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近两周的大幅上涨显然是受到了多重乐观预期的推动。
一方面美国通胀出现见顶迹象,使得美联储的加息预期降温,美元指数从高点显著回落,提振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其中就包括铜。最快将于12月开始的加息放缓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美国经济过快陷入衰退的压力。
另外,中国近期调整了防疫政策,并对房地产行业量身定制了一套金融支持措施。虽然只是在政策转向的初步阶段,但随着政策底逐渐明朗,市场给予了非常积极的解读。
在上述两个预期转变的基础上,市场逐渐开始押注需求的复苏。与此同时,全球铜库存降至历史低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截至11月14日,伦敦铜库存量从今年5月的27万吨降至8.6万吨,上海期交所的铜库存为5万吨,两者合计无法满足全球约两天的需求量。
但现在说铜价就此重新开启了上行趋势还为时尚早。无论是怎么样的经济先行指标,现在都很难释放出乐观的信号。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即使美联储如市场预期那样放慢加息步伐,但紧缩政策在短期内不会结束,对实体经济的潜在冲击无法完全忽略。而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率和衰退预期甚至更高。IMF在10月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23年全球经济的增速预期下调至2.7%,半年前该预测值是3.6%。而10月份全球制造业PMI继续在收缩区域下跌。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 来源:tradingeconomics.com
从需求层面来看,铜的应用非常广泛,被大量用于电力电网、建筑、家电、交通、以及新能源等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刚刚出炉的金融16条或许能起到“保交楼”的作用,但很难立刻扭转不断下滑的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两者在10月分别下跌38%和53%)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铜在传统领域的需求恐怕将经历一段低迷时期,而这部分需求将逐渐被新能源领域所取代。
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 来源:MacroMicro
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的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电动汽车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每辆电动汽车的耗铜量是燃油车的4倍左右(约80kg),因此将成为铜的新的需求增长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从2021年的670万辆大幅增长至2030年的4780万辆。但至少现阶段,新能源车所带来的铜的需求增量占总需求的比例依然较低。
另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铜的需求量要比传统能源最高多出12倍。根据“铜业联盟”的分析,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对铜的需求可能超过300万吨/年。但是,在能源危机的阴影下,各国政府显然更关注如何度过眼前的难关,能源转型的这部分需求或将被暂时搁置,尤其是对欧洲国家来说。
供应层面,随着疫情影响的淡化,全球最大产铜国智利的产能在9月份已经从底部回升。俄乌冲突的降温也有助于产能提升和供应链的修复,供应端面临的压力预计将逐步释放。
技术面来说,铜价(COMEX)正在面对200天均线的考验,可能需要回踩3.71-3.78区域确认支撑后再寻找上行的机会。而伦敦铜(LME)的9-10月的现货溢价已经不复存在,3个月的合约价格目前高于现货价格,暗示短期供应压力下降。
COMEX铜12月合约价格 来源:TradingView, CME
短期来看,价格的下跌将会吸引交易商入市,而价格过快上涨又会刺激矿产公司增加增本开支加大供应从而缓和价格。预计在全球经济前景明朗之前,很难看到铜价开启明显的趋势行情。
不过,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使得“铜博士”的长期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S&P Global预估到2050年全球对铜的年需求量将达到5300万吨,这是2021年全球产量的两倍左右。
欲了解更多嘉盛汇评精彩文章,欢迎关注嘉盛集团官方微信jiashengjituan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匀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期货、期货期权、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黄金、白银现货交易不受《美国商品交易法案》的监管。差价合约(CFDs) 不对美国居民提供。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同时我们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要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有关 FOREX.com 或嘉盛集团请参考嘉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GAIN Capital Holdings Inc.) 以及旗下子公司相关信息。
*本文属于第三方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