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022,医药板块的2023年将如何变化?
开源证券认为,医药板块受政策影响较大,在经历疫情扰动、集采降价等影响后,跌幅已经脱离基本面,有一大批优质企业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在行业的集体回暖下,医药消费和创新等细分赛道都将有望迎来复苏与增长,行业整体或将迎来“戴维斯双击”(在低市盈率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
1、展望2023:医药“慢牛”行情或将至
通过梳理历史上医药板块的走势,开源证券表示,医药板块近15年来在政策鼓励、产业优化的大背景下,共经历了三次牛市:
(牛市)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国企改革注入活力、人口老龄化、创新药械政策红利、行业供给侧改革等。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的市值占比从2008H1 的 4.53%提升至 2020H1 的 16.36%,2022H1 回落至 10.34%。
2020年以来,经历了疫情、集采等事件的影响,医药板块进入了一段下行期。开源证券指出,当前板块的跌幅已经脱离了基本面,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布局良机:
历史上,医药板块牛市启动时指数市盈率均在20倍左右,一般不超过30倍。截止2022年10月31日,板块市盈率已跌至22.73,处于历史上最“低估”状态,具备持续反弹逻辑。此外,每轮医药板块牛市的开启都伴随着较低的公募基金持仓占比。截止2022年半年报,医药板块公募持仓占比为10.34%,达近五年新低,上涨空间充足。
此外,随着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趋于精准防控,强调科学精准防控,提升科学化、精准化、人性化水平,统筹经济发展,开源证券认为将利好全产业链。
2. 医药消费复苏
开源证券表示,在板块整体的回暖下,医药消费部分,如中药、医疗服务、药店等细分赛道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首先,中药行业一直受益于国家支持,在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未来有望加速度过调整优化期:
中药作为我国特色药品种类,一直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中医药行业自 2019 年 10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后发展明显加速,2021 年 2 月发布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就“意见”中提到的发展方向予以落实、细化,后续政策就“意见”和“通知”中提到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细化,在研发、机构供给、人才供给、医保方面给予全方面支持。
其次,医疗服务方面,在精准防控的背景下,未来预期诊疗量将提升: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统计数据,2022 年 5 月全国医院诊疗人次同比增速有一定恢复,但未实现正增长,各医疗服务标的的经营情况也基本符合全国就诊人次的变化,形成 2022 上半年“高开低走”的业绩走势,由此,疫情是影响医疗机构经营情况的重要因素。
2022 年 11 月 11 日,国务院发布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减少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时间,取消次密接、中风险地区划定,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我们认为,随着防疫措施持续精准化,医院就诊受防控影响陆续降低,同时,随着不同临床严重程度的感染者就诊需求增加,预计医疗服务机构将迎来“就诊高峰”,业绩弹性大。
再者,药店方面,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行业毛利与净利均有所波动,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化,开源证券预计未来药店销售与客流量将恢复:
2022前三季度零售药店整体收入、利润增长稳健,疫情影响逐渐减小。收入增速整体高于利润增速,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2022 年加盟门店数量增长较快,批发业务相应占比提升。(2)2021 年新开店的亏损带来业绩压力。
在疫情再次反复的情况下,四类药亦不再实行一刀切下架措施,预计零售药店客流、销售受到的冲击或将减小。
从近几年毛利率、净利率变化趋势来看,2020 年由于疫情物资收入激增,整体毛利率呈下滑趋势,但在药店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水平实现提升。2021 年疫情物资销售占比逐渐回归正常水平,毛利率呈提升趋势。2022 年在疫情影响下,毛利率、净利率有所波动。
长期来看,在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处方药销售占比将不断提升,与之相伴的是药房毛利率的逐步下滑,但在药店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发展高毛利产品等措施下,净利率水平有望继续维持。
同时,开源证券也看好零售药店龙头的成长潜力:
零售药店集中度有较大提升空间。对比美国 CR3 80%和日本 CR10 70%,我国 CR10 仅为22%。据商务部发布的《2021 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截至 2021 年底,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为 57.69%,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药店连锁率持续提高:(1)政府监管趋严、带量采购情况下,中小药店议价能力弱,竞争加剧,单店增速甚至为负。(2)连锁龙头企业具有资金实力强、精细化管理和议价能力强的优势,在执业药师、资金、供应链资源方面领先于中小药店。
长期来看,中小药店生存环境受到挤压:(1)带量采购品种采购难度大;(2)生产的高毛利产品种类越来越少;(3)税收、药监管理越来越规范;(4)统筹资质难以获取。
“十四五”规划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提出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5-10 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 70%,药店龙头强者恒强。
医药创新:CXO红利期、创新药收获期、仿制药拐点期
创新和产业升级是行业内永恒的主题。开源证券表示,看好具有源头创新能力和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逐步进入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开拓成长空间。
CXO方面,开源证券认为,行业目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但公司经营基本面依然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股价充分回调:自2021年7月至今,CXO 主要标的股价已经充分回调,多数公司回调幅度超过50%,部分公司跌幅超过70%以上。
