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亿!碧桂园连收开年红包

房企境外债借新还旧重启?

作者 | 周智宇

在被莫斌视为行业转折关键一年的2023,一开年,碧桂园便接连收到了开工利是。

1月3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息显示,碧桂园一笔20亿中票状态已变更为“完整注册”。也就是说,碧桂园近期可以择机发债,补充流动性。

有意思的是,在具体用途上,碧桂园的这笔中票除了用于项目建设,还可以用于偿还境外美元债。显然,除了保交付,保持其在美元债市场的信用,也是碧桂园一直努力的方向。

无独有偶,在1月26日,碧桂园公告称,与民生银行香港分行签订融资协议,获得为期三年、最高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约3.38亿元)定期贷款融资。贷款可用于包括未偿还债务再融资等用途。短短一周,碧桂园便收到了23亿元的大红包。

尽管碧桂园未在公告中指明前述银行融资细节,不过有熟悉碧桂园的人士认为,这是碧桂园通过内保外贷,从民生银行获得的境外融资。

一个月前,碧桂园也获得过一笔内保外贷融资。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五家境外机构在去年12月26日,组团为碧桂园提供了金额2.8亿美元、期限3年的银团贷款,用途则是偿还碧桂园的境外贷款。

所谓“内保外贷”,简单地说是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的附属公司或参股企业提供担保,境外银行则根据保函,向前述企业的境外公司提供贷款。

这对修复房企美元债市场的信用意义重大。“内保外贷”业务的推出,在现阶段是为了帮助优质房企偿还境外债,避免出现信用风险;接下来,则是要帮助这些房企修复信用,以重启房企美元债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也发文称,内保外贷通过跨境增信的方式,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支持优质房企实现海外融资“借新还旧”,向市场传递强烈的正面信号,对于改善优质房企境外融资环境有重要作用。

并且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强调,接下来还会推动内保外贷业务进一步扩容,指导辖区内更多银行机构围绕内保外贷业务与广东省多家房企建立合作。

虽说目前得到“内保外贷”的房企无论是从单笔贷款的金额,或得到支持的房企数量来说,还只是少数。不过从此前政策对房企境内发债的支持力度来看,接下来房企在“内保外贷”上得到的支持也会不断增强,最终也能够再度激活沉寂已久的美元债市场。

碧桂园则成为了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下,率先获得支持的一批房企之一。

在包括金融支持房地产“十六条”在内的政策组合拳出炉后,投资者对碧桂园的信心也逐渐回来了。曾经满目疮痍的美元债市场里,碧桂园近2-3年到期的美元债票面价已陆续回到了80美分左右。

这与一年前频频被空头盯上,美元债票面价被抛售至仅几美分,市场担心它会成为“下一个恒大”的场景截然不同。

无论是去年下半年114亿港元配售募资,还是管理层回购债券,或是控股股东杨惠妍向碧桂园提供50.55亿元无息贷款,都是杨氏家族和碧桂园管理层们希望稳住基本盘、稳住资本市场作出的努力。所幸的是,这些努力没有白费,来自政策支持以及实际的融资落地,让碧桂园先“上岸了”。

中信证券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产业首席分析师陈聪认为,2023年是景气复苏的一年,楼市复苏的苗头已经出现。随着多个政策累积,最终能推动市场走出谷底,优化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表。

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信心修复后,沿着销售回归、企业基本面改善的路子,碧桂园整体经营逐渐走回正轨。甚至等到市场平稳,碧桂园还有望重新恢复投资级评级。

在公司内部会议上,碧桂园管理层也提出2023年是行业转折变局的重要一年,要打响公司的“翻身之战”。

甚至莫斌在近期还畅想未来,称在做好主营地产业务,尤其是在保交楼、 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碧桂园也在积极谋划高科技转型升级。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则认为,碧桂园在科技建造上,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

俨然间,经历了一轮周期洗礼,碧桂园等房企也逐渐缓过劲来,为接下来的发展谋篇布局了。只不过在下一个春天里,大家都打算换个活法,或是城市运营商,或是科技建造公司,那个大佬频出的地产江湖,已然远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