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快!ChatGPT用户破亿后,又有一个大动作,港股巨头也涨破四千亿

国盛证券分析称,To B仍是AIGC的主要商业模式

根据瑞银在周三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爆红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在今年1月份预计达到了1亿,这距离它推出只有2个月时间,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作为对比,TikTok从推出到用户达到1亿用了大约9个月的时间,而Meta的Instagram用了大约2.5年。

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球每天约有1300万独立访问者使用ChatGPT,是12月份的两倍多,而爆炸性的增量也给该公司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

开始尝试付费商业化

随着用户数的急速增加,ChatGPT母公司openAI也开始商业化尝试。

OpenAI在周三宣布,新的订阅服务名为ChatGPT Plus,每月收费20美元。ChatGPT Plus订阅用户将获得全天候服务,并在高峰时段享有优先访问。用户还可提前使用新功能及改进功能,应用的响应时间也更快。

OpenAI在声明中表示,ChatGPT Plus将在未来几周率先在美国推出,之后尽快推行至其他国家。公司表示,有兴趣的用户可以注册ChatGPT Plus的等待名单,未来几周会发出邀请。

公司还表示,将继续提供ChatGPT免费服务,但其会在高峰时段限制对用户的服务。

对此,国盛证券在此前研报分析称To B仍是AIGC的主要商业模式。虽然AIGC使C端用户以较低的门槛使用AI生成内容,但就目前来看,to B仍然是核心商业模式,其需求和付费意愿是较为稳定的,因为:对于B端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如用AIGC抓取信息后根据已有模板完成新闻或一些产品的测评;能够填补原本很难完成的需求鸿沟。

面向C端的AIGC,则以SaaS订阅为主。随着AI模型与算力的发展突破了可用的临界点,AIGC对个体的赋能也不容忽视,且将以SaaS订阅为主。

第一是作为效率工具,AIGC产品能够在信息获取、格式整理和工作流等各个流程提高个人用户的效率;第二是作为创作工具,像剪辑、修图软件一样,AIGC能够大幅度降低大众用户的创作门槛。效率工具例如Notion发布的NotionAI,尤其值得关注AI模型作为基础设施集成到已有的工作流中。

市场空间方面,Gartner预计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10%。根据《Generative AI:A Creative New World》的分析,AIGC有潜力产生数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而国泰君安表示,未来五年或将有10%-30%的图片内容由AI参与生成,相应或将有600亿以上的市场规模。

巨头加码,百度两日涨超16%

另一方面,行业龙头也纷纷在该领域进行加码,近期谷歌在测试一款暂定名为“学徒巴德”的AI聊天机器人;此外Buzzfeed和亚马逊也在探索ChatGPT应用场景。

国内方面,百度也计划在2023年3月推出与OpenAI的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服务,最初版本将嵌入其搜索服务中。

摩根士丹利认为,百度推出中国版ChatGPT将展示公司的人工智能研发能力,减少潜在的研发中断风险。同时,这又与公司的云业务战略方针步伐相同,可达到云业务中长期增长,并领跑行业。

另据慧博调研显示,与市场上其他AIGC相关标的而言,百度明显具备较强的AIGC技术实力和商业化基础,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百度具有全栈布局AI技术,具备坚实技术底座。AI的三要素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百度在这三项上拥有领先优势,且百度在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进行全方位布局:

其二:百度商业化基础完善,在AIGC商业落地的过程中,也需要商业环境的支持,公司有6.5亿MAU的百度APP、4.9亿MAU的百度地图,且在搜素信息流广告方面商业化成熟,这有望持续为AI商业化、创新应用提供流量支持、实践环境和商业化土壤。

举例来看,目前的落地情况而言,百度已经在移动生态业务中引入AIGC业务,自动生成内容来丰富搜素和信息流的生态,长期来看有望在要求一定内容质量的情况下降低公司的内容生产成本。

行情方面,截至发稿,港股百度涨逾6%,股价报153.8港元/股,刷新近7个月新高,近两日累计涨幅超16%,总市值超四千亿港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