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也要加码机器视觉了?

继特斯拉引爆机器视觉概念后,华为近期也有新动作。

消息面上,据华为机器视觉官微发布,其将于8月8日举办机器视觉产业峰会暨新品发布会。

2020年2月份,华为将“华为安防”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正式进军机器视觉领域。

2021年3月份,华为机器视觉推出好望云服务,在其机器视觉产业峰会上,华为发布SuperColor、SuperCoding、AI Turbo等技术。

据其官方介绍,“好望”主要面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等行业,在图像、视图编码、视觉智能等领域持续投入,整合联接、计算、云、终端等技术优势,提供业界领先的多光谱融合智能视觉感知终端。

事实上,在前段时间,由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热潮,也曾一度带火了机器视觉概念。

趁此机会,我们来和大家聊一聊机器视觉。

什么是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通俗地讲,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其利用光源、镜头、工业相机来负责图片采集,将被检测的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

然后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与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然后再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实现自动识别功能。

机器视觉有什么优势呢?

相对于人眼,机器视觉在速度、精度、环境要求、连续工作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优势。

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有电子设备及半导体、汽车、制药、食品包装等。

其中,电子及半导体设备占约46.60%,主要应用在高精度的制造和检测,如晶圆切割、3C表面检测、AOI光学检测、PCB印刷电路等。

汽车制造是机器视觉应用的第二大场景,约占15.3%左右,几乎所有系统和部件的制造都可用到机器视觉,一条汽车生产线需十几套机器视觉系统,是机器视觉渗透最快的行业。

人形机器人有望加速行业发展

6月21日,马斯克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Optimus(擎天柱)”原型机将在今年9月30日举行的AI Day上现身。

受此消息影响,A股机器人板块此前一度大涨,巨轮智能一度走出7连板,20个交易日内股价大涨127%,另外远大智能积成电子等也均取得不错的涨幅。

而当时分析师就曾表示,机器视觉也有望受益机器人行业发展。

据披露,特斯拉机器人延续了视觉为主的传感技术路线,其基于视觉的神经网络技术已经在特斯拉电动车FSD上得到实战验证,有望借助于Dojo超算加速训练升级。

华安证券认为,随着机器人应用成为AI发展的下一波浪潮以及消费电子向智能化、AR以及体感识别能力的搭载,3D传感市场发展浪潮正在袭来。

产业链情况如何?

从结构上看,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成像和图像处理两大部分,前者依靠机器视觉系统的硬件部分完成,后者在前者基础上,通过视觉控制系统完成。

产业链方面,其上游主要是机器视觉底层开发商,即核心零部件(光源、相机、镜头、图像采集卡等)及软件提供商(图像处理软件)且其二者占据了机器视觉80%的比例,是产业链中绝对的核心环节和价值获取者。

中游是二次开发的系统集成和软件服务商,主要根据上游产品以及下游需求进行集成整合,越来越多上游企业向中游业务扩展延伸,形成自有的完整解决方案。

下游则是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到多种制造及服务行业,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食品包装、医疗制药以及服务机器人

市场空间方面,浙商证券研报称,预计中国2025年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为246亿元。从行业增速来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测算,随着机器视觉行业的快速发展,2020至2025年机器视觉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5%,行业增速较快。

申万宏源研报,从短期来看,制造业固定资产开支回暖、国产替代加速,将加速机器视觉设备需求释放。

从中期来看,机器视觉下游应用广阔,渗透率持续提升:3C领域,终端客户对机器视觉需求从手机扩展至平板、耳机、手表等;锂电领域,除搅拌外,在涂布、辊压、卷绕、入壳等各工序都有机器视觉应用,且视觉技术同样适用于4680等新电池;半导体、光伏等领域: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光伏硅片分选设备等需求提升显著。

从长期来看,未来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价格上涨将带来机器替人刚需,机器视觉设备将逐步代替人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