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盘后,恒生指数公司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恒指系列检讨结果,调整范围包括恒生、国企、恒生科技等港股主要旗舰指数,以及与港股通可投资范围直接相关的恒生综合指数,所有调整将于3月13日起生效。
为何恒指季检结果备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主要是因为恒指系列指数的成份股变动将涉及大规模资金的流入流出。目前市场上有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追踪恒生系列指数的表现,以追踪恒生指数的基金为例,投资者通过投资该等基金,间接投资恒生指数50只来自不同产业的成份股。一般而言,基金表现会跟随恒生指数涨跌,投资者获得回报或损失跟恒生指数的表现大致相当。
截至1月31日,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产品的资产管理总值约645亿美元(约人民币4445亿元),即恒生季检结果将会牵动超4400亿元的资金流向。
恒生季检结果出炉
作为反映香港股票市场整体表现的指标,恒生指数公司会检讨数据截止日的恒指系列指数成份股。2月24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所有变动将于3月13日起生效。
季检结果显示,恒生指数成份股没有变动,成份股数目维持目前的76只,权重变动较大的有:汇丰控股权重由9.38%下调至8.00%,腾讯控股权重由8.91%下调至8.00%,中国海洋石油权重由1.63%下调至1.4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加入了小鹏汽车,同时剔除了中国飞鹤。
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成份股加入了小鹏汽车、中国建筑,剔除了中国飞鹤和美的集团,成份股数目维持80只。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国指)本身追踪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未能反映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上市公司表现,去年8月份,恒生指数公司推出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HSCEA),80只成份股公司包括46只国指成份股公司和34只市值最大的A股公司,全面涵盖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内地公司证券。
此外,为避免指数被大型股严重扭曲,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设有8%的个股权重上限,过去资讯科技及金融业公司主要在香港上市,而工业、消费(必需性+非必需性)主要于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选股条件,这五个行业占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逾八成权重。
恒指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收盘指数点,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的自由流通市值为10.4万亿港元,分别约为恒指和国指自由流通市值的1.17倍和2.04倍,如果越来越多的ETF开始追踪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与目前追踪恒指和国指的ETF情况相似),且假设其总AUM相对指数自由流通市值的比率能够与恒指(1.75%)和国指(0.83%)相近,则恒生沪深港通中国企业指数相关ETF的总AUM规模可达860亿港元至1820亿港元之间。
另一重要旗舰指数则是恒生科技指数,最新季检结果显示加入了微博,剔除明源云,成份股数目维持在30只。
与港股通可投资范围密切相关的恒生综合指数方面,新加入了太古股份、知乎、招商证券、天齐锂业、卫龙、名创优品等35只个股,剔除了周生生、绿地香港、新鸿基、重庆银行、药明巨诺、快狗打车、云音乐等28只个股,成份股数目由520只增加至527只。
牵动超4000亿资金流向
历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调整,都会牵动大规模资金流动。
截至1月31日,被动式追踪恒生指数系列产品的资产管理总值约635亿美元(约人民币4445亿元),虽然2022年市场出现调整,资产管理总值仍然同比上涨10.2%,与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交易所买卖产品的资产管理分别约222亿美元(约人民币1531亿元),同比上涨11.8%,55.8亿美元(约人民币385亿元),同比上涨3.5%,和108.7亿美元(约人民币745亿元),同比上涨11.1%。
此次调整生效后,沪深交易所会以此为依据调整沪港通的可投资标的范围,业内人士认为,获纳入港股通名单,对于个股而言往往意味着更多增量资金,尤其是南向资金的流入,有利于推动股价上涨。
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沪深港通下的南向和北向交易交投活跃,截至2023年1月成交额分别回升至港股市场和沪深市场A股成交额的12.2%和5.5%,两个渠道均显示出韧性,资金累计净流入分别达2.21万亿港元和1.74万亿元人民币。
为把握沪深港通的长期资金净流入走势,恒指公司还推出恒生港股通高持股50指数和恒生A股通高持股50指数。
中金研报预计,港股的比较优势以及内地整体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仍有望支撑南向资金持续流入。考虑到当前内地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稳增长政策落地或将提振南向资金流入,预计中短期内南向资金流入趋势保持不变。同时,H股估值相对A股及其他主要发达市场存在明显折价,估值呈现明显的比较优势,而随着基本面的修复,内地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望回升。
本文作者:罗曼,来源:证券时报,原文标题:《重磅!恒生旗舰指数大调整:美团、比亚迪、小鹏等被纳入,腾讯权重下降,这些个股遭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