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年IPO“第一否”卓海科技意外铩羽 半导体再制造闯关科创两板阻力暗升

IC再制造的科创定位难题

作为2023年创业板首家上会被否的企业,无锡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海科技”)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对于卓海科技叩门A股失败的结局,不少业内人士深感意外。

自2022年6月递交IPO申请后,卓海科技经历了两轮问询就获得上会,其在行业分类、基本面表现等方面都有冲刺创业板的潜力。

经营模式上,卓海科技主要通过修复被外国厂商淘汰的半导体前道量检测设备以此实现二次利用并获利。作为晶圆加工环节的重要生产设备,前道量检测设备可用于测量、缺陷检测等场景。

2019年至2021年,卓海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1亿元、0.75亿元和1.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3亿元、0.28亿元和0.76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高达71.97%、63.33%、63.07%。

但卓海科技还是被创业板上市委以板块定位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存疑为由按下了否决键。

“发行人未能结合行业情况充分说明其‘三创四新’特征,不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对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解释不充分。”创业板上市委如此解释否决缘由。

这一失败结局也让部分市场人士感到阵阵寒意。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部分与卓海科技从事相似业务的企业也有计划冲刺A股IPO,但如今却因前者告败正萌生退意。

意外铩羽内情揭底

作为晶圆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前道量检测设备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测量设备和检测设备,二者分别用于量化薄膜厚度等物理参数测量和用于缺陷识别检测。

在经营方式上,卓海科技从境外企业处采购由于陈旧、老化等原因成为退役的前道量检测设备作为原材料,并将其修复后再次出售,类似“二手翻新”。目前其产品已覆盖3至12英寸晶圆产线,最高可支持28nm制程,客户涵盖士兰微(600460.SH)、华虹半导体(1347.HK)等知名企业。

卓海科技报告期内保持着高速增长的业绩,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0.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也从0.13亿元增长至0.76亿元,二者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18.31%、139.04%。

这一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卓海科技据在手订单预计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2.90亿元至3.32亿元,同比增长区间为48%-70%,同期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至1.28亿元,同比增幅区间为41%-69%。

卓海科技2021年综合合毛利率高达63.07%,略低于包括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飞测”)等在内的3家可比公司2.55个百分点。

但相比中科飞测已于2022年7月递交科创板注册材料的IPO进展而言,同样拥有良好基本面等优势的卓海科技却并没有那么幸运。

在经历深交所的两轮问询后,卓海科技最终遭遇了创业板上市委的直接否决。

“除夕前一天出被否决结果时,我们自己也很意外,没想到会被否。企业今年(2022年)业绩不错,而且还有大量的在手订单,毛利率表现也还可以,这个二手翻新的模式在钢铁化工等行业都存在,半导体行业照理说应该更受认可,实在是不理解怎么就被否了。”据一位接近该项目的人士表示。

而深交所则将卓海科技遭否的缘由指向了创业板定位和可持续经营能力问题。

“发行人未能结合行业情况充分说明其‘三创四新’特征,不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对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解释不充分。”创业板上市委如此解释否决缘由。

据审议意见总结,深交所认为卓海科技的核心技术在于其具备退役前道量检测设备的修复能力,而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对其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构成了潜在考验。

“发行人核心技术主要是设备修复的技术提升,更多来自日常生产过程中经验和修复技术的持续积累。”审议意见指出:“请发行人结合技术水平、技术路线、研发投入、专利成果及与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区别等,进一步说明发行人是否具备技术先进性及创新性,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该问题早已经出现在卓海科技问询环节,彼时卓海科技解释称前道量检测设备的修复颇为复杂,其需要掌握各类设备的工作机理等。

例如卓海科技称:“公司结合在固态激光、光谱检测、精密运算、信号收集及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实践,搭建多波段模拟光路平台、异常光路快速分析溯源平台、高效模拟信号传输检测平台、高精度数据监测及校验平台等,形成了精准的故障诊断能力。”

然而遇阻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报告期内卓海科技所修复的设备均源自境外厂商,仍然呈现较强的对外依赖性。

例如2021年前五大供应商均为境外半导体企业,包括美国二手制造设备交易平台MOOV TECHNOLOGIES INC.、Inter Semi Corp.,Ltd等,同期卓海科技对这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高达1.37亿元,占比为57.45%。

“发行人采购的退役前道量检测设备主要进口于韩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审议意见指出:“请发行人结合上述国家和地区退役设备出口的管制政策,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政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等,说明经营环境是否存在对发行人持续经营有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卓海科技在申报材料中也承认,近年来相关国家出台限制我国半导体的政策对其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同时指出这并未对生产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目前退役设备采购仍平稳、正常开展,国际产业政策、产业联盟的变化对发行人采购退役设备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卓海科技表示。

IC再制造IPO或遇严冬

业内人士对于卓海科技被否的缘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二手回收废旧塑料、废钢废铁的企业都有,为什么电子产品就不行呢,还是具有较大缺口的半导体设备业,确实不理解。”一位上海的资深保代指出。

国产半导体设备确实存在劣势。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统计,国产半导体设备2020年销售额约为213亿元,在中国大陆和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仅为17.3%、5.2%。此外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在前道量检测设备的国产化取得进展,例如中科飞测于2020年5月推出的首套套刻精度测量修复设备目前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   

在该背景下,修复国外淘汰设备获利的半导体再制造商似乎也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例如“号称”在生产线上主要采用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燕东微(688172.SH)其实也是卓海科技的终端客户。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卓海科技通过涌淳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向燕东微销售其所修复的前道量检测设备。

“半导体设备的价值都比较高,前道量检测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中的价值量大概是一成,但长期被包括KLA、AMAT等在内的国外厂商垄断。而且半导体设备对于晶圆代工厂等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这也是部分代工厂产线开启初期毛利率可能是负值的原因。”一位江苏的半导体行业人士指出:“既然发行人的产品已经被大厂使用,那说明非常认可它的修复技术。因为对于晶圆代工厂来说产线一旦开启,就不能停下来,不然每一分钟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上市委的审议意见不无道理。

一方面,目前包括《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多政策都对半导体行业国产化给予了支持。

“国内目前能研究开发出用于半导体行业的量测设备的企业,做出来的设备确实和国外存在差距,而且都还没有真正实现大批量出货,核心零部件还在别人手里,目前大方向就是要鼓励创新。”北京一位关注半导体行业的咨询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一直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出台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对于依赖国外厂商所提供淘汰设备的卓海科技来说或许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卓海科技IPO首战告败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于此类项目A股IPO前景的担忧。

“卓海是第一家以半导体设备再制造企业身份去报会的,大家都在看它能不能过,我们目前接触的一家和卓海同行业的企业已经不打算定义为再制造去申报IPO了。”一位上海的投行人士指出。

“我们本来准备要投一个类似的项目,现在也在观望。”一位南方的私募股权投资人士指出。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近期中信证券(600030.SH)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投了同样从事半导体设备再制造的吉姆西半导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且后者已经吸引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电科(南京)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家机构投资者,该股权结构也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其或考虑冲击IPO。

也有投行人士认为,卓海科技的此番败北并不意味着半导体设备再制造企业A股IPO之路的终局。

“现在主要问题应该是创业板定位,所以这类企业再冲刺创业板也没太大意义了,科创板估计也不太行。如果业绩情况稳定的话,或许可以尝试主板。”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指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