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不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同时,深圳在持续的通过土地“调规”,增加住宅供应。
10.15,深圳规自局发出4幅地皮“商改住”的调规公告,均是靓地,位置分别在宝中、北站、国际会展城、光明中心区,均是由原规划的商业用地(C1)调为二类居住用地(R2)。四块地涉及总用地面积大约5.16万平方米,总建面大约24.7万平。
一、年内第四批集中供地
这个时候发布这样的公告,大概率是为了年内第四批集中供地,也即是说,这些地块很快会进入市场挂牌出让,然后再在明年之后的某些时刻入市销售。
但我认为市场应该关注到一点:这件事情——政府通过修改土地性质来增加住宅供应以及缩减非住宅供应——已经持续做了2年了,并且还会继续下去。去年深圳有几十块地,调整了土地性质——从商业、产业性质调整为居住,比如去年4月份,一次将坪山7块地调整为居住用地。今年也一直屡有调整,最典型者是前海、宝中,先前规划几乎无宅地,但今年新出让的土地大都是通过调规而来。
这样的操作,是深圳在先前确立2035长周期住房规划目标——宅地占比要升到30%以上——的框架下,必然的要求。而主管部门所选取的行动,也正在破除那个持续了数十年的迷信——“深圳土地太少了”。
深圳楼市多年来都沉浸在这个如神话一般的“错觉”里,我们在过去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讨论这个话题——《深圳本可不缺地》。在2020年那场很重要的讨论之后,我认为深圳终于下定决心来破解这一局面——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将许多非住宅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推向市场增加供应。这其中,最典型的是,2020.7.31,深圳宣布停建商务公寓。随后的2年,撇除我们今天看到的市场调整之外,市场上的住宅楼盘的确在快速增加。而同期,非住宅供应也在快速减少。
这么做——增加住宅供应,缩减非住宅供应——是非常正确的。这一个简单的常识,值得不断强调。因为如果你坚持的好,它可以改变包括深圳在内的所有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思路——直到今天,我们几乎全部城市的调控思路都是,房价涨了政策打压,跌了政策刺激,但关于供求关系的改善,从来不能得到有力而持久的改善。
这是深圳今天以及过去2年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之一。无论供应的住宅包含了多少商品住房和政策住房,这个大方向是需要再三强调和坚持的。
我这里再补充一些新的数据梳理,有助于粉丝们把问题看得更透。
以甲级写字楼来看,据《财新》报道,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新增吸纳量仅相当于去年全年的22%,仅14.5万平米,空置率升至22.7%。尤其是第三季度,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为罕见的负值——-2.1万平米。预计今年甲级写字楼总体供应大约高达100万平米,而现存甲级写字楼700多万平米。
注意,这里说的还只是甲级写字楼,还不包含乙级等其它类型写字楼,更不包含M0这些新颖而奇怪的产办空间。
在过去10年,你让谁去买写字楼,是没有人信你的。因为市场曲线显示,写字楼完全的跑输住宅。在今天,福田CBD也好,南山中心区也好,住宅和甲级写字楼的价格可以有至少1倍之差,如果是顶豪与甲级写字楼对比,会达到3-4倍之差。但讲个“笑话”,在2000年代,市场对写字楼的认知可不是今天这般。那时候人们常说的是,香港、上海CBD的甲级写字楼,合理价格都应该是住宅的N倍!如今,这类物业完全卖不上价,(疫情F控之下)也好难租。
再看公寓,亦是如此,多年的巨量供应导致市场完全无力消化,新建公寓市场在今年出现了显著降价——比住宅凄惨多了。
下面深圳公寓历年的供应数据,与写字楼是一样的。
从2014年之后,深圳公寓供应开始大幅增长,陆续超过万套、逼近2万套、逼近2.5万套,直至2020年之后,方始显著压缩,今年前三季供应量4633套,不到去年全年的3成,快速回到2012年的水平。
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大的供应,2016年之后入市的公寓,基本上你都很难赚到钱。并且,因为学位纠纷产生了太多的事件。为了去化以及解决存量问题,有许多观点提出,可以把现存公寓“住宅化”,比如给它学位、改为民水民电、贷款政策调整等等——事实上,有许多买了公寓的粉丝也一直很坚信这个,所以认为公寓最终会增值。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过多次。这是个法律问题,现实中操作性不强。如果要买公寓,就需要改变思维,抱着长期持有的“租金逻辑”才是成立的——好地段的公寓可有不错的租金收益。
以上两类重要的产品类型,要解决它们的去化难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停建,太浪费土地资源了。
看土地、房屋部门这几年来的操作——2010年宣布停建公寓,2021年开始大力增加宅地供应,显见深圳走在正确的路上。这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减少非住宅类的高额库存,另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增加稀缺的住宅供应。此外,还有助于降低城市密度——住宅容积率最高6.0,商业、商办容积率最高却可以到8-10。
