走高的竞拍价格,让“巴菲特慈善午餐”逐渐演变为一项全球关注的财经事件,并成为营销流量池。本身已经事业有成的竞拍者往往以午餐为名,快速破圈,但能靠“巴菲特效应”更进一步者寥寥,也有人在午餐之后盛极而衰,走向大败局。

第一个企图以巴菲特午餐为自己脱困的是美国对冲基金绿光资本的创始人大卫·艾因霍恩(David Einhorn),如今的艾因霍恩敢于公开唱空特斯拉,但在2003年,他还是一个在互联网泡沫中靠做空赚取第一桶金的华尔街新星。

公开资料显示,时年35岁的艾因霍恩在2003年以25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时,正在经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缠斗。

彼时,在成功做空多家科技公司后,2002年,意气风发的艾因霍恩公开唱空联合资本。艾因霍恩通过研究它的财务报表认为,这家公司疑似造假,联合资本股价应声下跌11%。但当联合资本开始反击后,不仅支持“卖出”评级的华尔街分析师被交易所调查,同时因为业绩好于预期,股价反弹让埃因霍恩遭遇轧空。

他个人的生活也被卷入。妻子丢失了财经记者的工作,而且媒体将其描绘成一个恶意做空的吸血鬼。随后,艾因霍恩宣布,将一半做空收入捐献给儿童癌症研究基金。

在2003年和巴菲特的午餐上,艾因霍恩并没有带其他朋友(按照基金会的规定,可以另邀请7名朋友参与午餐),他只带了妻子。但午餐之后,艾因霍恩显然并未从巴菲特处获得“一招制胜”的法宝,否则他和联合资本的恩怨不会等到5年后才尘埃落定。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联合资本再也无法支撑财务骗局,但艾因霍恩的获利了结时投资回报率也寥寥。此后,他继续走着和巴菲特不同的“价值投资”之路,虽然多数做多,但也高调做空,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率先唱衰雷曼,最终名利双收。他也曾在2020年高调做空特斯拉,称持有特斯拉股票不过是一件时尚的事情,但损失惨重,特斯拉股价那年飙升了逾700%。

类似在事业或人生的转折点选择“一掷千金”撬起更多资源的金融人士和企业家并不罕见,也并不限于美国人。

2009年,总部位于多伦多的 Salida资本集团创始人叫价168万美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当时,Salida为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机构和基金的全球客户管理约 6.5 亿加元。次年 4 月,该公司趁势推出一只新的私募股权基金。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余波下,Salida旗下基金在此后数年连续下跌,其中旗下的多策略对冲基金连续两年亏损达到50%。该集团最终在2013年将多个基金清盘后,永久关闭。

2015年,前一年刚借壳上市的天神娱乐CEO朱晔叫价234万美元(约合1500万元人民币)拍得巴菲特午餐。午餐后,天神娱乐先后发起12起并购案,涉资达百亿元,也将天神娱乐市值推上400亿元。但2018年,庞杂并购带来的商誉集体爆雷,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71.51亿。2018年5月,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曾经和巴菲特同桌的朱晔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8月,朱晔辞去天神娱乐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2015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曾以235万美元拍得巴菲特午餐

炒作、蹭热点和不为所动

无论前来就餐之人曾经通过何种方式赚得第一桶金,巴菲特似乎都不为所动。

2003年,在遭遇因做空科技股赚得第一桶金的艾因霍恩后,巴菲特并没有在自己投资组合中加入激进做空策略。在股东会上,巴菲特多次告诫股民,自己也曾发现过一些规模巨大的公司诈骗行为,而且他们的判断一般都是正确的,“但很不幸,他们很难判断诈骗行为能维持多久,能走多远”。在市场回归理性之前,做空者很可能早已破产。

2019年,以456.7888万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的孙宇晨公开表示,在午餐中,“通过适当的理解和沟通,巴菲特将转变他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总体立场,将这一新的投资策略融入自己的投资组合”。餐会上,他还赠送了巴菲特一部内置波场币的手机。

但巴菲特也并未被说服。直到三年后的2022年股东会上,巴菲特公开表态,比特币没有生产力,宁可买250亿美元的公寓或农场1%的股份,也不要售价25美元的比特币。“它的价值取决于下一个买家愿意付给卖家多少。现在有很多人参与这场赌博的游戏,但这些资金在不同的人之间转手,只是所有者不同,这其中有人赚有人赔。”

巴菲特的助理也向作者确认,孙宇晨所赠送的手机已经转送给基金会,“巴菲特并不持有任何虚拟货币”。

2019年,孙宇晨曾以456.7888万美元拍下巴菲特慈善午餐

在投资理念上坚持己见的巴菲特也通过午餐,找到同道中人。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竞拍成功的原对冲基金经理泰德·维斯勒通过两顿午餐,成为巴菲特麾下一员大将。2012年,他成为巴菲特选中的两位投资经理之一,帮助管理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也是通过维斯勒的推荐,巴菲特才开始建仓苹果。如今,苹果已经成为巴菲特第一重仓股,持有仓位高达1199亿美元。

即使没有成功拍下巴菲特午餐,野心家们也在试图借助巴菲特的关注度,撬动影响力。

在本次巴菲特午餐拍卖前夕,一个名为“LunchDao”的组织悄然上线,声称通过发行代币筹措资金参与竞拍,“并推动沃伦·巴菲特和他背后的传统金融力量进入加密行业”。该组织同时声称,如果可以竞拍成功,则出席巴菲特午餐的7个名额将来自对社区做出不同贡献的人,其中一人为最大的捐赠者,一人从参与铸币局的所有NFT持有人中随机选择,一人为被LunchDao转发最多的发布者,另外四个名额将在Opensea平台上公开拍卖。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无人问津的代币在6月初一度暴涨378%,但两日后转跌,重回沉寂。在午餐竞标正式结果出台前,该组织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表示,因为不可抗力放弃对巴菲特午餐的竞拍,并解释称,“基金会并未给予竞拍资格。”格莱德基金会曾明确表示,竞拍前需提前审核资质,如果以巴菲特营销,将被取消资格。

无人问津的LunchDao代币在6月初曾一度暴涨378%,但两日后转跌,重回沉寂

现如今,当美联储再度连续加息,并且14年来首度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之际,全球资本市场再次迎来财富的快速崩塌。曾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苹果、亚马逊、特斯拉、Meta今年以来的跌幅分别达到24%、25%、37%、41%和49%。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今年以来全球最富有的500个人的个人资产净值共下降了1.4万亿美元。其中,被福布斯封为“华人首富”的币圈大佬赵长鹏年内财富缩水850亿美元;声称要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特斯拉CEO马斯克财富缩水730亿美元。

外界也在猜测,在股市币圈面对新一轮风暴无一幸免之际,还有谁愿意花费重金买下和巴菲特见面的机会,而他/她当前遇到的最大的疑惑是什么。

本文作者:王凡,来源:棱镜,原文标题:《巴菲特午餐二十余载:没有点石成金,却有人盛极而衰 | 棱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