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Model Y?夏一平豪言集度的优势在中高端市场

ROBO-01从元宇宙开到了现实世界,集度进入量产倒计时。夏一平介绍,集度计划每年发一款车,月销目标为一万台。

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阅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华尔街见闻APP。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顶配”汽车机器人来了!

10月27日,在成立的第605天的日子,集度汽车发布首款量产汽车机器人——ROBO-01探月限定版,售价39.98万,限量发售2000辆。

根据官方的介绍,集度极高还原再现了概念车的前瞻设计,同时发布了点到点领航辅助PPA(Point to Point Autopilot),量产交付时将具备高速、城市、泊车“三域融通”的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此外,集度还首次展示了量产的3D智能驾驶地图,以及全域全离线语音。

“按照我们的既定计划,明年Q3可以交付。”夏一平透露,下个月广州车展,集度将发布大众版车型。华尔街见闻获悉,大众版车型售价或于明年上海车展公布。

“这是一款拥有‘未来主义、机器人化、共情’三大基因的汽车机器人。”四个月前,在集度ROBO-01概念车发布会上,集度CEO夏一平说。

此前,百度CEO李彦宏也曾豪言,集度汽车在智能驾驶能力上“领先特斯拉一代”,并将首款车型对标特斯拉Model Y。

在昨日发布会后的采访环节,夏一平表示,与Model Y比,集度的空间续航、内外饰更好。“接下来去公布量产车型售价时候,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在他看来,集度汽车的“溢价”在于高阶辅助驾驶硬件与系统。

在科技公司纷纷造车的浪潮下,集度在产品、经营等方面有何长期规划、目标?集度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在发布会之后的采访环节,夏一平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

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经华尔街见闻编辑整理):

量产车明年Q3交付

问:今天发布的限定版有2000台,为什么不推出大众量产版?

答:其实这更多是公司的策略,毕竟集度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在0到1的过程中,大家做法不太一样,我们希望能够更早地把第一款产品通过相对比较独特的方式带给大家。因为品牌早期时候,需要有自己理念的传达,对集度而言,是一个策划。我们是跟量产版一起推的,只不过量产版在广州车展会发布,限定版是在今天发布。

问:探月版整个自动驾驶体系真正落地,在普通量产版上能实现多少?

答:我们的智能化是全系标配,入门版就是标配全激光雷达。所以我们的思维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像有些友商说是做自动驾驶,但是入门版不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我们是全系标配,开箱即用。有一些基本的能力别人收费的,对我们来说是标配、免费的,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一定是领先别人的。

问:量产车交付的时间呢?

答:现在试制车来看,整体的匹配和质量都非常好,还要看整体每一个阶段造车的质量怎么样,按照我们的既定计划,明年Q3可以交付。

问:现在VP车已经下线,整个系统达到了什么阶段,接下来明年普通版都会交付,你们在产能规划上有没有跑通?

答:我们毕竟是一家刚成立的公司,还在努力做得更好,整体按照造车流程,而且软件做的比较早,从去年开始做第一版的应用软件集成,到整体软件内部的研发,按照进度来说,智舱、智驾,整体的软件大概是百分之七八十的状态,功能都是有的。我会比较挑剔,不完美的东西宁可不给大家看。因为我是技术出身,对这个东西比较看中,技术上要求比较高。但是我们绝对有信心。

我们VP车在杭州湾试制车间下线,大概下线之后1.5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开了。这在行业里面是非常惊人的。大部分的车把软件放进去之后,可能开都开不起来。我们的车子基本的功能都可以用。大家可以到行业里了解一下,这也是一种对软件能力的信心。关于产能,明后年的产能我们完全跑通了。

我们跟工厂提前一年——今年10月份已经把明年的整车订货量都定了下来。现在很多零部件都是要提前预定,要提前备货,大概是三个月的周期。目前整个产销渠道、零部件都跑通了。

目标:月销一万台

问:有没有长期的产品规划?

答:我们之前说每年发一款车,这个方向不会变。我们将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亮相第二款车的外观设计。

问:渠道采用直营还是直营加代理?

答:渠道早期还是直营为主,考虑到我们对品牌还是有要求,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得更好一些。

问:自动驾驶技术会保持怎样的迭代周期?

答:现在基本上是每周都在迭代。我们和百度是融合的团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早期就可以实现很多自动驾驶场景,我们集成了百度的能力,接下来随着产品交付,实现的场景会更多,后台很多算法我们都是共享的,我们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就是推动自动驾驶实现更高阶的能力。

问:到这个节点,你觉得压力有变小一点吗?

