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明年货币政策力度不小于今年!专家:明年GDP增速至少6%,达到8%也不会很离谱

中国新闻网、环球网
疫情放开后,一起来看看有关明年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事情。

12月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2022—2023年中国经济年会”,和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2023环球时报年会上,与会专家就明年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相关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央行刘国强:明年货币政策力度不能小于今年,明年经济肯定比今年好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2月17日出席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22-2023经济年会”活动时表示,总的看,明年经济还会面临许多挑战,但肯定会比今年好,“非常的肯定”。谈及2023年货币政策时,刘国强表示,明年的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要够,结构要准”。

他表示,“总量要够”就是货币政策的力度不能小于今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除非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超出预期(这也是有可能的),到时候中央还会适时做出部署。“总量要够”既包括更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也包括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资金价格维持合理弹性、不大起大落。

“结构要准”就是要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继续落实好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效果好的可以酌情加力,对一些具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政策,要及时评估,可以按时有序退出,也可以根据需要延长,而且让别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接续。

刘国强表示,从当前情况看,一些需要进一步支持的领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房地产当前既是重点领域,也是薄弱环节,理应加大金融支持。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财政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

“房地产就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刘国强称,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克服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急需止跌。“房住不炒”的定位不能偏离,要以惠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魏建国:中国明年将以8%经济增速领跑全球,有三个理由支撑预测

“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快速发展,GDP增速将达到8%!”12月17日下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2023环球时报年会中,对于中国经济明年发展做出乐观判断。

魏建国表示,有三条理由支撑他的上述判断:第一,中国3年来抗击疫情的优势和潜力将在明年集中释放出来,其势锐不可当。中国强韧的生产链、供应链不仅抵御了新冠病毒的强大冲击,也击退美欧脱钩断链的重重阻挠,仅外贸一项中国2021年就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取得全球外贸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劳动力没有损失,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力还在,中国消费者的愿望和能力依旧存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和老百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的信心和力量还在,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第二,明年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实施的第一年,中国式现代化将迈出坚定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刚刚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拉开明年扩内需促消费的大项目,可以预见一个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将在明年快速形成,而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等,将对新消费格局的形成给予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第三,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促使中国营商环境取得新的飞跃,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将在明年初见成效。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有人判断外贸下行的预期比较大,魏建国不同意该观点,“我认为明年外贸依然会做出比今年更重要的贡献,外贸永远是整个战略的预备总队,哪里需要就会在哪里出现”。他表示,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在外贸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中国更应当未雨绸缪,尽快转向拉动消费,这是主动的应变,是一盘大棋。

魏建国表示,中国将出台更为优惠的营商环境,更多地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对待民企、外企的政策也将会在明年密集性出台。加之中国区域和双边自贸区的升级以及“一带一路”不断的扩容和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进一步推动,这些都将使中国成为疫情过后门户大开的首个全球大型经济体。魏建国认为,“中国经济明年将以8%领跑全球,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信心和希望”。

姚洋:明年中国经济至少能到6%的增速,达到8%也不会很离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12月17日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中表示,明年中国经济至少能够达到6%的增速,但需要注意经济可能会“稍微过热”。

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有多少?《日经亚洲》曾经预测中国GDP总量有望在2033年赶超美国,但它最新的估算称,中国经济永远不可能赶上美国。姚洋认为日媒的这一估算“过于悲观”。他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资本积累,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根据姚洋的测算,中国当前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4.7%-6.3%,取平均数是5.5%。

对于2022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姚洋表示,这一数字大概在3%-3.5%,距离潜在增长速度有两个百分点的差距。“如果明年政策全面放开,我认为,明年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必对此过分调控。”姚洋表示,明年经济可能会“稍微过热”,但只要做到稳中求进,就有希望把今年失去的两个百分点再追回来。他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达到8%也不会很离谱,“如果我们放开了让经济发展,6%的增速至少是有的”。

张军: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中表示,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

张军认为,过去十年,我国在经济政策总体上保持着限制和约束的态度,尤其在供给侧方面,对产能一直进行调控改革。张军说:“中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产能过剩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有能力应对和容忍通胀,我不认为经济增速高了一两个百分点就会对通胀造成很大压力。”

朱光耀:要高度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造成的冲击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2023环球时报年会中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称,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7%;世界银行预测的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只有1.9%,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都非常担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问题,如今年7月斯里兰卡爆发的经济危机。

但朱光耀认为,我们也必须要高度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造成的冲击,“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自身也有一个反噬作用,如果主要发达经济体爆发金融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很难预测的”。

国际货币基金总裁表示,2023年全球可能出现二战以后第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此,朱光耀表示,二战之后全球范围的首次金融危机,是1982年墨西哥债务违约导致的全球债务危机。第二次是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数据显示,1982年全球经济增长只有0.3%,2009年全球经济是-1.33%。如果第三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种最坏的情况出现,《世界银行发展报告》预判称,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0.5%。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朱光耀表示,要有底线思维、忧患意识。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二十大路线,始终把握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把发展作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朱光耀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在目前情况下迅速回到合理增长区间非常关键,“我们现在潜在的增长率在5%到6%之间,如果说低于5%,它不是我们潜在增长率的水平,而且也满足不了我们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

此外,朱光耀表示,创新驱动带动生产力水平的增长也极为重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应该在2%左右,使得中国整体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维持在5%到6%的水平。

本文综合自:中国新闻网环球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