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概念最近又火了,行业迎来了一波重磅利好,不过这不是钠离子电池第一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市场一直有一种说法,称钠离子电池可以作为锂电池的“平替”。
中信建投的朱玥团队在7月18日的研报中表示,截至目前,虽然锂电池是人类发明的最高性能二次电池,但是钠离子电池凭借性能较好、成本较低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电池市场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钠离子电池凭何“过人之处”成为锂电池“平替”?
首先,钠的化学性质和锂接近,荷质比、比容量、容量密度均比锂低,这使得钠离子电池的性能上限不及锂电池。但是,钠的地壳丰度大幅高于锂,碳酸钠比碳酸锂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朱玥团队通过测算发现,钠离子电池相比于各类锂离子电池,BOM成本有约0.1元/Wh的优势,在碳酸锂价格高企时优势甚至可能扩大到0.4元/Wh以上。且各类物料的成本变化对钠离子电池企业的影响较小,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更稳定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碳酸锂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近年的价格不断刷新高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每吨42万元左右。
并且我国八成锂资源依赖进口,面对高昂的价格,电池企业纷纷寻找备选技术路线,而钠离子电池成为了代替锂电池的首选。
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工作温区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可再生能源接入和5G通信基站等领域。
朱玥团队认为,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除了能量密度外,在成本、充放电倍率、低温性能、安全性方面均不落下风,甚至更具优势。
具体而言,常规钠离子电池能够立足成本优势,且和磷酸铁锂性能指标各有所长。而高能钠离子电池可能在能量密度单一性能指标上超过铁锂,不过技术成熟度较低,综合性能占优难度很大,不确定性较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钠离子电池相比于铅酸电池性能(除极限安全性外)全面胜出,而且充分发展后成本差距也可以有效缩小。
总而言之,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朱玥团队预计,钠离子市场的需求将会激增。
钠离子电池目前仍处于产业化早期
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瓦时/千克,在零下20摄氏度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一时间段,中科海钠公司研发的1兆瓦时钠离子储能系统在山西投运。由此,钠离子电池快速进入大众视野。
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早期。朱玥团队估计,至2025年,两轮电动车、低速电动车、叉车、储能和少量A00级乘用车等是我国钠离子电池率先发力的细分市场,市场空间共约30GWh和200亿元;至2030年,部分商用车、启停电池等也开始贡献销量,市场空间共接近200GWh和千亿元水平。
整体而言,朱玥团队指出,钠离子电池自身和市场环境未来都有超预期的可能。
朱玥团队预计,钠离子电池路线将成为助力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线。作为二次电池的“潜在成本担当”,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程度可能仅次于锂离子电池。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中信建投7月18日的研报《电池科技前瞻系列报告之二十三:凝望,钠破晓之晖》,分析师:朱玥、张亦弛、马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