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十大赛道

动力电池、储能、光伏、风电、高端制造等未来可期。

在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危机、疫情等因素的扰动下,A股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但煤炭板块逆势走出超级行情。进入2023年,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走弱的前景下,A股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届时哪些资产有望脱颖而出?

招商证券张夏分析师团队上周发布了《2023年十大产业趋势投资展望》报告,总结了明年产业趋势投资的两大逻辑:从热门赛道中寻找低渗透率产业,从二十大报告中寻找产业投资机会;并分别以绿色低碳、国产替代以及数字经济为主题预测了十大产业趋势。

绿色低碳

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碳中和路。其中,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并强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推进以电代煤”的发展方向。

这意味着,新能源仍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未来。招商证券指出,在2023年需要更多关注新能源中的低渗透率产业,尤其是技术进步,即将量产的细分产业,比如动力电池中的复合集流体,储能中的大储和类储,光伏电池中的钙钛矿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

趋势一:动力电池材料技术升级趋势延续。

招商证券认为,复合集流体在安全、性能和成本上有较大优化,有望对传统集流体形成部分替代。

目前由于复合集流体的制备工艺更复杂,设备成熟度不足导致生产良率较低,其综合成本要高于传统集流体。但若考虑工艺进步,大规模量产化,设备国产化后,良率、效率的大幅提升。理想状态下,复合铜箔成本有望比传统铜箔低20-30%,复合铝箔成本可能略高但安全性能优势可能会比较明显。

招商证券表示,目前复合集流体已经初步具备量产能力,随着下游电池和终端投入加大,2023年可能开始量产应用。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在2018-2019年之后的复合集流体相关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业内反馈,领跑电池企业可能已具备量产能力,而其余主流电池公司也多数希望在未来一年打通制备工艺、滚焊等关键设备问题。据公开信息,欧洲部分车企明年就可能开始装车应用。由于复合集流体的安全性优势、能量密度优势、低成本(量产后)优势,目前也吸引了多家消费数码电池、储能电池企业的积极尝试,并有可能在明年启动初步量产应用。

趋势二:大型储能、类储能将迎来爆发元年。

招商证券在报告中总结道,大型储能目前是国内储能主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进一步完善大储的商业模式,上游价格的回调也将推动储能成本大幅下降。

独立储能打破了原来电源、电网、用户侧等按并网点的分类标准和收益界限,是契合电网运行特征和实际需求的业务模式,也是政府鼓励的方向,增长可能更快,同时可能带动储能投资方由优先关注成本转向更加重视储能系统质量。

硅料单吨价格每回落1万,对应终端价格能够下降约2.5-3分/W,形成的一部分收益空间可能用于储能的配置。2023年碳酸锂、硅料、芯片等今年的紧供需情况有望缓和,储能系统的成本端有望下降。

另外,类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高效经济方式类,相比储能更具备成本优势,灵活性改造、燃气发电等类储能业务有望快速发展。

成本方面,灵活性改造在单台火电投资基础上的附加成本大部分在几千万上下,提升10-30%的灵活性调度空间,折算每千瓦投资额在500-1000元,燃气投资强度每千瓦在2000-3000元,且从能量角度看,边际成本仅为储煤、储气成本,远低于其他的储能方案,经济性更有优势。

2021年11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建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存量现役机组应改尽改,完成2亿kW改造,增加系统调节能力3000-4000万kW,实现机组灵活规模1.5亿kW,同时要求新建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改造。根据招商电新团队估算,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市场空间在500-800亿。

趋势三:光伏高效率路线具备更强的贝塔。

招商证券指出,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理论极限与实验室数据均高于晶硅电池,相比硅晶电池生产过程更具经济型,降本效用突出。

现阶段在多项顶层政策支持之下,钙钛矿单结电池百兆瓦级产线建设及规划数量明显增加,钙钛矿叠层电池现阶段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趋势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全面加速。

