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的“价值”观

平安集团Voice

 

“专业创造价值”,这是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2022年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的主题。

短短六个字简洁有力,犹如二十年前的初次登场一样。2002年,平安成立集团公司,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首度在品牌标识中推出标语“专业·价值”;2022年7月23日,平安则宣布回归“专业·价值”。

风雨兼程二十年间,平安的品牌标识历经“专业·价值”——“保险·银行·投资”——“金融·科技”——“专业·价值”四次变化。从行业粗放发展时首倡专业至上,到业务高歌猛进时将布局直观呈现,再到科技基因注入、锐意变革的决心跃然纸上,此次的初心回归,又隐藏了平安怎样的智慧和棋局?

标识回归

一个月前,平安宣布重拾二十年前的品牌标识“专业·价值”,替换掉2018年时启用的“金融·科技”。

这一看似和业务无关的举动,仍然在业界掀起了一阵热议,平安要干什么?近年来,这个在科技领域投入不少资源和精力,誓与科技巨头比肩的平安,难道要切换赛道了?

其实不然,此次品牌标识的回归恰恰体现了平安的传承与创新。而科技创新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到各个业务环节中,未来将是持续深化的关键。在今年的中期业绩发布会现场,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回忆起在平安的十年,分享了一句颇受感触的话: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平安,这句话是不会变的。”而作为平安集团创始人的马明哲更是对此频频点头,此次回归“专业·价值”,又何尝不是立业初心的驱使。

马明哲在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也给出了答案:“变化的是战略格局、品牌元素,不变的是‘专业、价值’始终作为平安人的行动指南和不懈追求,成为公司战略创新和业务变革的强劲动力,‘专业,让生活更简单’始终是平安人让客户享受简单而有质量生活的坚定品牌承诺。”

马明哲把今年半年报“董事长致辞”的近半篇幅都给了“专业·价值”,足以可见此番品牌标识焕新升级之于平安的重要程度。

正如马明哲所言,此次品牌标识变化,既是一次回归、传承,更是一种升级、焕新 ;既是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品牌文化历程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而在业内人士眼中又添了几分深意。此次焕新升级,是平安对二十年前品牌标识的回归与强化:回归的是昔日昔时“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强化的是未来十年“以客户为驱动”的使命。

驱动力再思考

当下,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从监管到行业、再到各机构,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应对新时代下市场及需求端的变化,推动自身业务革新,为业绩持续增长找到新动能,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大金融主体自我思考和改革的重中之重。

而在“专业·价值”这寥寥数字背后,可管窥今年大环境及行业形势之严峻下,平安这名“优等生”对业务驱动力的再思考。

此前几次品牌标识升级,平安试图对外传递 “业务版图不断扩大下,我能给客户带来什么”。而此次回归“专业·价值”,平安更希望向外界传递“客户究竟需要什么,我怎么才能帮到他们”。

简言之,回归客户需求原点,回归客户价值创造。而服务是价值创造的基点、支点。

过去,金融机构将价值创造押注在产品、渠道上,如今随着客户年龄结构的不断优化,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消费者金融消费习惯的逐渐成熟,单一的产品、单一的线下或线上渠道已经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并非危言耸听。在整个金融消费过程中,消费体验不好,又缺乏获得感,自然拒绝多、回头率少。

而疫情的突发、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转变进程,客户对于产品、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越发强烈。随着老客户二次开发的重要性提升,以及新客户对服务敏感性的逐步提升,差异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在增加,在此过程中,伴随的是一站式服务质量而非规模的紧迫性提升。

回归“专业·价值”,道出了平安的解题思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驱动”。即以“金融+健康”“金融+养老”等产业生态,为大众提供最专业的“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服务,让客户因为平安的专业服务享有“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金融、医疗消费体验,解决人民群众“烦心、烦事、费钱”的难题,真真切切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客户上去”。

事实上,平安按照“客户价值创造”逻辑去驱动,在业务上已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升级,体现在满足客户“用得到”“帮得到”“真需要”等真正需求的关键点上。

平安集团2022年半年报显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持续推进改革,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平安产险在行业内首创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2022年上半年其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2.9%。

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集团个人客户数超2.25亿,较年初增长1.5%;个人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稳步增长至2.95个,较年初增长1.4%。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据了解,在马明哲的构想中,品牌标识“专业·价值”的回归背后,意味着“以客户为驱动”还将进一步深度贯穿于平安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资源分配、人力安排等方方面面,形成战略输入,并有效转换为策略部署,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在公司经营的每个层面、每个环节落地。

平安“价值”观

二十年前“专业·价值”提出时,平安彼时正面临“做大”的机遇。

——成立集团公司,作为综合金融的先行者,平安需要迅速打开市场、打开口碑。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采用简单直接、朗朗上口的品牌标识,不失为品牌传播的明智之举。

而当下“专业·价值”的回归,平安要解决的是持续性、高质量增长的挑战。

——过去三十年,平安踩准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节奏,时至今日已经是国内综合金融的“领头羊”,无论是在保险、银行还是在投资上都领先于主要同业,在科技、医疗健康、租赁等也已经颇有根基。但受经济大环境、突发疫情等影响,短期市场增量需求受限,客户的需求也在变,平安开始将眼光透视到更深刻的金融供给侧的深层思考与认识上,并视之为驱动力。

但其实每一次品牌标识升级,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转变自身的商业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模式,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不难看出,透过一次次的品牌标识升级,进而投射到对业务驱动力的持续思考,平安正从顶层设计上搭建出一个既符合大势所趋、又极具自身特色的发展策略。在高质量发展与“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驱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下,辅以前期扎稳的根基,强大的专业人才团队与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以及科技的赋能,这将是未来平安进一步夯实竞争力、再树行业转型标杆的关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