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板块股价持续回暖,香港保险指数从2022年10月末的低点8260点飙升至年末的12130点左右,涨幅近50%,保险行业成为资金争相布局的板块。
机构研报指出,近年来压制保险行业估值的因素正在逐步缓解,负债端和资产端都有望在2023年迎来修复,基本面的好转也将带动优质险企股价回温。作为新晋上市的险企,阳光保险的投资价值备受市场关注。
12月9日,阳光保险正式完成港交所上市,成为除众安在线这类纯互联网保险公司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阳光保险成功IPO的背后,是其常年来保持的高倍速成长速度。自2007年至2021年的14年期间,阳光保险保费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6%,而资产总额则从2007年底的111.46亿元扩张至2021年底的4416.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
保费规模突破千亿的同时,阳光保险也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2019年至2021年,阳光保险实现总收入分别达1008.37亿元、1150.59亿元和1199.69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0.86亿元、56.19元和58.83亿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曲线,与阳光保险“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息息相关。18年来,阳光保险长期保持的创业初心所孕育的阳光文化,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保险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业内看来,作为近年来保险行业鲜有诞生的IPO,阳光保险的上市也折射出资本市场对保险行业信心修复的趋势;愈来愈多的上市增资,将有助于提高险企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助推保险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胜于长跑”的保险白马
如今已实现港交所IPO的阳光保险,自2005年由财险业务起步、2008年组建集团并历经十余年发展至今,已是一家集寿险、财险等多种保险业务为一体、年收入站上千亿量级的险企巨擘。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实现收入分别达1199.69亿元、693.96亿元,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4.27%、13.07%。同期的总保费收入分别为1017.59亿元、629.52亿元,同比增长9.93%、14.31%。
从寿险、财险两项主赛道看,阳光保险旗下的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同样表现了增长惯性。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阳光人寿部分总收入分别达755.94亿元、490.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达4.82%、20.75%;阳光财险部分则分别实现总收入404.17亿元和202.32亿元。
早在集团组建之初,阳光保险还是一家保费仅有数十亿元的行业新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不但能够跻身行业中保费年收入的“千亿俱乐部”,更在竞争激烈的港股市场迈向上市融资,这一从“黑马”变“白马”的故事背后,是阳光保险企业价值观的长期发力使然。
2004年到2022年的18年期间,从阳光保险的发展历程上看,其秉承的独特的阳光文化,成为阳光保险发展壮大的重要助推力量。
公司高度强调“文化治司、文化强司”,将阳光文化渗透至公司各个方面。在公司开业前,一本由创业团队花了近四个月时间思考、讨论并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愿景指引意义和战略统摄价值的《阳光之道》就已印发至每位员工。其中,“价值”二字通篇出现了38次;在阳光保险的核心价值观“一个追求、两个根本、三个统一”中,两个根本即包括了创造价值;在经营原则中提出“阳光保险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价值为第一选择”。
对“价值”的追求也让阳光保险在更长周期下实现了行业内的脱颖而出。
在业绩发展上,阳光保险保费收入、资产总额在2007年至2021年的14年期间分别实现了高达26%、30%的年均复合增长。
价值指标同样靓眼,新业务价值方面, 阳光保险在一众险企负增长的疲弱态势下实现罕见的正增长;内含价值方面,阳光保险2021年同比增长15.5%,高于上市同业平均值,2022年上半年内含价值达到929亿元。
“金融行业更像是一场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重要的不是业绩一下暴增多少倍,而是长期且可持续的稳健增长。”华南一家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如此点评称,“不追求比对手快很多倍,但每年保持1%的卓越,积累10年就会超过10%;每个环节如果赢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形成巨大的优势。”
在许多看似需要价值追求且持续投入的领域,阳光保险都体现出了这种“长跑心态”——正如亟待长期投入的保险科技领域,阳光保险就在持续地保持发力与创新。
例如,被保险客户重点关注的理赔环节,阳光人寿就推出了“理赔智慧眼”服务,即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实现了智能识别、清晰度检测及智能校验等功能。在该技术的支持下,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提交理赔材料规范度的毫秒级识别,引导客户正确提交理赔材料,极大地提高了理赔效率。
再如,阳光财险打造了可实现远程视频查勘,并以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车险定损环节的“一键赔”工具;同时,还创新推出了基于AR智能定损技术的“闪赔宝”服务,实现了车险客户的全流程自助体验。
