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系入主38个月中策橡胶“压线”抢滩IPO:“上市-收购-再上市”循环术再上演

“巨星系”的造富神话

A股或将迎来轮胎“巨头”。

日前,作为境内轮胎业龙头的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策橡胶”)的上交所主板IPO已获证监会受理。

中策橡胶2021年销售规模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中位列首位,另据美国《轮胎商业》杂志统计,同年中策橡胶凭借2.55%的全球市场份额位列第8名。

2021年受橡胶价格波动影响,中策橡胶的净利润一度出现超3成的下滑——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5.07亿元、282.62亿元和306.0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8亿元、20.01亿元和13.86亿元,其中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0.74%。

中策橡胶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9.84亿股、募资70亿元,投向“年产6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绿色 5G数字工厂项目”、“年产2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线”、“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春秋厂区改扩建及仓储配套项目——全钢子午线轮胎车间Ⅴ建设项目”、“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高端绿色轮胎制造产业链提升改造”、“研发项目升级及信息化建设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申报前,作为实际控制人的仇建平、仇菲父女合计控制了中策橡胶46.95%股份。其中仇建平目前旗下已坐拥包括巨星科技(002444.SZ)、杭叉集团(603298.SH)、新柴股份(301032.SZ)三家上市公司的“巨星系”。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巨星系”的形成主要依靠仇建平及其控制的巨星科技等多家公司通过收购标的公司控制权并且快速助推后者上市的模式分享资本盛宴,且IPO申报的时间都刚好符合监管层要求。

而中策橡胶的IPO历程也基本上复制了此前杭叉集团、新柴股份的模式,即由巨星科技和杭叉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杭州中策海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策海潮”)于2019年完成对中策橡胶控制权的收购,并且在满足监管层对于实控人变更超过36个月的规定后就“火速”助推中策橡胶冲刺IPO。

净利润下滑超“红线”

中策橡胶旗下的产品涵盖可被应用于载重货车等车型的全钢胎、各类乘用车的半钢胎、各类机械设备的斜交胎、机动车的车胎。

全钢胎是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该产品创收159.10亿元,占比高达52.20%。但全钢胎当年的毛利率仅为14.28%,这与2019年、2020年分别高达18.32%、18.22%的毛利率相比有所下滑。

作为轮胎主要原材料的橡胶价格在2021年高位徘徊,显然让缺乏议价能力的中策橡胶受到冲击。

就在该年,中策橡胶的天然及合成橡胶合计在营业成本中占比可达到33.65%,天然及合成橡胶采购均价分别高达1.05万元/吨、1.21万元/吨,分别较2020年上涨了17.43%、32.03%。但当期的全钢胎销售价格仅为776.48元/条,较2020年仅上涨5.70%。

“因客户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对原材料价格的消化能力较差。”中策橡胶解释称:“公司价格调整未能完全覆盖单位成本增加的影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单位成本上升是全钢胎产品毛利率下滑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1年,中策橡胶同比增长仅为8.28%的营业收入未能追上同比增幅达12.77%的营业成本,最终导致当年净利润下滑幅度超过了3成。

这并非业内孤例。可比公司中的玲珑轮胎(601966.SH)、三角轮胎(601163.SH)、通用股份(601500.SH)、风神股份(600496.SH)2021年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分别达到64.48%、43.35%、87.24%和154.23%

根据《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企业若是过会后业绩下滑幅度达到30%但是未超过50%的,则需要提供下一年度的盈利预测报告等以此证明其经营业绩下滑趋势已扭转,不存在对持续盈利或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发行条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对于刚申报IPO的中策橡胶来说,其未来仍需证明业绩下滑只是短期现象,且并不会对可持续经营能力带来影响。

子公司的品牌之谜

虽然业绩出现下滑,但就中策橡胶全资子公司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下称“中策天津”)“豪言壮语”而言,其未来业绩仍足具规模。

“(未来三年)产值将从现在的(2022年)每年的3.5亿左右,提高到40亿左右。”中策天津的总经理王先宁2022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策天津的净利润仅有0.1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策天津2022年6月曾发布一则“打假声明”称,个别公司涉嫌冒用其所使用的“天力”轮胎品牌。

“中策天津与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混改后,‘天力’轮胎品牌商标现由中策天津公司使用。”中策天津指出:‘天力’品牌轮胎全部为线下销售,中国区唯一销售负责部门为中策橡胶(天津)有限公司销售部。”

