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感觉,这几年雾霾越来越少了?
跟据中国气象局今年4月1日发布的《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1年)》,2021年全国平均雾霾日为21.3天,其中,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长三角等地区雾霾日数较2020年分别减少6.8天、8.8天河5.6天。全国地面PM2.5和臭氧平均浓度分别较2020年下降9.1%和0.7%。3
而在5年前,跟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2016年全国平均雾霾日为38天,出现了8次大范围、持续性中到重度雾霾天气过程。
你有没有感觉,这几年河流变得清澈了?
根据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比。地级及以上城市监测的876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2%。
而在5年环保部公布的《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全国地表水1940个评价、考核、排名断面中,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4%、37.5%、27.9%、16.8%、6.9%和8.6%。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897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中,有811个全年均达标,占90.4%。
2013年“气十条”和2015年“水十条”颁布以来,大气质量和水源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环境改善的同时,还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环境监测行业。
这个行业主要由水质监测和大气监测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对应水资源环境保护和大气保护。
本为中兴系,后归碧水源
我国的环境监测行业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国内刚刚掌握自主制造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30多年发展历程之后,行业技术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但是市场发展在早期却不尽如人意。2008年全国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量才刚刚突破了1万台/套;共安装COD在线检测系统(水质检测)6326台/套,产值约6.83亿元;共安装烟气烟尘在线连续监测系统4618台/套,产值约16.16亿元。
直到“十三五”期间,我国陆续推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逐步搭建完成,生态环境检测网络才逐步在全国推广、普及和完善。
也正是在“十三五”期间,中兴通讯准备在国内成立一家环境监测企业,人在菲律宾的中兴通讯宽带接入产品线副总经理朱缨被召回,负责牵头这家新的公司。
2012年1月,中兴新(中兴通讯投资平台)、朱缨,王勇平合资设立了中兴仪器,2020年11月改名为碧兴物联。公司成立之后,碧水源通过其所属投资公司逐步向碧兴物联注资,现已成为代替中兴通讯实现对碧兴物联的控制。
现公司由何愿平(碧水源董事)通过控股公司直接控股53.78%,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碧水源持股16.30%,丰图汇峥持股10.00%,其余股东持股较少。
由于碧水源主要从事水务领域业务,主要采用先进的膜技术为客户一揽子提供给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因大批量的从碧兴物联处采购污废水监测仪器及系统,所以逐步从中兴通讯手中买来了碧兴物联。
报告期内,碧水源采购额分别为2019年的1588.08万元、2020年的2321.30万元及2021年的4181.48万元,占到同期同类型交易的比例分别为18.30%、27.419%、29.36%,占比逐年提高。
此外,碧水源子公司吉林碧水、武汉碧海等也会进行一定量的采购,采购额分别为2019年的459.59万元、2020年的247.90万元及2021年的509.52万元。
据招股书,未来公司与碧水源的关联交易仍然会长期存在。
政策搅动的“风口”
中兴系的投资版图很大,有广为人知的手机,通讯系统,也有中星微电子,中兴新能源这些不太为人所知的企业,有的公司发展的很好,有的公司发展的很差。
不过,无论如何,2012年中兴系成立的这家环境监测厂商,正赶上了风口。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年-2020年我国环境检测产品的销量分别为4.08万台、5.66万台、11.19万台、13.78万台及12.69万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即使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但市场规模仍然保持高位。
水质监测和大气环境监测两个细分市场都迎来了大幅增长。
水质检测设备销售数量从2016年的1.04万台增长到2020年的4.75万台,复合增长率为45.23%;环境在线空气检测设备销售数量和烟气监测设备销售数量分别从2016年的4611套及1.51万套,增长至2020年的1.97万套及3.31万套。
据信达证券,到2025年,我国地表水监测国控断面将从2050个增长至3646个,非国控断面将增加至1万个,随之而来需要运营维护的水质监测站点数量将会大幅增加。
此外,根据《生态环境检测规划纲要(2020年-2035年)》,环境空气监测点将会进一步下沉,这也给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带来了广阔的销售空间。
市场的快速增长也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空间,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度,行业内主要环境监测公司监测产品的营收总额达124.8亿元,而2016年这个数字仅为58.47亿元。
越来越“卷”的环境监测
从数据上来看,这条赛道似乎值得期待。
不过,这条赛道却越来越卷了。
首先是技术上的“卷”。
据招股书,碧兴物联的主要产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智慧环境监测板块,二是公共安全大数据板块。
这些产品最开始仅需要满足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功能即可。
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监测设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根据《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更加细化,并且各个方向都提高了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
碧兴物联现有的产品品类数仅达到计划要求的一半,需要研发和募投大量新技术方向。
据招股书,此次碧兴物联募投的三个项目,均为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改造,以满足客户新的需求,而不是像许多企业一样扩充产能或是用于营销。
其次是服务上的“卷”。
除碧水源,碧兴物联的客户大部分为政府以及国企。
由于这些客户通常会购买定制化服务,因此不同项目之间的价格差异比较大。
以环境空气检测系列产品为例,该项产品2019年-2021年的销售单价分别为58.93万元、90.49万元及84.39万元,2020年增长了53.56万元,而2021年却下降了6.74万元。
另外,近年来,政府及事业单位客户由设备独立采购逐渐向项目采购模式转变,供应商除承担设备制造外还需要承担后续的安装、监测等工作,导致营业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
以环境水质监测系列产品为例,2019年-2021年间,毛利率分别为42.01%、38.93%及25.38%,呈逐年下降趋势。
营业成本中除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设备成本和制造成本,安装服务成本、现场费用和人工成本均有大幅提升,三者在2021年共占到营业收入的27.72%,而在2019年时这一数字为12.82%。
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个赛道越来越不“赚“钱了。
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可比公司均值毛利率分别为46.35%、44.42%及40.12%,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向内部找利润
产品盈利更难,想要利润就得从期间费用上下手。
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碧兴物联分别实现净利润3966.01万元、5314.17万元及8041.50万元,净利率分别为9.29%、10.97%及12.70%,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了毛利润增长率。
这主要得益于碧兴物联良好的费用控制。
据招股书,碧兴物联在2019年-2021年的期间费用分别为1.17亿元、1.23亿元及1.36亿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32.46%、30.23%及23.70%,实现了期间费用的较好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市场成功拓展,人员及管理基本稳定后,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基本保持平稳,唯有研发费用因市场对产品的要求提高而有一定增加。
环境监测赛道市场很大,但是对玩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前期可能需要更快速的研发技术,更快速的抢占市场,在这之后恐怕更需要各家企业苦修“内功”,以实现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