此外,阳光财险自2020年起还将传统车险定价模式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升级形成“车险智能生命表”管理体系。该模式建立了从人、从车、从行为大数据车险定价体系,支持“一人一车一价”,实现对每一台承保车辆进行单独的风险定价,提升了定价效率和准确性。
“保险科技需要长期且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还并不见得会对收入提升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通过科技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进而带动客户体验、价值的提升,显然对保险主业有更具长期意义的积累与铺垫。”
“阳光种种对长期主义的坚持本质上是对‘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坚守,企业的正确价值观绝非要从客户身上赚多少钱,而是为客户创造实打实的价值,如此拥有更具差异化的视野。”一位接近阳光保险人士称,“立足这一点,才能够让企业获得长久健康的发展。”
持续创新驱动成长
在阳光文化的引领下,对各项业务的创新,筑起了阳光保险更高的护城河。
例如,早在2011年,阳光保险就曾推出全球首款虚拟财产保险,开创了保险业在虚拟财产领域的先河;次年,阳光保险又在国内首次创造“直赔服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孕育之初就通过技术与产品的结合提高了用户的理赔体验,并获得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同步跟进。
类似的行业创新始终不断。2012年,阳光保险创立大病医保“襄阳模式”,并成为全国大病医保“八大模式”之一;而在距今不久的2021年,阳光人寿还在业内领先发布了新定义下的重疾保险产品计划。
阳光财险还是国内少数几家获批开设EA专属代理门店的公司。其以线上化、云平台为支持,实行扁平化管理和低成本运营,采用“平台+创业”机制,贴近客户,快速实现了销售服务网络延伸。截至2022年6月底,阳光EA门店数量达到2,083个。2019年-2021年,EA门店渠道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2.1亿元、19.0亿元和2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3%,成为财险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和价值渠道。
创业十余年来,阳光保险还一直以保险为触角,围绕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需求和痛点不断开展保险服务与产品的创新,并探索创造了包括“保险+医疗”“保险+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养老”及“保险+子女教育服务”在内更多的“保险+”模式。
“随着业内寿险产品的日趋丰富和保险消费者对综合服务需求的提高,保险权益背后必然会带来潜在的协同和品控等痛点。”一位关注医疗生态的险企人士对此指出,“传统的险企和医疗康养机构合作模式容易带来品控标准的不统一,如果一些医养、医疗机构在服务上不能满足保险客户的需求,那么反而容易对品牌带来反噬。”
“阳光保险围绕保险生态所涉及的医疗健康等产业进行布局,能够更有效率的实现产业链延展,提高保险用户体验,保证保险服务品质进而提高自身口碑,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医疗、医养生态的丰富化,也将对保险业务的竞争力带来反哺作用。”
引领险企证券化提速
阳光保险的成功上市,或将成为保险行业证券化提速的新标志。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众安在线2017年港股上市后,长达5年内再无险企实现港股上市,这意味着阳光保险已成为近5年来首家登陆港交所的内资保险公司。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上市在近年来资本市场中本不多见。根据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名单显示,截止2021年12月末,我国保险机构235家,包括财产险公司87家、寿险公司75家、资产管理公司33家、集团公司13家、养老险公司9家、再保险公司7家、健康险公司7家、其他机构3家(农村保险互助社)、1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在这235家保险公司中上市公司仅有10家,上市比例为4.3%。
但是其他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比例则较高。在银行业,大型国有银行6家,上市6家,上市比例100%;股份制银行12家,上市10家,上市比例83.3%;城市商业银行128家,上市29家,上市比例22.7%。证券业中,国内证券公司106家(证监会专项合并口径),其中直接上市公司42家,间接上市公司14家,未上市50家,上市比例52.8%。信托业中,信托公司共68家,其中直接上市3家,间接上市20家,未上市45家,上市比例33.8%。
在业内人士看来,阳光保险的上市对于行业信心的修复有着较为显著的提振作用。
“相比于成熟市场国家,保险行业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存在比较大的提升空间,但近年来由于监管政策、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原因,让保险行业的估值和资本运作受到一定影响。”北京一家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但此次年保费‘盘子’已达千亿级的阳光保险在市场化定价的港股市场成功IPO,说明市场对保险行业的信心和认同感在逐渐得到修复。”
而随着更多保险公司走进资本市场,市场对于保险行业的投资配置规模也有望得到提高。
“由于过去上市险企数量有限,所以配置盘对保险行业的配置也会相对谨慎,但随着越来越多保险公司的上市,对于配置盘能够起到更有效的风险分散效果,这也将间接为保险行业引入更多增量资金,提升行业整体的估值中枢。”北京一家私募机构投资经理也表示。
另一方面,伴随着以阳光保险为代表的险企上市,也将进一步对保险行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起到巩固作用。
“上市所带来的融资效果本身就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既有助于推动行业更有效率、更有保障的服务客户,也能够提高保险公司对抗金融风险、金融周期的能力,进而间接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上述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