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继续放慢加息!美联储暗示还要加息,但承认通胀有所缓和

宣布加息25个基点时,美联储的利率指引称,判断未来加息程度时要考虑到加息影响的滞后性等一系列因素。上次声明称,判断未来加息速度时要考虑到滞后性等因素。本次声明的另一大差别是,称通胀已一定程度上缓和,但仍高企,上次只是重申通胀仍高。评论称,紧缩周期可能接近尾声。

如市场所料,美联储进一步放缓加息。本周会后联储暗示要继续加息,不过,在表述通胀问题时做出调整。虽然仍认为通胀偏高,但联储承认通胀有所缓和。

而且,本次利率指引中将货币政策的滞后性等影响因素与判断未来加息的空间、而不是加息的速度挂钩。媒体由此认为,这些变动的迹象显示,紧缩周期可能接近尾声。美联储决策者对物价压力已经见顶越来越有信心。

全体决策者一致支持 连续两次会议放慢加息 去年3月以来首次加息25个基点

美东时间2月1日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会后宣布,将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4.25%至4.50%上调到4.50%至4.75%,加息幅度25个基点。和去年7月以来的前四次会议一样,本次加息决策得到FOMC投票委员全票赞成。

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二次放慢加息步伐,也是自去年3月以来首度一次加息仅25个基点。去年12月,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速度,将加息幅度从75个基点放缓至50个基点。自6月到11月,联储已连续四次会议每次都决定加息75个基点、保持着199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次加息幅度。

本次美联储的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12月FOMC会后的记者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需要保持紧缩,说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联储不会降息,又说联储强烈考虑下次加息幅度进一步放缓到25个基点。本周二公布四季度美国劳动力成本增长环比放缓后,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资深美联储报道记者Timiraos发文称,美联储处于再次放慢加息的正轨,并且今年春季暂停加息的可能性增加。

重申适合继续加息 利率指引变动:判断未来加息程度时要考虑到加息影响滞后性

利率指引方面,本次会后的决议声明调整了去年11月会议声明的新增表述。

声明先是继续承认了加息的影响有滞后性,重申FOMC“委员会预期,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立场有足够的限制性,让通胀能随着时间推移回落到2%,(政策利率的)目标区间持续上升是适宜的”。而后,声明并未像11月和12月那样,说“为判断未来目标区间上升的速度”而要考虑到加息滞后性等一系列因素,而是说:

“为了判断未来目标区间上升的程度,委员会将考虑到,货币政策的累积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胀的滞后性,以及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

同时,本次声明继续重申了去年6月声明新增的这句话:

“(FOMC)委员会强烈承诺,将让通胀率回落至2%这一目标。

相比上次声明一大差别:称通胀已一定程度上缓和,但仍高企

相比去年12月的上次会后声明,本次声明的另一大变动体现在对通胀的表述。

上周末,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Nick Timiraos撰文称,美联储可能本周决定加息25个基点,但火热就业恐再度加剧通胀的担忧。在本周三的会后声明中,美联储对通胀的评价有所改动。

在评价经济时,本次声明继续重申去年9月声明所说的“最近指标显示支出和增长温和增长”,继续重申去年6月声明所说的“近几个月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低位”,但并未继续重申3月声明对通胀的评价——“通胀依然高企,体现了新冠疫情、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更大范围价格压力相关的供需失衡”,而是删掉了这句话,改称为:

通胀已经一定程度上缓和,但仍然高企”。

改称俄乌冲突在助长全球不确定性 重申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本次会议声明继续重申去年3月声明首次提到的俄乌冲突的影响表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但并未重申去年12月上次声明的说辞——俄乌冲突“相关事件正在助长通胀的上行压力,并正在对全球经济活动施压”,而是改称:

俄乌冲突“在助长本已很高的全球不确定性”。

紧接着上面那句俄乌冲突影响后,本次声明再次重申了去年5月声明追加的那句FOMC“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政策立场考虑因素中删除公共卫生数据 缩表按此前计划进行

本次声明中,美联储继续重申,准备着若有风险阻碍达成FOMC的目标就调整货币政策,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要考虑广泛的信息,其中包括劳动力市场环境、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金融和国际形势变化,但删除了此前提到其中包括的“公共卫生数据”。

去年5月美联储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的路线,从6月1日起减少债券持仓,最初每月最多减少300亿美元美国国债、175亿美元机构抵押支持证券(MBS),三个月后月度减持最高规模提升一倍。

和前五次会议一样,本次会议的声明未重申上述路线,而是说,将继续按此前公布的缩表路线减持国债、机构债和机构MBS。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