蹊跷的是,打架所涉及的天力牌轮胎却并未出现在中策集团的招股书中。

信风(ID:TradeWind01)在天津国际联合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轮胎”)官网发现,国联轮胎的天力牌轮胎曾获得“天津国际知名品牌的称号”。这意味着,该品牌或属于国联轮胎。

但与之相反的是,中策橡胶一直把自主品牌作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轮胎行业,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中策橡胶称其朝阳牌全钢子午线轮胎已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朝阳”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或抢“年底”时点

作为“巨星系”的话事人,仇建平和仇菲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控制了中策橡胶46.95%的股份。

从时间点看,中策橡胶抢抓年底前这一时间窗口申报IPO似乎是有意而为。

IPO企业的财务有效期为“6+3”,即6个月的有效期,并且可以申请延长不超过3个月。对于以6月30日作为基准日且在2022年年底前申报IPO的中策橡胶来说,则其财务有效期最长至2023年3月,这意味着刚完成申报工作其就需要更新2022年的年报数据。

“一般选择6月30作为基准日并且在当年12月底申报的企业,相当于要完成三年一期的财务数据核查工作的同时还要马不停蹄更新年报数据。如果是12月31日作为基准日,一般是在6月底前申报IPO,申报的时候就是完整的3年数据,财务核查工作压力减轻。”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解释称:“所以一般在年底申报IPO的企业,很多都是时不我待,想要赶紧申报,或者业绩很好,无所谓财务核查的压力。”

过往业绩下行压力下,尽管要承担更多的财务工作,但中策橡胶仍然选择在这一时点申报,或可以一窥其“上市心切”。

中策橡胶此番申报IPO也是“压线”申报。原因在于中策橡胶并非仇建平“一手培育”至今,仇建平成为中策橡胶实控人时间约38个月,距离监管层要求主板IPO企业实控人变更超过36个月的规定仅相差2个月的时间。

多年之前,杭州国资委旗下的杭州橡胶总厂凭借25%的持股比例位居中策橡胶的第一大股东。

直到2019年10月,中策橡胶其他股东启动了对旗下股权的转让,在杭州国资放弃优先受让权的基础上,仇建平控制的中策海潮以57.98亿元的现金对价获得了中策橡胶46.95%的股份,一跃成为实际控制人。

以此计算,中策橡胶2019年10月的整体估值为123.50亿元。

若以23倍市盈率发行上限、截至2022年6月底14.05元的每股净资产估算,则中策橡胶的首发估值有望达到2543.19亿元,是此前易主时估值的20.59倍,这意味着巨星系三年多的短期入主或将收益颇丰。

巨星系“收购-上市”循环术

从股权结构上,中策海潮由“巨星系”旗下的杭叉集团、巨星科技两家上市公司所持股。其中,杭叉集团主营各类作业车辆,而巨星科技则从事手工具业务。

由于“巨星系”以2家上市公司作为出资主体发起对中策橡胶的联合收购,而该事件也一度引发交易所对有关业务是否具有协同性等要素的质疑。

“交易所非常质疑我们交易。我们也做了很多解释,告诉他们协同性在市场方面,比如手工具里机械修理工具和买轮胎是一起的。比如你把轮胎拆下来需要扳手,市场协同性很强。包括中国,包括美国,美国好多买我们工具的地方,汽车配件店都在卖工具,最后这个项目获得了审批。”仇建平指出。

事实上,交易所的质疑似乎指向了“巨星系”特有的上市、收购、再上市的“套娃式”运作模式,即先通过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收购标的公司控制权,在满足监管层关于实控人变更的要求后迅速助推该主体上市,此后再通过庞大的上市主体共同收购新公司股权,再次助推新公司上市,以此实现上市-收购-再上市的循环。

以“巨星系”旗下的杭叉集团为例,2011年1月巨星科技控股股东巨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巨星控股”)就曾通过收购杭叉集团控股股东杭叉控股的股权,进而间接控制杭叉集团,此后再由巨星科技受让巨星控股的部分股权。而在完成收购后的2014年,杭叉集团就递交了IPO申请,刚好满足了监管层对于实控人变更期限要求。

无独有偶,“巨星系”旗下的上市公司新柴股份2020年申报创业板IPO时距离其实控人变更为仇建平也仅有30个月,刚好符合创业板对于实控人变更超过24个月的规定。

近乎“如出一辙”的操作方式再次在中策橡胶上演,“巨星系”此番是否可以复制成功经验,收获“第四子”正在引来市场更多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