估值处于底部:回顾CXO标的的估值水平,当前位置多数公司动态PE处于40X以内,PEG小于1,估值分位在5%以内,估值调整充分。
业绩持续向上:回顾2017-2022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医药外包行业持续高景气:2021年CXO行业的总的营业收入为649亿元,同比增长40.18%,增速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前三季度整体营收增速同比增长 60.65%,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样达历史新高。
经营稳健,盈利能力稳定:回顾2017-2022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随着收入规模的提升,CXO行业的整体费用率稳步向下;盈利能力上,毛利率及扣非后净利率整体保持稳定,行业整体经营稳健。
2022Q3投融资同比继续下滑,环比下滑收窄:整体上,投融资数据同比继续大幅下滑,环比降幅收窄:2022Q3生物医药投融资继续下滑,全球下滑53.69%,中国下滑72.33%;环比上看,2022Q3生物医药投融资下滑收窄,全球下滑14.41%(前值21.73%),中国下滑4.03%(前值23.08%)。
估值处于历史底部:经过近 2 年的调整,CXO 板块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从经营上看各家公司整体依然稳健,2023 年业绩高增长的确定性强。
创新药方面,随着医保谈判常态化,推动了创新药销售放量,注册申报数量快速攀升,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
医保目录的动态化调整,缩短了创新药纳入医保所需的窗口期,创新药医保支付进程加速,也推动了创新药销售放量,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价格的大幅下降。
2021年共计对117个药品进行谈判,谈判成功94个,总体成功率80.34%;其中,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成功率78.82%,平均降价61.71%。目录外67个药品中有66个是五年内上市的,占比99%,其中27个创新药实现上市当年进入医保。基本实现了药品审评和医保审评的“无缝衔接”。
注册申报数量快速攀升,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近年国产 1 类新药的申请数量在逐年快速攀升,国产药申报数量与进口药已经拉开较大差距。2021 年国产新药和进口注册申报数量都显著增加,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国内陆续获批上市。
仿制药方面,开源证券认为,一方面过去几年我国仿制药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集采冲击边际减弱,部分药企有望迎来拐点:
2016 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标志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式启动。过去几年,我国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我国仿制药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高。
2018 年底“4+7 试点”第一次集采以来,截止到 2022 年全国第七批集采结束,集采中选品种累积达到 320 个。大量大品种,例如恩替卡韦、阿卡波糖、阿托伐他汀等,都经历了集采降价。对于大部分仿制药企业来说,集采的边际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此外,开源证券还提及,随着医疗新基建和技术迭代提速,集采政策理性成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医疗器械赛道有望迎来高增长:
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十四五期间内长期维持高位水平:“十四五”期间,医疗新基建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关注焦点,《“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强调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2022 年国内公共医疗预算、公立医院预算事业收入、医疗专项债、国内医疗卫生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等指标显著提升。医疗新基建投入有望在“十四五”期间维持高位水平,行业高景气持续。
财政贴息贷款预计释放数千亿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平台型医疗设备公司受益最大:9 月以来国常会及卫健委财政贴息贷款政策快速推进,涉及医疗设备更新贴息全国规模超 2000 亿元。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覆盖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覆盖方向和领域较为全面。
在技术迭代的持续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市场替代进口的潜力巨大: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高度重视未来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工信部等部委在《“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中指出要推动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行业较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市场不断涌现出具有竞争力的国产企业,预计国内产品将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加速实现国产化替代。
医疗器械板块近年来保持高研发投入:从研发投入来看,2021 年医疗器械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合计为 185 亿元,2014-2021 年复合增速为 47%。
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空间或将达数千亿: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8909亿元,同比增长16.47%,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3倍,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器械领域市场规模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从产品构成上看,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近年来占比逐年提升,至2021年约为50%。因此,国产替代空间将达到数千亿。
本文主要观点来源于开源证券研究报告《准备迎接医药板块戴维斯双击》,分析师蔡明子、余汝意、龙永茂(联系人),华尔街见闻有所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