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量化大厂”未卷入抢钱大潮,回避“新赛道”,公募仍在高调吸金

空气指增有望成为新宠

罕见的,一个新的“量化投资赛道”并未受到机构们争抢。

过去三年,量化管理人是私募行业“吸金”的急先锋,涌现出三十多家百亿私募。

这导致了几乎每一个重要的“投资赛道”,都出现了拥挤。

但近期,随着市场推出新的金融衍生品工具,“量化大厂”却表现得相当“低调”。

这次为何反应相对冷淡?

公募高调,私募低调

今年7月中旬,A股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获批,投资者新增了一个避险工具。

上述金融衍生品工具围绕中证1000指数,该指数由A股中市值排名在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成份股之后的1000只股票组成,属于宽基跨市场指数,与沪深300和中证500等指数形成互补。

实际上,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工具,能够让资产管理人丰富策略组合的构建。

根据资事堂观察,头部公募管理人火速行动:易方达、广发、富国、汇添富在7月末展开中证1000ETF的发行,发行首日募集总规模超220亿元,足以说明投资者的需求度。

然而,量化私募并没有上演抢占渠道的募资大戏。

资事堂了解到的信息是:大型券商机构反馈量化管理人有发行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的需求,但目前上线的产品较少。

截至目前,百亿私募中,世纪前沿资产、金戈量锐和宽德投资近期备案了一只中证1000增强产品;九坤投资亦有明确的发行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展开募资,但其他机构的募资规划并没有“动静”。

更有数家百亿管理人对资事堂直白表示:目前还没有参与这个募资赛道的安排。

定位“悬殊”

量化私募在A股市场的规模扩张,得益于中证500指数、沪深300指数增强策略的突出表现。

指数增强策略指跟踪宽基指数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增强模型,将不看好的股票权重调低或平仓,将看好的股票加大仓位,力求提高产品收益表现。

特别是2019-2020年,A股爆发长达两年的指数型行情,量化私募主打中小盘股股,以对标中证500指数为主,并发行了规模庞大的相关策略产品。

资事堂发现:部分量化机构未雨绸缪,“提前”丰富了产品线——提前布局中证1000指数增强产品,也就是瞄准小盘股的量化策略。

据中基协备案资料,金锝资产和九坤投资早在2018年备案中证1000增强产品,但至今均保持各有1只产品的存量。

2019年,明汯投资、金戈量锐、赫富投资也备案中证1000增强策略。其中,明汯投资的对应产品并没有使用中证1000的字样,而是用中小盘增强命名。

2020年,幻方量化、鸣石投资、因诺资产也成立相关产品。2021年加入的百亿私募包括:衍复投资、黑翼资产、洛书投资、宽德投资、星阔投资。

除了相关策略开发时间的不同,上述指数增强策略的产品数量也有显著差异。

中基协备案数据显示:衍复投资的中证1000增强产品量最大,高达159只,其次是幻方量化(36只)、星阔投资(18只)、因诺资产和金戈量锐(11只)。

此外,多家百亿私募一直未有上述策略产品的备案痕迹,包括:灵均投资、千象资产、思勰投资、天演资本、诚奇资产、博普科技、佳期投资、进化论、盛泉恒元。

“空气指增”渐成新宠

资事堂发现,近一个月以来不乏有机构为中证1000增强策略“造势”。

一家百亿机构指出:与量化500指增相比,1000指数增强的量化策略拥挤度相对较低,近一年中证1000指增超额收益相关性在三类指增中也最低。在政策持续定向发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背景下,小盘股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有代销渠道对这个“募资赛道”的未来,持相对保守态度。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此前量化机构集中于中证500增强,但实际上操作灵活度远高于公募管理人,里面加入了部分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一旦开发专门针对中证1000的产品,会挤压策略的容量。

这位人士进一步指出:量化策略的规模容量是关键问题,过去几年多次出现管理人快速扩大规模后指数策略失灵的问题,中证1000的策略容量要小于中证500增强策略,前者在部分大牌私募里长期只面对直销客户,就是为了控制产品规模。

此外,部分头部机构对标不同指数的增强策略,业绩曲线几乎一致,存在组合构建统一化的问题,业绩出现压力后,难以再次说服渠道发行新策略基金。

而去年开始“空气指增”开始流行于量化圈,即不对标指数的量化多头产品,并与主观多头私募比拼业绩,并借此在渠道吸金。

换言之,量化机构开始突破量化圈去吸金,通过全市场选股策略吸引主观私募的客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