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春季“抢人大战”:留用编制更多、考察期更短,人均薪酬更高,私募大鳄也来参与

“捡漏”良机,不容错过

秋季招聘历来是金融机构的校招重头戏,但由于去年全年行业景气不佳,不少公司的招聘火力并未全开。

而在今年春季,不少基金公司纷纷推出春季招聘岗位,补强人才团队。

从今年春季势头看,不少大中型公司都推出了春季校招机会,给出了从投研、销售、运营到实习生等各级岗位,不少投资大腕也在找行业研究助理。

这让今年的校园“春招”变的含金量十足!

春招“考察期”更短

随着市场回暖,不少基金公司陆续披露春季校招计划,大举引进人才。

其中,天弘基金春季校招已经启动。校招岗位包括了5个投研类职位、1个运营类岗位和1个技术类岗位,都是比较吸引人的岗位。

投研大类中,天弘同时开启债券交易员、行业研究员(混合资产部)、行业研究员(股票投资研究部)、宏观研究员、宏观研究实习生(日常实习)等岗位招聘。

公司在招聘中还强调,本次投研春招,会有“更多留用编制”、“更短考察周期”,让同学们可以加速拿下offer。

部分校招岗位“有看点”

深圳近年势头强劲的景顺长城基金也在2月初挂出了债券交易岗的职位,面向2023届毕业生。

景顺近年上升势头十分突出,近年更是从业内大批“延请”高手。现在它们拿出了债券交易岗面向2023届毕业生招聘,诚意还是十足的。

从行业经验看,债券交易岗和债券的投资岗之间是有一定转岗可能的,所以,这个岗位其实比权益交易岗并不差。

上海的“权益投资高地”兴证全球基金,在春季前最后时刻发布了一些校招岗位,主要是“机构业务岗位”、“基金会计岗”等。

这两个岗位,前者是销售类岗位,会考验个人综合能力,但发展空间较大,历史上做的好的机构业务岗,上升空间和薪酬都不在话下。后者是运营岗位,相对稳定。

此外,深圳的“龙头老大”南方基金也发布了校招岗位。其中既有公司层面的风险综合管理实习生、人力资源实习生岗位,也有子公司南方东英的管理培训生(HR)的需求。

跟着大腕“学研究”

大公司由于人才底子厚实,招聘计划详实,很多黄金岗位往往都要求从实习生做起,且一轮轮筛选严格。

但与此同时,一些新锐的公募、私募机构则会开放更多的“核心岗位”,这一点应聘者也不应忽视。

比如,近年“权益投资新锐”恒越基金在今年春季批量放出了一批校园实习岗位,包括了固定收益实习生(日常)、市场部实习生(日常)、互联网金融部实习生(日常)、债券交易员(应届)、行业研究助理(日常&应届)。

其中行业研究助理和债券交易员,面向应届学生开放了招聘岗位,意味着有岗位空缺。

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创立的私募机构运舟资本,日前在招募行业研究员和产品实习生,其中提到特别提到,行业研究的实习考察期为1.5个月,择优留用。实习补贴是200元每天。

跟着大腕周应波和他的团队学行业研究的机会,还能拿补贴,显然是不错的事业起点。当然,这估计也要有足够的“天分”和“功底”才行。

补强“秋招”遗憾

部分公司开启的最新的校园招聘信息来看,有可能是在对去年秋招进行“补强”。

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的招聘岗位和去年秋季校园招聘的岗位有重叠,这或许反映了公司在对去年的招聘计划做“增强”和“查漏补缺”。

另一方面,去年的校园年秋招,由于存在干扰因素,可能有大量的线上招聘和面试。在今年春季社会面全面“开放”后,各家公司拿出更多“黄金岗位”来引入人才,也完全有可能

此外,各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常年开放,春招和秋招循环招聘也是常态。

招聘流程:申请、面试、考察

那校招有几步流程呢?

以泓德基金的招聘为例,校招流程包括了岗位申请、面试、实习考察、考试录用“四部曲”。最后,那些在实习中通过实习答辩及最终面试的申请人,会取得留用offer。

值得提示下的是,基金业的不少岗位都是“结果导向”的,既“竞争激烈”又“求贤若渴”。参与应聘的申请者,如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状态,更有概率获得公司的聘用。

待遇如何?

那么,基金公司被录用后,待遇情况如何呢?

整体来说,公募基金公司和私募大厂的待遇都是“很有竞争力的”,好于其他行业。

但同时,公司内各类岗位之间的差异度也比较大。业务和投研类岗位薪酬较高但淘汰率高,中后台岗位薪酬较为稳定。

尤其是投资经理(基金经理)和销售类岗位,薪酬高度市场化,回报与结果挂钩,是整个行业相对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公开资料可以给一个参考值,业内规模在中游的中邮基金,2021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职工薪酬总发生额约1.94亿元,人均薪酬近67.5万元。

这其中,投研和销售类岗位会比均值高一点。基金(投资)经理和骨干研究员的薪酬是上百万起步的,最高者可能达到几千万以上。

但这必须是那些业内最顶级的、有强大号召力且业绩出色的基金经理群体。另外,从今年起,他们的薪酬也将纳入“递延支付”的制度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