答:我的目标就是每个月能卖一万台,我跟所有的团队都讲,不是说车造出来就成功了。现在把车造出来真的不用担心,并不是说把车造出来就可以卖的。早期阶段也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一天到晚盯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前一阶段才几个人,所以有时候一个人就得干多个人的事情,最近一段逐渐好转,时间稍微充裕一点。现在各个阶段的关注点不一样,前一阶段对细节抓的非常细,现在更多在产品、技术上抓方向就行。现在更多抓在品牌、用户的服务体验,包括服务体系搭建、销售体系搭建,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重要的事情,到后面会越来越难。

问:为什么集度总部放在上海,有什么考虑?600天造车,公司是否也遭遇了非常多的困难?

答:上海主要是研发中心,这个布局还是跟各地人才分布有关系,像智能汽车很多做域控、整车的人才,上海更多一些,北京可能软件人才比较多一点,我们大部分软件团队都在北京,北京有七八百人。上海是一些行政职能,整车相关的研发、制造等等都在上海。车内智能硬件,包括一些芯片公司也在上海,这类人才在江浙沪比较集中一点,只是从公司发展怎么找到最适合的人才做汽车机器人这个目标思考这件事情。

问:什么时候IPO?

答:IPO现在不是我关注的重点,作为一个CEO,还是带领大家把月销一万台的事情实现,很多事情是因果关系,你能做到月销一万台还怕IPO不了吗。一万台都达不到肯定不能IPO,这是因果关系。很多事情做到了,好的结果就随之而来。

“真正的竞争刚开始”

问:集度对标的目标是不是特斯拉?

答:首先锚定一下,如果拿Model Y跟我们比,我们空间续航肯定比它好,内饰外饰肯定比它好。我们虽然做智能化,但本身车要做得好,这还是很重要的,要不然怎么跟别人竞争?接下来去公布量产车型售价时候,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大家得理解,对于0到1的企业,它在现阶段跟很多成熟企业的打法比还是有差别,因为需要及时留住用户,我们也会适当放一些提前量,因为我们有信心,这台车值得大家等待。

问:集度现在进入这个市场是不是太晚了,你怎么看待目前这个市场?

答:肯定是有点晚,不过我觉得是相对晚,毕竟电动汽车市场还有两个因素:第一,这还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并没有说没有空间了。燃油车是存量市场的竞争,电动车空间还是很大,对我们来说能不能赶上这一波的增长,这是更重要的。第二,前一波电动车已经把很多产品的基础拉得比较平。对我们来说,过去的电动车逐渐比较同质化,其实在智能方面,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对于集度来说,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也是集度相对比较擅长的。所以我们更多把产品的体验、竞争力放在“更智能化”上,不管是驾驶舱的体验还是功能,推给用户,希望用技术的方式改变这个行业,给用户不一样的体验。

我们在车里做了很多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但是这些东西背后,都是对软件非常高的要求。我们擅长的是什么?就是在软件和智能化上面有突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懂车。我们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最擅长的发挥好。

问:现在其他友商已经开始有城市域辅助驾驶落地,从量产的角度和从成本、规模、性能等角度,你们作为一个后来者,怎么跟他们去竞争?

答: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出来比较晚,确实没法现在给到大家一个完整的体验。不过,我们的起点不一样,别人可能是从L2开始往上迭代,我们可能很多技术能力是从Robotaxi接近L4起步做这个事情。大家如果上网去搜的话,我们去年才出来,目前城市域、高速域都跑出来,用了9个月的时间。

现阶段,第一,对技术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定会实现开箱即用,交付给用户的就可以使用。第二,怎么去做自动驾驶,靠说肯定不行,要靠后面逐渐把量产车推出来以后,让大家体验更好。我们也有一个计划,会逐步去开放一些自动驾驶的体验,争取在今年年内让大家开始体验我们的额自动驾驶。

问:明年售价8万-25万的新能源车是主流市场,特斯拉明年也要推平价车,你怎么看待明年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方向、趋势,集度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压力?

答:我还是觉得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市场,特斯拉想做的事情是很能理解的,我也想做,现在不能做。在20万以下去做电动汽车的竞争,不是集度的强项,那个性价比更高,比较在乎的是成本。我们现阶段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非常低成本的车。但是我觉得反倒是在偏中高端的智能车市场,特别是25万以上的智能车市场里面,我们是很有竞争力的。

早期的时候我们还是以树立品牌为主,大家看到我们车的定位,今天发布的是最高端的限量版。我们未来也是希望能够在相对比较中高端的市场去跟大家竞争,而且我们主打的是智能化为前提的车型。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