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的控制权“分岔路”

豪门内斗

杉杉股份(600884.SH)的内斗风波还未彻底终结。

原实控人郑永刚离世后,其子郑驹本已在形成新的董事会中当选董事长,然而作为郑永刚遗孀、同样是郑永刚3名子女的母亲周婷却对此提出异议,冲突一触即发。

3月26日晚,杉杉股份相关人士对外回应称,郑驹已与周婷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并就未来平稳解决目前争议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双方的主要争执点,仍然是杉杉股份的实际控制权。

周婷认为,自己系郑永刚3名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应当被认定为新实控人,而目前未经其同意产生的新董事会存在程序上的瑕疵;杉杉股份则表示尽管实控人归属待定,但新的董事会程序合法有效。

Wind数据显示,郑永刚通过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杉杉集团”)等4个主体控制着杉杉股份49.87%的股份。

穿透后,这4个主体的股东均为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宁波青刚”)。

天眼查显示,宁波青刚由郑永刚和自然人周继青共同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这也给杉杉股份后续的实际控制关系埋下了多种可能。

若按遗产继承关系对郑永刚所持股份进行估算,周婷的持股比例可能会高于郑驹;不过郑驹若与周继青“结盟”,其仍有机会成为杉杉股份的新话事人。

但控制权的多种可能,似乎在给处于转型期的杉杉股份股权稳定性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上交所则对此发函要求杉杉股份及相关方妥善处理有关事项、保障上市公司经营稳定和规范运作。

信风(ID:TradeWind01)也就前述事项求证杉杉股份,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

短期或难决高下

杉杉股份原实控人郑永刚今年2月因病离世后,由于未留下遗嘱导致其所持股份的分配产生了争议。

作为交接,杉杉股份3月23日召开的董事会和临时股东大会选举郑永刚之子郑驹成为新董事长。

但就在会议当天,郑永刚遗孀、郑驹的继母周婷空降并直指该次股东大会程序违规,并宣称自己才是新实控人。

此次冲突很快引来了监管关注。

上交所3月26日发函要求,相关方妥善处理有关事项、保障公司经营稳定和规范运作。

随着“郑、周二人间建立正常沟通渠道”等信号的释放,这场家族内斗已呈现缓和之象,但在业内看来,杉杉股份的股权结构争执仍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

原因之一是周、郑二人均未掌握足够股份,而作为郑永刚的遗孀,周婷与郑永刚还共同育有3名未成年子女。

若按照无遗嘱的自然继承关系推定,作为三名子女监护人的周婷最终控制股份数或远大于郑驹。

“如果不考虑郑永刚父母是否在世的情况,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周婷及其三个子女、郑驹都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都拥有郑永刚个人持有股权的合法继承权。”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郭松对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如果是这5个人平均分配郑永刚所持有的股权,那周婷的份额可以达到4/5。”

郑永刚还通过多个持股平台持有杉杉股份,继承过程中的析产并非易事。

Wind数据显示,郑永刚通过杉杉集团、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朋泽贸易”)、宁波市鄞州捷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捷伦投资”)和杉杉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杉杉控股”)控制着杉杉股份49.87%的表决权。

这4个主体持股关系穿透后均为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

天眼查显示,郑永刚持有宁波青刚51%的股份,剩余的49%股份由自然人周继青持有。

多方市场信息交叉验证显示,周继青或正是郑永刚的前妻,若这一信息属实,则控制权的走向并不利于周婷对于实控权的争取。

从过往履历看,郑永刚似乎也有意培养郑驹作为接班人。从2015年起,郑驹就出任了杉杉控股的董事长,并负责投资、医疗、旅游等业务。

“我正在培养儿子接班。儿子从小在上海长大,现在公司任总裁,就是学习接班。我在员工大会上公开讲,公司肯定是要儿子接班的。我很传统,就是个农民,我的理念是:儿子生在我家,就该他继承。”郑永刚曾公开表示。

3月27日,杉杉股份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目前经营一切正常,但对于控制权等事宜,截至截稿前并未做出更多回复。

“如果双方都能够各让一步,我觉得郑驹成为实控人也许是更好的结局,因为目前郑驹已经被董事会选为董事长,说明其在董事会获得了多数支持,这应该也是凭借了其父亲生前的部分影响力。”郭松表示。

郑永刚持股关系图

转型期的难题

郑永刚的突然离世以及所引发的控制权之争,显然成为了杉杉股份转型之路上的新变量。

早在20年前,郑永刚就带领杉杉股份跨界进入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锂电上游材料业,杉杉股份也由此在2017年首度迎来业绩井喷——当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71亿元、8.96亿元,二者分别同比增长了51.70%、171.42%。

在2021年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推动下,杉杉股份的业绩更是达到了历史之巅,同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6.99亿元、33.40亿元,二者同比增长分别达151.94%、2320%。

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杉杉股份的负极材料出货量已达到全球第二的水平。

但关于负极材料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市场担忧一直不绝于耳。

“由于过去两年大规模的产能建设将会集中在2023-2024年释放,负极材料市场的产能将会出现结构性过剩,届时将导致市场新增产能以及投资会逐渐减少。”高工产研指出。

如此一来,负极材料的价格是否将出现波动仍需市场的进一步验证。

充满忧患意识的郑永刚,一直在为杉杉股份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1年,杉杉股份斥资72.31亿元大举进军LCD领域,收购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70%的权益。

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的偏光片业务已创收57.27亿元,相应的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

但该市场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是与OLED之间的竞争。

例如将LCD偏光片业务转让后,LG化学仍然保留了车载OLED等偏光片产品线。

在市场看来,未来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等优势的OLED仍然有一定概率取代LCD,但受限于良品率、产品寿命短等问题,OLED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

不过国内已有部分厂商在OLED领域实现了突破。深纺织A(000045.SZ)2022年12月宣布,已实现OLED电视和手机用偏光片产品量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旦OLED进一步成为主流,耗巨资进入的LCD业务显然也会存在风险。

杉杉股份本就处于进入新业务的关键期,此次实控权内斗风波,又会将公司推向何方,市场正在等待答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