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工智能催化,智能制造背后还有这些大逻辑

1月31日,智能制造&机器人概念多股大涨,达意隆3连板,智能自控海得控制赛为智能2连板,新时达泰禾智能等涨停。

消息面上,据界面新闻1月30日报道,国资委办公厅、工信部近日印发2022年度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方向和推进机构名单,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RV减速机、轨道交通高性能控制芯片、高档数控系统等。

之前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

此外,人工智能AIGC概念火爆,对智能制造也有带动。

顶层文件有哪些亮点?

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文件主要内容&亮点包括:

1)明确总体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特种机器人领域:在能源领域,推广机器人在风电场、光伏电站、水电站、核电站、油气管网、枢纽变电站、重要换流站、主干电网、重要输电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场景应用。在建筑领域,推动机器人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以及建筑安全监测、安防巡检、高层建筑清洁等运维环节的创新应用。

服务机器人领域:在医疗领域,推动机器人在医院康复、远程医疗、卫生防疫等场景应用。在养老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辅助等新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

2)聚焦10大重点应用领域。重点应用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

3)提出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强化“机器人+”应用组织保障。应用基础支撑能力增强方面,将鼓励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构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

国金证券认为,“机器人+”的方案将推动机器人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加速渗透,有望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繁荣。

四大因素叠加,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高速发展新阶段

申万宏源研报,政策推动机器人应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疫情后制造业用工急迫+通用设备行业复苏四大因素叠加,工业机器人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1)政策引导“十四五”期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行业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按方案到2025密度翻倍测算,预计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约492台/万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4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75亿美元、49亿美元、18亿美元,分别占比2021年市场规模的53%、35%、13%。电子学会预计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251亿美元,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约21%。

2)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未来随着人口数量下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部分岗位劳动力或出现短缺,制造业企业需提前进行自动化与智能化布局,加大对工业机器人与专用自动化设备的采购。

3)疫情后制造业用工急迫:后疫情时代,制造业企业用工受到较大冲击,自动化升级改造意愿大大增强,对机器人的接受度提高。

4)通用设备行业有望迎来复苏:国内机床、机器人等通用目前已处于周期底部位置,随着疫情放开后终端需求复苏,工业企业投资信心得以提振,有望迎来周期拐点向上。

中信证券也认为,在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人口总量减少、政策大力度支持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机器换人趋势将提速,未来3年机器人行业将整体迎来高景气周期。

哪些细分有望受益?

申万宏源表示,核心零部件具有通用性,且技术壁垒较高,有望充分受益。不论是工业、服务还是特种机器人,类似于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均为感知、决策和执行,相关核心零部件技术具有通用性。其中感知层包括机器视觉、力矩传感器等,决策层包括控制器、控制系统等,执行层驱动器、电机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正在逐步完成国产化0-1的过程,在行业爆发的机遇期有望实现1-10的快速增长。

国金证券也指出,以传统工业机器人为例,核心零部件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70%以上的成本,因而机器人上游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中信证券指出,

1)工业机器人:预计行业将在2023二季度之后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依靠产品力提升和对新兴下游领域的开发,行业份额持续提升。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减速器国产替代趋势明确。除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外,AGV/AMR,智能分拣机、配送机器人领域都将受益于疫后物流板块的复苏趋势。

2)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行业今年将受益于国内消费复苏趋势。随着更有性价比的基站类扫地机器人的推出,预计行业销量将重回增长趋势。此外,割草机器人等新兴服务机器人品类,今年有望迎来放量。

3)特种机器人:核工业由于行业特殊性,对机器换人有明确需求,中信表示看好该领域未来三年的景气度,电网机器人领域在疫情影响消除后,预计将重回增长趋势。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