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借壳上市港股的传闻有了最新进展。
1月12日周四,港股Apollo出行公告称,将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子公司,通过以每股0.55港元配发288亿股的方式进行结算。受此消息影响,APOLLO出行港股高开13.73%。
这一消息也被视为威马汽车旨在通过APOLLO出行完成借壳上市,这也令近期连番遭遇财务压力、宣布全体员工降薪的威马汽车再度吸引各方关注。
来源:公司公告
而此前在12月5日,APOLLO出行就曾发布公告称,集团目前拟收购一间从事智能电动车的公司,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虽然当时APOLLO出行并未透露目标公司名称,但不少业界人士已经分析表示,目标公司或为威马汽车。
而根据企查查,截至去年年初,威马汽车早已通过一系列换股方式获得Apollo出行28.51%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为其借壳上市铺平道路。
威马汽车之所以选择借壳上市,其中涉及多种原因。
首先,借壳上市的审查流程简单,上市时间短,对急于上市融资的威马汽车来说,不失为一个上佳选择。
另外,威马汽车自己的港交所IPO申请迟迟未有进展,也令其陷入相对被动的境况。公司于去年6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但截至目前,威马招股书状态未出现更新。按照港交所规定,如果企业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则招股书失效。
曾经创造单轮融资记录、在造车新势力里荣登单车销量冠军的威马汽车,为何急于寻求资本市场输血?除了前文提及的财务危机以及IPO计划搁浅之外,后续销量掉队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与造车新势力中的“蔚小理”相比,威马汽车在去年前11月的销量约为3.3万辆,但是后三家的累计销量均超过10万辆。
究其原因,有观点分析称,“打五折”的电池续航问题是威马汽车头号隐忧,并且由于创新性不够,导致威马汽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并不十分亮眼。
而这似乎也和威马汽车财务压力大、紧缩研发投入力度有分不开的关系。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营收的比重,从50.7%降至20.7%。相比之下,对比之下,2021年“蔚小理”三家的研发费用已分别达到45.92亿元、41.14亿元和32.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