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私募淡水泉迎来反转时刻?
中国股票市场曾经流行“淡水泉时刻”的说法,即淡水泉产品净值阶段性回撤超30%的时候,标志着市场底部的到来。
投资者等待了接近两年的时间,一直未能得到验证。
终于,在2022年末,淡水泉历经数次反弹踏空后,终于反超市场表现。
是什么原因,让淡水泉没有错过今年11月的市场大反弹?
踏空之后,迎来反弹
今年11月,A股市场迎来显著反弹,淡水泉大幅跑赢了市场平均上涨幅度。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淡水泉代表产品近一个月净值涨幅接近25个点(下图),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3.95%)和中证500指数(+6.63%)。实际上,淡水泉本次反弹略显“迟到”。
今年二季度,A股市场告别一季度超预期下跌,迎来一波反抽行情,然而淡水泉的产品跑输同期宽基指数十个点左右。
资事堂发现:淡水泉的跑输在2021年就开始出现。当时“抱团股”行情解崩后,市场迎来一波重挫,淡水泉的净值也是“每况愈下”。 (如上图)2021年全年,淡水泉代表产品净值跑输同期沪深300指和中证500指数。最为关键的是:一向擅长成长股挖掘的淡水泉,踏空了两波重要的新能源板块上涨,比如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的新能源板块行情。
成长策略调整?
淡水泉对持有人披露:截至11月末该机构的组合布局分为三条主线:
1.大消费资产(运动服饰、食品饮料、饲料养殖)
2.经济周期敏感型资产(消费建材、物流和银行)
3.产业周期复苏的行业龙头(电子板块)
可以看出,淡水泉重点布局的资产与过往成长风格有所不同,更多押注的逻辑是“经济复苏”。
此前,淡水泉对近期组合构建有如下解释:“看好优秀龙头公司在经济企稳复苏下的弹性。这类公司具有优异的抗风险能力,即便经济复苏过程可能出现波折,其下行风险已经很有限。”
其中,淡水泉对大消费资产有所布局,更曾在2020年一度尝试“右侧上车”消费股。
抬高消费股的同时,淡水泉对科技成长属性明显的技术硬件与设备相关标的,进行了减持。
淡水泉运作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技术硬件与设备是头号持仓行业,到了10月末持仓比例减半,并降至第四大持仓行业。
该私募8月月报曾提及:“对于一些在年内基本面拐点尚不够明确的标的进行了减持,同时增加了稳定成长确定性更强的食品饮料行业的配置。”
换言之,淡水泉的成长策略更看重“稳定”二字,与过往对中小市值的新兴成长股的投资有所“偏离”。
核心持仓“跑起来”
淡水泉的投资策略中,对高度看好的公司有如下持股特点:多只产品同时买入、利用市场恐慌情绪越跌越买。
实际上,近期市场反弹前夕(10月末)运输类股票位列淡水泉头号持仓。运输板块在12月初有显著的反弹。
此外,淡水泉对顺丰控股一度情有独钟。
自2021年二季度起,淡水泉的产品进入顺丰控股前十大股东,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都能看到淡水泉身影。顺丰控股股价于10月31日-12月9日涨幅超过16%,这期间正是淡水泉产品大幅上攻的阶段。
罕见抄底银行股
资事堂发现,今年三季度淡水泉的持仓组合出现银行股的踪影。
比如,今年8月末这家私募持有接近4个点的A股银行股。虽然持股比例“微不足道”,但与今年一季度末有所不同——当时并无银行股配置,对金融类机构配置仅有港股保险公司,持股占比不到两个点。
今年9月-10月,淡水泉持有的银行股持仓比例上升至7%,这期间银行板块持续在下跌,该机构有“越跌越买”的迹象。进入11月之后,银行板块告别10月末的阶段性低点,加入了低估值资产大反弹的行情,录得十个点的单月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股并不占据淡水泉持仓的核心位置,更多是放在大盘蓝筹的布局当中。
数年前,赵军对此曾指出:当重点关注的股票跌至较佳买入位置,可以用组合中低波动大盘蓝筹股票进行置换,即卖出大盘蓝筹股的资金抄底。
因此,淡水泉对反弹后的银行股如何进行后续操作,存在两种可能性:
1) 继续持有低估值金融资产,看好后续的股价上涨空间。
2)获利结后,将变相资金投向经济复苏主题的相关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