招商证券指出,当下碳酸锂价格维持高位,锂电成本大幅上涨,钠离子电池原材料优势凸显,相较于锂资源,钠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提炼简单。目前国内初创钠电企业及锂电企业均积极布局钠电池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钠电池等,产业化全面加速。

国产替代

二十大会议强调,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要加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建立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

在招商证券看来,这标志着未来一段时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思维将会宏观产业政策的方方面面,从政策、宏观层面思考未来五年的投资方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将是重要的线索之一。

趋势五:风电大型化趋势下,短板零部件领域将迎来爆发。

招商证券认为,近年来国内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风电机组大型化对风电主轴承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风电轴承是风机完全国产化的最后一环。

目前全球风电轴承市场长期被海外轴承厂商垄断,由于国内轴承行业与国际企业存在技术差距,中国需进口大量高端轴承。但随着国产轴承行业加快自主研发脚步,招商证券认为,洛轴等国产轴承厂商在逐渐填补国产大兆瓦主轴轴承的空白。

趋势六: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关键零部件替代进入关键阶段。

目前,中国高端数控机床的上游各功能部件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配套,多数功能部件被日本、德国、美国的公司垄断。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截至2018年仅为6%,国内供应主要依靠外购。

在德国、日本则牢牢占据工业机器人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国内机器人企业正在疯狂追赶。

2021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内的出货量市占率达32.8%,同比增长4.2%。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外资企业在生产、交货、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均受到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力降低,面对疫情带来的机遇,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强大的技术与服务能力,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国产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速,核心工控产品份额预计持续加速提升;另一方面,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发展势头良好。

零部件方面,目前中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

趋势七:国产卡脖子软件发展进入加速期。

在美国一家独大的基础软件领域,国产基础软件尤其是最薄弱的操作系统在国内已经有所突破,如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以及华为推出的欧拉、鸿蒙等。

在工业软件领域,欧美占据绝大部分江山,国内工业软件正在逐步兴起,但综合实力仍较弱。

不过,巨大的市场有望鞭策国产软件加快追赶步伐。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1974亿元,2012年-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速基本维持在10%以上,2020年为14.8%,大大领先全球增速(6.1%),发展潜力巨大。

数字经济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升至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对此,招商证券指出,数字经济方向需要重点关注当下政策重点扶持的车路协同和元宇宙两大产业趋势。

趋势八:车路协同将迎来爆发元年。

招商证券表示,车路协同是未来智能驾驶的主要发展方向,车路协同相比单车智能具备成本和实用双重优势。

从成本端来看,单车智能需要强大的车载芯片和软件,而车路协同的感知和算力主要在路端,同一套路侧设备可供多车持续使用,大幅降低成本。从实用性来看,单车智能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并且难以应对突发事件,相比之下,车路协同信息交互及判断关键目标状态的准确性更高,随着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车路协同有望替代单车智能成为自动驾驶的主要发展方向。

5G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渗透率是车路协同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已经行程完整的车路协同产业链,政策推动之下,中国的车路协同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亿欧智库预测,2030年中国车路协同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60亿元,2021-2030年CAGR有望达到27%。

趋势九:元宇宙应用将密集落地。

国内政策端助推元宇宙行业有序发展,整体政策兼顾监管与发展,地方政策聚焦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融合应用全方位构建元宇宙生态发展体系。

作为元宇宙硬件设备的基础设施,VR设备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入口,随着多项VR新品相继发布,硬件技术不断升级,催化元宇宙加速发展。

中药崛起

趋势十:中药配方颗粒板块将迎来戴维斯双击。

作为中药饮片的衍生品和创新,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方便卫生、分量明确、便于保存、不易变质等优势。

招商证券表示,虽然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一般高于中药饮片30%-40%,但其便携性使得消费者愿意为其付出一定溢价。另外,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出台拓宽了销售范围,中医医疗机构数量扩张提升了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公开透明,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有望提升,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2.18亿元,2021-2025年CAGR有望达到20.5%。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招商证券《2023年十大产业趋势投资展望》,原文作者:张夏、陈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