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复合集流体概念股持续走强,宝明科技、元琛科技等涨停,万顺新材、信德新材等涨超10%。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宝明科技10月以来股价翻倍,同时还是今年A股涨幅最大的公司,年初至今涨幅达到382%。
催化上,重庆金美最近宣布已实现8微米复合铝箔产品量产,中信、广发证券等表示复合集流体正处爆发前夕,新进入者增多带来产业化密集布局趋势,2023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什么是复合集流体?
集流体是锂电池中汇集电流的结极或部件,通过将电池的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形成较大的电流输出,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与传统纯铜/铝不同,复合集流体是相对单一集流体而言的,以PET/PP等高分子材料作为基膜,通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在其双面堆积出的铜/铝寻电层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具备高安全性、高比能、长寿命、低成本等优势。
当前锂电池中,正极采用铝箔,负极采用铜箔;其中负极所采用的传统铜箔厚度通常为6um-12um,占电池质量比例约9%,占成本比例约8%-10%。而钠电池中,由于钠不会与铝发生反应,故正负极均采用铝箔。
以铜箔为例,相比传统铜箔,复合铜箔拥有如下优势:
1)高安全性。复合铜箔材料在受到穿刺时产生的毛刺尺寸小,并且因为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绝缘层会发生断路效应,可控制短路电流不增大,以有效控制电池热失控乃至爆炸起火。
2)高能量密度。复合铜箔中间层采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重量比纯金属铜箔降低50%-80%。同时复合铜箔厚度相比业内同行纯金属集流体减少25%-40%,电池能量密度实现提升5%-10%;
3)低成本。从原材料成本上看,传统铜箔由5%的纯铜组成,复合铜箔中间层为PET/PP膜,铜材使用量少,原材料成本低。
国信证券指出,考虑到铜材本身密度较大,并且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铜箔的轻薄化可有效降低电池质量和成本,为当前集流体创新研发的主流方向。
中信证券认为,复合集流体在电池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趋势下,未来有望逐步替代传统铜箔/铝箔。
以铝箔为例,据行业数据,每GWh锂电池正极需要电池铝箔约400-600吨,而钠离子电池由于正负极均采用铝箔,每GWh用电池铝箔达到约700-1000吨。
东北证券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领域高速增长的带动下,电池铝箔合计总需求预计在2024年达到68.5万吨,2021-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迎来高速增长期。
复合集流体正处量产前夕
据上证报中国证券网报道,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月召开发布会,宣布实现8微米复合铝箔产品量产,该复合铝箔产品主供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客户。
广发证券指出,金美新材从2015年开始研发复合集流体材料,于2022年率先启动规模化量产,目前量产产品可对标市场主流6-8μm传统箔,下一代量产复合集流体在市场上无对标产品,产品极轻量化趋势将进一步赋能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其认为,复合集流体正处量产前夕,后续新进入者增多,产业化密集布局趋势明显,未来随着设备迭代、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复合铜/铝箔降本空间巨大,2023年有望成为复合铜/铝箔的量产元年,渗透率跃升同时加剧量产良率与产品力竞争,高技术壁垒有望筑就集中化产业格局,设备厂商则有望率先受益产业化进程。
中信证券也表示,重庆金美最近宣布已实现8微米复合铝箔产品量产,总体看复合集流体产业链已经被激活,预计2023年有望成为复合集流体的量产元年,未来随着技术的逐步突破,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相关产业链及公司
国金证券指出,从产业链来看,复合集流体增量环节为:1)原材料PP、PET。2)复合集流体制备环节所需要的磁控溅射、水电镀设备。3)制造环节的复合集流体产品。4)电池组装环节的超声波辊焊。具体来看,
公司方面,国金证券表示,复合集流体放量确定性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均有望受益,可关注:超声波滚焊龙头骄成超声、电镀设备供应商东威科技、复合集流体推广公司宁德时代、膜材料端双星新材、制造端宝明科技等。
以下是相关公司及产业化进度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