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政策密集出台,“共享”会是储能低效的终极“解药”吗?丨见智研究

国内大储运行模式逐步理顺,利好储能运行效率和落地进程。

储能可以说是今年新能源赛道中最耀眼的存在,但是今年登台表演的主要还是欧洲的户储,而国内储能方面,一直在摸索试错中前进,临近年底,是光伏集中电站装机旺季,今天见智研究聊一聊国内储能的情况:

大储是国内重点,发展主要靠它

从储能全球格局看,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美国、中国和欧洲,美国是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储能市场,中美欧基本占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世界三极。其次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和美国大储较多,欧洲和中美都不一样,由于其能源结构的原因,主要是以户储为主,所以今年储能逆变器的公司有非常好的表现,主要是欧洲光储市场的爆发。

结构方面,中国的储能电源侧占40%;电网侧占35%左右,剩下越25%是在用户侧,且用户侧也是以工商业为主,户储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中国还是以大型储能为主的,也就是电源侧和电网侧储能,大容量储能用在用户侧的很少。我们还是以电源侧和电网侧为主,其中电源侧比例更大一些。

但中国目前的大储还是政策推动为主,包括地方政府强制要求强制配储;以及国家部门对十四五期间提出了新能源装机比例的刚性要求,这是驱动国内大储今年发展的底层逻辑。今年国内储能招标量,截止到10月份项目累计招标量超12GW,储能装机量有显著提升。

强制配储是“一刀切”吗?落地效果究竟如何

但目前国内储能发展落地仍然困难重重,因为商业模式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各省对储能的政策也是频繁推出,全国几乎所有省份均出台了“十四五”新型储能规划或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文件。大量政策密集推出,但实际执行起来可能比较尴尬,因为储能要涉及的主体太多,同时协调好电网、电源、用户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政策即使推动,但一旦落地面临的问题就极多。

见智研究复盘梳理了各省大致的储能政策导向(不完全统计):可以看出各省对风光配储的政策导向,从今年的政策看,基本上各省的配储比例平均要求在10%左右,区间在5%-20%波动。

(见智研究制图)

虽然说强制配储的政策推动了储能的装机发展,但强推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好,因为强制配储政策将新型储能的配置作为并网门槛,但是又对其真正运行效果缺乏监督,导致电源侧配储利用率低。此外“一刀切”的政策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因为用行政命令去推动配储,实际落地会发现组件价格也高,其他费用也高,也不盈利,终端配储积极性不强。而且伴随风电、光伏发电占比的不断提升,对政策制定符合现实发展的需求迫在眉睫。

共享储能会成为储能生态趋势吗?

共享储能也就是政策不断优化后推出来的。共享储能是独立储能的一种商业模式,可以理解成1对多的模式,也就是说你作为新能源业主,仍然要履行强配义务,但是你可以选择租用人家的储能电站,实际上就是节省了自行投资的大额开支,将大额支出转为小额资金,这对新能源投资商的内部收益率是有利的,利好新能源电站投资商,也利于配储目标的落地。

从国内各省的政策看,共享储能最早是在青海试点,现在山东、湖南、浙江、山西等多地已陆续把共享储能作为建设储能电站的重要方向了。

除了青海外,山东是国内最早探索共享储能的,也是目前共享储能试验的重点区域,目前山东的模式也在多省推广,共享储能的收入来源包括容量补贴、新能源支付租金、峰谷价差收入,内部收益率能保持在8%左右。

除了山东外,其他省份也不落后,山西的新能源比例在全国也很靠前,装机容量占35%左右,11月21日,山西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竞争性配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共安排风电、光伏保障性并网年度规模1000万千瓦,奖励规模146万千瓦;山西省此次发布的竞争性配置方案中,并不包含储能配置要求。和山东省共享储能收益模式不同,山西的收益来源主要是现货价差和一次调频服务。从政策可以看出,山东和山西的储能机制已经更为市场化。

见智研究认为,从各省密集出台的储能政策看,共享储能已经成为各省纷纷试点的新型储能模式,可以说给储能的落地利用率不佳的困局带来了曙光。但同样有一个风险点是其可复制性有多强的问题,且共享储能只适用在电源侧和电网侧,用户侧并不适用。但是见智研究认为,共享储能可能并不会是储能发展的终局,因为市场机制还会不段优化更经济更有效率的模式,但至少相对于一刀切政策推动而言,共享储能可以说是迈了非常好的一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