我认为,在今天这个房地产大危机的环境下,应该连写字楼、M0都停了,并且允许开发商对非住宅类的产品停工,继续投入宝贵的资金没有意义。在“法治化、市场化”的逻辑下,尽力帮助开发商们度过大劫,是当为之道。我进一步建议,可以让开发商对现有适合条件的非住宅类项目申请调规——写字楼、公寓都申请改为住宅,按政策补地价即可。
按照这样的思路,坚定推行5年-10年,深圳是非常有希望向世人宣告:深圳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缺地,所谓的没有地,绝对是一个伪命题。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
而如果深圳继续这般做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深圳就可以逐步取消过去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行政干预,直至完全取消《房地产“大救市”背景下,深圳应该做这两件事……》。但是它的取消,还有建立在住宅用地充足的条件下,才不至于引发新一轮的买家恐慌。
这是我认为市场应当从这样的土地调规信心里看到的信号——重要的是住宅用地供应在增加,更重要的土地结构在调整。
二、地块解读
以上是宏观意义,附带看下微观的地块解读。
相对于第三批供地,或者说是放到全年内看,今年深圳供应的土地普遍质素都很好,尤其是第二批。这一批的地块,地段普遍也都不错,缺点是地块面积过小——当然,在这个市场下,地块面积小,倒是更容易卖掉。
对照这些限价的住宅地块,我觉得于“用家”而言,都是好消息,你有更多的好盘可以从容的挑选。
宝中08-27地块:
原用地性质为商业性办公用地,用地面积为5423平方米,容积率10.0。规划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为5423平方米,容积率6.0,配建社区体育活动场地。
这块地距离欢乐港湾极近,要比8月份越秀拿下的海韵地块更好些。按照之前的限价情况,这个地块应该也差不多,在8.8万/平米左右(也许会高一些)。
这2年来,宝中已经陆续出让了2块“8字头”限价地——鸿荣源地块8.55万/平米、越秀海韵地块8.86万元/平米(幸福海岸地块流拍),加上这一块,意味着宝中将有3个这样的楼盘。一方面,买家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住到宝中。另一方面,也会对宝中现在包括都市茗荟在内的“四大鸽王”构成压力,催促他们快一点卖。
沙井国际会展城KF02-11地块:
地块位于沙井南环路,原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用地面积为26860平方米,容积率为5.0。规划调整为KF02-11-01地块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为11154平方米,容积率为4.6;KF02-11-02地块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为14091平方米,容积率为4.3。
这是本次最大的地块,两宗加起来可望接近30万平米,很大的社区了。地块位置也是地铁口,周边有12号线海上田园南站,及地铁20号线会展城站。并且后面是融创冰雪文旅城和国际会展城,未来发展潜力大。对面有这两年来卖出的两个住宅项目——2021.9卖出的云海臻府,毛坯限价4.61万/平米;2022.8卖出的招商地块,毛坯限价4.795万/平米。
龙华北站19-02地块:
地块位置在玉龙路与民塘路交汇处。19-02地块用地面积为9425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容积率“8.1”,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R2),用地面积调整为8720平方米,容积率调整为5.5。
这个地块距离北站8月卖出的“城市超核”地块很近,意味着华润的购物中心、代建的绿芯公园,都将成为它的配套。华润、中海当时拿的地块,毛坯限价均是7.245万/平米。
光明02-49地块:
在科学公园边上。原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为12231平方米,容积率为4.5。用地性质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用地面积调整为12223平方米,容积率4.5。
这个项目在安联尚璟府旁边(大概位置,不太确定是否精确),旁边还有联发悦尚居、深业颐瑞府、深铁项目等等,大概毛坯限价在4.53万/平米-5.19万/ 平米。光明这个地方,现在买家开始有担忧,觉得供应量太大了,并且产业导入不足,未来会不会成为“睡城”。
我个人不是太担心,4.5万/平米左右的刚需盘,这里会是最不错的宜居地。至于“睡城”,我认为在深圳大部分地方都不成立,因为轨道通勤时间会在1小时内,此其一。其二,光明的公共配套是很好的,除了轨道(6、13号线)外,包括学校(实验、深中)、公园(非常多)、商场、道路,都做的很好。这里能够生活,绝对不是“睡城”的概念,大亚湾、北三县那些“不能生活”的地方才叫睡城。只是说它短期的供应量大,对于投资升值不友好,但对于住家,未必应该那样看。
本文作者:朱罗纪,来源:朱罗纪,原文标题:《深圳正在破除“土地不足”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